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切雞,是廣東人非常喜歡的壹道 美食 。而白切雞的蘸料,可選擇的也並不是太多。
在廣府菜裏面,白切雞多以姜汁作為蘸料。而廣東其他地方,除了姜汁以外,也有用生抽或者豉油辣椒圈作為蘸料的。
在廣東湛江地區(粵西),作白切雞的蘸料,卻用了另外壹種與眾不同的食材:沙姜。
沙姜,不同於普通的黃姜,其並不辛辣,香氣卻非常獨特。鹽焗雞粉的主要配料,就是采用了沙姜。
以沙姜作為蘸料,跟雞肉匹配在壹起,的確堪稱壹絕。沙姜不但能夠去除雞肉的腥味,還可以為雞肉增添壹道特殊的鮮香滋味。
以沙姜作為白切雞的蘸料,在粵西地區非常普遍,做法非常簡單。而茶農老鄭的做法,則結合了粵東潮汕的特色,在蘸料中增加了另外壹種食材:芫茜(香菜)。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沙姜蘸料是怎樣做的。
①沙姜的選擇
沙姜可以去皮,也可以不去皮。選用老壹點的沙姜會比較香,但是姜皮和姜肉卻比較硬,吃起來口感會差壹點。
而這個蘸料,卻不僅僅是蘸料那麽簡單,在蘸的同時,夾起少許剁碎的沙姜,跟雞肉壹起入口,嚼起來會更香。所以,我們在選擇沙姜的時候,不要選擇太老的,而要選擇老嫩程度適中的沙姜。
②沙姜去皮
沙姜是否應該去皮,具體操作依個人口味而定。
沙姜的皮,雖然也有香味,但是畢竟含有泥沙,難以完全洗凈。再加上沙姜皮比較硬,對口感還是或多或少地有壹點影響。所以,老鄭還是喜歡選擇把沙姜去皮。
③把沙姜拍爛、剁碎
把沙姜剁碎,其實是可以有捷徑可走的。許多朋友都會選擇直接把沙姜切小,然後剁成小顆粒狀,這樣處理的沙姜,香氣無法更好地釋放出來。
老鄭剁沙姜,會把沙姜先切成小塊,然後放在砧板上面,用菜刀以平刀迅速大力拍下,沙姜直接被拍爛,接著才用菜刀剁碎。
這樣操作,沙姜的汁液會被拍擠出來,等會再用熱油爆香的時候,才能夠更好地激發出沙姜的香味。
④加配料
沙姜剁碎以後,放入碗裏,然後開始準備配料。
配料非常簡單,結合粵東潮汕的口味,老鄭用了少許香菜梗,將其切碎,撒在剁碎的沙姜上面。
鹽是必須加入的配料,因為是用來作蘸料使用,所以鹽要適當多壹點,要下半茶匙才夠。
⑤淋滾油、淋生抽
油的用量和溫度,決定了最終做好的蘸料是否夠香。
油要比沙姜多,才足以把沙姜爆香。油壹定要燒得足夠熱,才足以把沙姜爆香。
燒熱的滾油,直接淋到沙姜上面。待鍋中燒熱的滾油,全部淋到碗裏以後,要趁熱迅速淋入生抽,使生抽在油溫的作用下,產生焦糖香。
最後,只需用筷子將其稍微拌勻,壹碗白切雞的沙姜蘸料就做好了。
生抽,是廣東人的萬能蘸料,許許多多的菜肴,只要是需要蘸料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倒壹碟生抽。
姜汁蘸料
姜汁蘸料,在廣府菜和客家菜都比較常用,但是現代人因為偷懶,在許多家庭裏都做得不夠好。
做姜汁蘸料,選用的黃姜會有許多纖維。如果直接把黃姜拍爛,直接剁碎,黃姜形成顆粒狀,姜的汁液還沒有擠出來,熱油難以爆香。
老鄭吃過最好的做法,是先把黃姜去皮,然後左手抓著壹整塊姜,右手用菜刀壹點壹點地把姜拍碎。
這樣的拍法,可以把黃姜的纖維完全去除,姜肉拍得非常細,形成姜蓉狀,口感非常細膩。
姜拍碎以後的做法,就是裝碗、加鹽、淋滾油,和前面沙姜蘸料的後續做法壹樣。至於是否淋生抽,則依各人口味而定了。
豉油辣椒圈的做法
以豉油辣椒圈來作蘸料,是粵北地區的個別做法,卻別有壹番風味。
老鄭學的這個做法,來自於省道S244線,八兩紅有機茶園旁的壹個農莊,掌廚的老板娘來自重慶,豉油辣椒圈做的相當好,堪稱壹絕。
豉油辣椒圈的做法也是非常簡單,但是沒看過之前,卻怎麽也琢磨不出如此美味該如何制作。
辣椒切圈後,油鍋熱油。
蒜末下鍋爆香。
倒入辣椒圈。
略翻炒後下鹽。
再次翻炒後下入生抽。
翻炒壹會,然後起鍋。
全程就是如此簡單,卻能夠產生美妙的口感。
美食 往往都是來自於民間,從家常菜中演變到酒樓食肆,再繼續流傳到民間,讓更多的人得以品鑒。
壹道傳統 美食 ,壹個簡單的蘸料,其背後也包藏著許許多多的不簡單之處。
蘸料的細節處理:調味恰到好處,火候恰到好處,各種各樣的恰到好處,才能提升 美食 的滋味,做到恰到好處。
認真、執著,追求 美食 的更高境界。我是八兩紅的老鄭,壹個愛做菜的茶農。 探索 美食 的奧妙,分享 美食 的做法,與您***享 美食 的快樂!@愛做菜的茶農 更多家常菜的做法和奧妙分享,歡迎點擊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