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廈門有哪些風景和特色?

廈門有哪些風景和特色?

鷺島廈門,中國最適合居住和生活的城市之壹,溫馨、浪漫、整潔、舒適,富有人情味和安全感,優雅寧靜的鼓浪嶼、與大海壹路相伴的環島路、鷗鷺悠閑的筼筜湖(發音為:員當)、香煙裊繞的南普陀、南國風情的萬石植物園、保留漢唐以來中原古雅樂特點的南音……對遊客來說,就象功夫茶,它適合帶著閑適而不浮躁的心情慢慢品味,哪怕只是走馬觀花仍然能夠讓妳情不自禁地愛上她。

作為花園城市的廈門,鼓浪嶼自然是園中之園。在這裏,綠樹成蔭、繁花似錦、波濤鼓浪,燦爛的三角梅、熱烈的鳳凰花、處處鳥語花香,彎曲起伏的靜靜的小巷、小巷裏來不及打掃的玉蘭花瓣、隨風吸入的淡淡桂花香、低矮的圍墻上木瓜樹下打盹的懶貓、隨處可見的長著長長胡須的老榕樹、風情各異的老房子、老房子裏飄出的和諧的鋼琴聲、放眼綠樹掩映錯落有致的紅房頂……這就是鼓浪嶼。踏上這個小島,閑逛在那些安靜又有生活氣息的巷子裏,心也跟著莫名地寧靜和愜意起來。島上最精華的是小巷子和與之相依相伴的老房子,既有風格純正的歐美風情建築,也有地域特色極強的典型的紅磚閩南民居。大多數的別墅或普通民居則體現了西洋建築藝術與中國建築藝術完美與巧奪天工的結合,比如,簡潔大方的陶立克式希臘圓柱配上極為中式的麒麟、太極等各式柱頭,西式窗上鑲嵌的典雅的梅蘭竹菊石雕,等等,都是那麽令人心動。這裏的很多老房子和這個島壹樣讓人感到親切,絕無拒人之感。島上沒有機動車,也沒有自行車,在雨絲細得可以不用打傘的天氣上島,有極美的意境,有時候好長壹段路看不到其他人,整個島嶼就象只陪著妳壹個人逛,任妳揮灑自己的心境。

島上龍頭路的三叉口上有壹種不可錯過的小吃“葉氏麻糍”,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在大多數人看來,百年的發展仍停留在壹個小攤車似乎不可思議,但小本生意就壹直這麽經營了下來,中年男攤主已是第三代傳人。拉出攤車下面的抽屜,取出糯米糍粑,裹入花生碎、黑白芝麻碎和糖粉混合成的餡料再揉成團,滾上壹層黑芝麻粉,壹份“麻糍”就做好了,甜而不膩,糯而不粘,壹元錢,就讓海島上往來的遊客有了壹個香甜的回憶。

從鼓浪嶼坐船回到輪渡,這也是廈門的老市區之所在,廈門第壹條市政建設馬路開元路(1924年8月建成)就位於此。這裏老建築多是騎樓式的。騎樓是歐陸建築與東南亞地域特點相結合的壹種建築形式,大約在鴉片戰爭後就傳入鼓浪嶼和廈門,接著又傳入金門。這種建築形式非常適合南方的天氣,可擋風雨和烈日驕陽,壹樓多為店鋪,經營種類五花八門,二樓住人。雖然離繁華商業街近在咫尺,但絲毫沒有被遊客打攪。這裏的街、這裏的人、這裏極為豐富的海鮮市場和不時入耳的朗朗的閩南話,它們混合在壹起的味道,就像壹副原汁原味的生活風情畫,不禁讓妳忘卻自己仍身處都市,只體會到濃濃的生活氣息。騎樓下小店鋪門口多擺著小小的功夫茶桌,偶爾可以看到老阿婆歪靠著門板打瞌睡……空間上的遮蔽把反復無常的大自然擋在了外面,這時候,就發現原來騎樓是壹種如此人性化的建築風格――不喧嘩、不張揚,知足常樂,雖然也只是平常小日子而已,卻過得有滋有味。

從這裏出來走不多遠就到了繁華的商業街中山路,整條街基本是騎樓風格,大名鼎鼎的黃則和花生湯店就坐落在中山路離輪渡不遠的騎樓下。這裏的當家小吃花生湯,其湯白如奶,甜而不膩,“花生仁全部為片,浮於湯面,松軟如綿,爛而不碎,入口即化,醇香爽口”,十分獨特。用料是再普通不過的花生,煮法卻相當考究。花生仁要先剔去疵粒,用開水浸泡後去膜,加水置砂鍋內以文火熬煮,等花生熟了才能放糖,續熬至花生仁爛透為止,再倒入大鍋湯中煮開,邊滾邊賣。除了香甜醇糯的花生湯,這裏賣的形如米老鼠的糯米糍粑和嵌滿紅棗果仁的年糕也值得壹嘗。

環島路是這個城市近年來興起的壹個迷人的景點。上路之前可在輪渡附近海上橋的入口處,品嘗被譽為廈門沙茶面雙星之壹的“烏糖沙茶面”。沙茶面的作法看似很簡單,面條放入笊籬下開水鍋燙熟,撈到碗裏,隨自己的口味加入豬肝、豬腰、鴨腱、米血、鮮魷魚、豆腐幹等輔料,最後淋上壹直在大鍋裏滾開的湯料,壹分鐘之內壹碗面就可上桌了。面好不好吃,關鍵是在沙茶湯。沙茶,廈門人謂之沙嗲,原產於南洋群島壹帶,為馬來西亞人喜愛的調味食品,後傳入我國福建及廣東。它選用上等的蝦頭,經拌鹽腌制兩個月以上,再磨細,將蝦醬、蒜頭醬按先後順序加入沸油炸透,待冷卻後加入五香粉、咖哩粉、辣椒粉、芝麻等制成。“烏糖沙茶面”已有20多年的歷史,烏糖是老板的小名,主料之壹的花生醬系老板親手制作,沙茶面中的輔料全部都是新鮮不冰凍的,每天各種料子賣完就打烊,不管客人多少,趕不上的只有等第二天,所以晌午後最好別抱希望。挑門口的桌子坐下,細細品味著熱氣騰騰味道濃郁的沙茶面,望著眼前的環島路和對面壹覽無余的鼓浪嶼,腦海中就剩“滿足”二字了。

美食之後賞美景,從這裏上環島路,先後經過世界上與海面最接近的橋、從演武路到白城的與岸同高的S形海上橋、依山傍海的廈門大學、譜寫在路中央綠化帶上的跳動的五線譜《鼓浪嶼之波》、建於光緒二十二年的同時也是中國現存古炮最多岸炮最大的胡裏山炮臺,拐過彎來時,就可以隨時下車與大海沙灘親近了。在這裏,可以盡情地在沙灘上或漫步或奔跑,可以租輛雙人或多人自行車騎過來騎過去,可以眺望對岸的小金門和大擔二擔島,可以放風箏,可以放竿垂釣,可以去海對面成片的草莓地自助采草莓。也可以什麽都不做,就坐在海邊發發呆,任溫暖的陽光擁撫著妳。等到肚子開始抗議的時候,去吃海邊城市當然少不了的海鮮,沿著環島路依次而過的九龍塘、鯉魚門和長安門食府,都是不錯的選擇。

悠遊鷺島,閑品美食(六)

海鮮是廈門的特色,但最有特色的卻是那二種不被當成海鮮的海鮮:土筍凍和海蠣煎。海蠣煎選用海蠣中的上品“珠蠔“為主要原料,調以雞蛋、薯粉、蒜苗,煎成兩面酥黃,配以廈門特有的甜辣醬、芫荽等為佐料,香脆細膩、美味可口。 介紹臺灣的文章中經常可以看到“蚵仔煎”,其實就是海蠣煎,閩南話而已,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在飲食文化上可見壹斑。土筍凍是用生長於海邊灘塗的壹種名叫“土蚯”的沙蟲加工制作的。這種海蟲富含膠質,熬制冷卻後就成凍狀,象果凍壹樣。島內土筍凍的最佳吃處無疑是中山公園西門附近的“西門土筍凍”。這是壹個有70年以上歷史的小店,店的前身是店主的父親在穿街走巷挑的土筍凍擔子,年老後因腿腳不便就在公園西門附近落了點,很多老廈門人都記得他的身影。好吃的土筍凍除了原料和工藝,調料至關重要。這裏的土筍凍看起來晶瑩剔透,澆上花生醬、香醋、醬油、廈門甜辣醬、芥末等調料,灑上芫荽和腌過的酸甜白蘿蔔片,吃起來鮮美嫩滑,那種口感用閩南話發音就是很Q。店面很小,屋內也有桌子,但大家好像都喜歡坐在門口街邊的小矮桌旁,壹邊品嘗美味,壹邊重溫老廈門的風情……

美食之後如果還有什麽不滿足,那就享受壹壺功夫茶吧。閩南人多嗜功夫茶,泡茶已是壹種生活習慣,街頭巷尾常可以看到。林語堂先生在晚年被問及做人的意義時笑答“吃吃喝喝而已”,不知祖籍閩南的林先生這吃後的喝指的可是這功夫茶?功夫茶對茶葉、茶具和泡法都很講究,茶葉是半發酵的烏龍茶,茶壺和茶杯都很小,用的多是德化產的中國白或者宜興的紫沙壺,沖泡技法紛繁復雜,頗費功夫,人都以為這就是功夫茶之名的由來。

其實功夫茶的功夫不在泡,而在品。能品出茶之蘊味、茶之精華,才見真功夫。清代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對烏龍茶的品飲有段生動的記述:“……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椽,每斟無壹兩,上口不忍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香撲鼻,舌有余甘。怡情悅性,壹杯之後,再試二杯,令人釋燥平矜,始覺龍井(茶)雖清而味薄矣,陽羨(茶)雖佳而韻遜矣,頗有玉與水晶品格不同之感。故武夷烹天下盛名,真乃不黍,且可瀹(yue,煮也)至三次,而其味猶未盡。” 品功夫茶是壹種境界,有了這份境界便有了做人的平和和閑適,壹如廈門人的性格和這個城市的性格。

這個城市舒適的經常有地方適合發發呆,海邊是其中之壹。靜靜地坐在海邊的茶桌,品著釅釅的功夫茶,海浪不知疲倦地拍打著海岸,海風輕柔地撫摸著面頰,閉上眼睛,就想不辭長做廈門人了……

鼓浪嶼[知名旅遊景點] 其它旅遊景點

集美 · 鼓浪洞天

· 菽莊藏海 · 螯園春暉

· 五老淩霄 · 員當夜色 · 皓月雄風

· 鴻山織雨 · 胡裏炮王 · 青礁慈濟

· 虎溪夜月 · 金榜釣磯 · 金山松石

· 東渡長虹 · 東環望海 · 北山龍潭

· 天界曉鐘 · 太平石笑 · 雲頂觀日

· 大輪梵天 · 萬石涵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