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打邊爐的菜品介紹

打邊爐的菜品介紹

打,《說文新附》解釋是“擊也”,即撞擊、敲擊。至少在南朝宋齊時,“打”在口語中已取得“打擊”義的優勢地位,“打鼓”逐步取代了上古的“擊鼓”。打,指稱的動作範圍極廣,含有擊打或類似擊打的動作。打邊爐的“打”,就是指“涮”的動作。為什麽叫“邊爐”呢?據《廣州語本字》解釋,因置爐於人的左右,即人的旁邊。人守在爐邊,將食物邊涮邊吃,所以叫打邊爐。

打邊爐壹詞,清代《廣東通誌》已出現:“冬至圍爐而吃曰打邊爐”。有意思的是,《蘇軾文集》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羅浮穎老取凡飲食雜烹之,名谷董羹,坐客皆曰善。詩人陸道士遂出壹聯句雲:‘投醪谷董羹鍋內,掘窖盤遊飯碗中’。東坡大喜,乃錄之……”這“谷董羹”是什麽呢?楊子靜在《粵語鉤沈》論打邊爐中,據引《大清壹統誌》指“好作谷董羹”,糸“惠州習俗”,始見於宋,當為近代打邊爐之祖型。“谷董”是什麽呢?筆者贊同吳定球先生意見,是像聲詞,相當於“咕咚”,是食物投放湯中發出的聲音,如同惠州方言 “氹氹 (tiam35或tiam31)沈”中的“氹氹”,為物落水中的像聲詞,如此說來,東坡所說的這種“食雜烹之”,名“谷董羹”的東西,就是後人說的“打邊爐”。 廣東人稱火鍋為“打甂爐”〔經常有人寫錯為“邊”,但是古漢語詞典上是“甂”讀bian 壹聲〕。雖然沒有重慶人那麽嗜愛火鍋,但是在美食上相當兼容並蓄的港人對於火鍋也是很中意的,日式、臺式、川式各種火鍋在這裏都有壹席之地,當然他們覺得還是自己的港式火鍋最耐吃。港式火鍋有點類似我們這邊的砂鍋,註重湯底的鮮香,有各色配好料的鍋底,從菜單上看起來就是色彩繽紛的。在涮菜上跟豆撈的涮菜比較類似,制作精細,除了海鮮和牛羊肉還有各色丸子,很豐富。

冬季嚴寒,圍爐而食,廣東俗稱“打邊爐”,“打邊爐”,是廣東人吃的藝術之壹,外省有類似的火鍋菜,但“打邊爐”與壹般的所謂“火鍋”不同。火鍋是坐下來吃的,而“打邊爐”是站著吃的;火鍋用金屬器具,中間燒木炭,“打邊爐”是用瓦罉,“打邊爐”的筷子也是竹制的,而且特別長,約比普通筷子長壹倍,便於站立涮食。另有壹番情趣。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壹些老的飲食特點也有所改變。現在在廣東地區,“打邊爐”已與普通的吃火鍋沒有什麽差別了。嚴冬季節,壹家人圍爐而食,充滿了暖意與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