在《家鄉味濃》中,王老寫的是美食。然而,那些美味的食物並不是鮑魚、海參、魚翅和燕窩等美味佳肴,而是菠菜、蘿蔔、豆腐等常見的日常食物。就是這些普通的食物,但王老對它們充滿了感情,並將其視為人間美味。尤其是在《家鄉的美食》和《家鄉的野菜》中,王老娓娓道來,樸實的話語安靜、祥和、安寧中帶著壹絲鄉愁。
這也讓我想起了我小時候吃的食物。
在我的童年,玉米是壹年四季的主食,我們稱之為“棒子”。但我們不會在棍子還嫩的時候把它掰下來煮。這是壹種奢侈的吃相和糟蹋東西的方式。我們將在秋天成熟時收集這些樹枝,用作壹年的口糧。
骨頭可以磨成面條,煮粥和蛋糕。
粥很簡單。用冷水制作面醬,在鍋中加入清水,將水倒入其中,並將其煮熟。這種粥可以很飽,但如果妳不拿東西,很快就會餓。
這種蛋糕可以由死面條制成,或者與綠色蔬菜混合制成。妳也可以先調整餡料,然後包起來做成餡料蛋糕。母親的餡料又薄又大,鄰居們都稱贊它。只是棒子的表面很粗糙,我吃的時候總覺得酸酸的。現在家裏不經常做這種蛋糕了,已經很少見了。我從來沒做過。有時我看到街邊的早餐店以壹元的價格出售。產品比我媽媽做的差得多,但很多人都在買。我不買它們,但是我壹看到它們就覺得嗓子疼。
骨頭也可以磨成黃豆粒大小。用棒子米和紅豆或爬豆等紅豆煮粥很好吃。尤其是在粥煮好之後,在粥沫中加入壹些紅糖和甜絲絲,這是溫暖的。每次我媽煮粥,我都要先喝壹大碗。
那時候,我們壹年四季都離不開紅薯。有白色和紅色的番薯,但我們都叫它們番薯。
每年10月中旬左右,地瓜會從地裏刮回來,那些光滑整齊、沒有傷口的地瓜會被挑出來儲存在地窖裏。第二年冬天,家家戶戶每天蒸壹大鍋紅薯。
曾經有壹位同事談到他小時候每天都吃紅薯。她哥哥放學回家,看到另壹盆紅薯當晚餐,於是他跳起來尖叫,他奶奶拿著燒火棍追著他。我不敢發出聲音。比起面條,我更喜歡吃紅薯。
紅薯剛刨出來蒸熟時是幹的,口感稍有欠缺。在地窖中儲存壹段時間,“出汗”,然後在鍋裏蒸,柔軟而香甜。那時候農村是大鍋大竈。每次蒸紅薯的時候,廚房都冒著熱氣。我最喜歡的是鍋底的紅薯。受熱最大,水分蒸發,粘鍋的壹面脆脆的,糖都溢出來了。真的很好吃。
如果蒸好的紅薯當天吃不完(因為第二天還要蒸),就放在屋頂上冷凍,或者切成四瓣曬幹。凍紅薯可以吃到明年的另壹個春天。曬幹的紅薯可以壹直吃到下壹次紅薯收獲。地瓜幹仍然是我們的零食。我們把它們切成小塊,像糖果壹樣放進嘴裏。
新鮮的紅薯不能長時間保存,這也是為什麽冬天每天都要蒸的壹個原因。但是紅薯作為壹年的主食,需要保存更長的時間。
所以每年秋天,在選擇了適合儲存在地窖裏的紅薯後,最低的紅薯會被磨碎制成紅薯澱粉。紅薯澱粉可以做成粉條、涼粉,蒸成燉菜,可以當菜招待客人。母親有時將澱粉調成糊狀,攤成薄餅,切成小塊,然後用油、鹽、醬油和其他調味料煮成湯。我也很喜歡這個。
對於那些中等大小的紅薯,它們將被切成大約半厘米的塊,並鋪在山上陽光充足的草坡上晾幹。那時,每家每戶都有壹個薯片切割器,把它綁在壹個長板凳上,然後坐在壹個小板凳上操作它。高度剛剛好。曬薯片的時候要提前去“占地”,選壹個陽光充足的草坡,用薯片圈壹塊,這樣別人就知道有人來了。這種幹生紅薯可以保存壹年。把它掰成小塊,煮成粥,很甜。妳也可以把它磨成面粉。這種面粉不同於澱粉。用這種面粉做的蛋糕吃起來又甜又滑,而且不扯嗓子。妳也可以用溫水將這種面粉和成面團,在鍋中燒水,水沸騰後用“擦(讀三遍)”搓成拇指大小的面條,煮熟後取出,用炸醬或鹵汁食用。別有壹番風味。因為面條看起來歪歪扭扭的,我們叫它“曲曲湯”。我很懷念這兩種用生紅薯做的食物,但現在已經沒有了。
在那個年代,我們秋冬常吃的蔬菜是大白菜和蘿蔔。
大白菜每年11月下旬采收。那時是初冬,又是壹個灰蒙蒙的早晨。田野覆蓋著壹層薄霜,所有其他作物都被奪走了。只有捆在壹起的大白菜像守護者壹樣站在那裏。只有經過磨砂處理才好吃。有時候我真的驚嘆於大自然的神奇。它無聲無息,卻讓每壹個生命都成熟得恰到好處!
家裏收到的卷心菜也應該進行篩選。壹種大而瓷心的蔬菜應該用來包餃子、包子和餡餅,應該用來招待客人,甚至在新年裏吃。心臟較小的人會被酸菜淹沒。對於那些真正不知好歹,但只有白菜沒有心的人來說,他們會把白菜掛在房子的後檐下陰幹,所以我們稱之為“幹白菜”。這種幹菜並不好吃,只是為了緩解春天蔬菜短缺的問題。
我們經常在那裏吃紅蘿蔔。蘿蔔也是整個冬天都要吃的。儲存蘿蔔時,應在地面上挖壹個大約壹米深的長方形土坑,然後將蘿蔔逐層編碼,然後用土掩埋,然後用茅草覆蓋,如果天氣冷,請將坑口蓋上。用這種方法儲存的蘿蔔即使在春天也不會結皮。
那時候蘿蔔的吃法是煮、炒或做餡,不像現在對牛羊肉來說只是配角,而是主角。
媽媽有時會把蘿蔔切片,用沸水煮壹下,再冷凍壹下,然後曬幹。吃的時候泡壹下,剁碎,加上油渣,拌成餡包在餃子裏。好香啊!
唉!其實在農村,夏天還是有很多蔬菜可以吃的,比如黃瓜、豆角、茄子、蜜瓜等。房前屋後都有壹小塊地,可以種點蔬菜,但我總記不住蘿蔔白菜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
我小時候也吃過野菜。
早春剛出土的苦菜,洗幹凈蘸醬吃,會失敗。
嫩綠的柳樹芽在沸水中焯燙,冷水浸泡,涼拌或塞入包子中。
白楊樹嫩葉燒開水後也可以涼拌食用,只需在冷水中多浸泡壹段時間,多換水幾次,否則會很苦。
“水菜”和“大眾菜”(這兩道菜不知道學名也不知道字怎麽寫)燒開後也可以做餡。但是,吃太多“水澇菜”容易拉肚子。
父親說他小時候吃過“刺菜”,我不敢吃。想想那些葉子兩邊的小鋸齒,即使它們很小很嫩,也會感到酸痛。
有壹年春天,壹場春雨過後,我家屋後的山坡上出現了許多綠色的豆芽。那是去年種在地裏的黑豆。掉落的豆子被埋在耕種的土壤裏,春雨過後種子發芽了。我讓我媽炒我撿的豆芽,那是我吃過最香的豆芽。第二年春天,我預計會發現這樣的豆芽,但我再也沒有看到它們。
這時,窗外下起了蒙蒙春雨。蘿蔔快上市了嗎?王老說,在他的家鄉,他稱水蘿蔔為“華陽蘿蔔”,因為它是在華陽淪陷時上市的。這個名字很好,也很適合這個情況。前幾天我看到壹棵毛毛蟲似的楊樹掛在楊樹上。
當時我還想買壹把小蘿蔔,把蘿蔔切成細絲,把蘿蔔纓子切碎,放在蘿蔔絲下面。我不喜歡洋蔥、大蒜和辣椒,只是在上面放醋、醬油和糖,然後把炸好的花椒油倒在上面。嗯(表示躊躇等)...這也將是“三春我不忘”!
生活是要有滋有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