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農嘗百草”到“彭祖善煮雞湯”,中國人愛吃、知吃、敢吃、即使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吃的精神自古就有。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關於吃的傳說和記載隨處可見,甚至中國最早的奇書《山海經》中也藏著“吃吃吃”的秘密。
仔細閱讀原文,妳會發現書中無論介紹什麽稀奇古怪的故事,大多都以“食物……”結尾。
從機翼上看山,有鳥,看起來像黑色的天空。六尾的三首歌都很會笑,它們被稱為槍,吃起來不錯,還可以辟邪。沒事時喜歡笑的鳥。......
青丘山上有野獸,它們的形狀像狐貍和九尾,聲音像嬰兒,可以吃人;食者並不邪惡。九尾狐貍/九尾狐貍
在北面200英裏處,它被稱為丹巽山...有些動物看起來像老鼠,而駝鹿的頭像狗。它的尾巴會飛,因此被稱為耳鼠。如果妳無視它,妳可以禁止各種毒藥。耳鼠
魟形似鯉魚,有鳥的翅膀,蒼白的身體和白色的頭和紅色的喙。它們經常在西海旅行,在東海遊泳,在夜間飛行。它的聲音像壹只鳳凰雞,它的味道酸酸甜甜,吃起來很瘋狂。當妳看到它時,世界很大。溫射線
這本很好的怪物故事集最後是如何變成壹本食譜的?因為民以食為天,所以這個古老的奇幻IP變成了菜譜也是可以理解的。歸根結底是因為人愛吃、會吃、敢吃(?)。
如果這個人還愛記錄美食,那簡直是人間壹大幸事。在古代,學者們把他們吃過的美味食物變成黑白的並流傳下來。我們看到後,可能只有口水流下來。
吃了是福氣!
最挑食的人——孔子
沒錯,是孔子老師教會了妳“仁者愛人”。孔子,壹代又壹代的老師,不僅教妳如何做人,還教妳如何吃飯。
春秋時期,孔子講究衣食住行。雖然孔子在周遊列國期間生活條件不是很好,但他堅持吃飯。
百吃不厭,百吃不厭。食凈,魚饑肉敗;不吃惡;異味不吃;失食不吃;切的不合適就不要吃;不要吃它的醬;雖然有很多肉,但並沒有使它比吃更好;唯酒無疆,不如其亂;不吃腌制的酒,不撤姜食物,不多吃;祭祀大眾,不留於肉;祭肉,不是三天,三天,不吃它。?
《論語·勤勞的鄉》
“不食八時”,從火候、刀功到飲食安全衛生,孔子都作出了嚴格的要求。如果他對吃的不嚴格,小心他找妳。
然而,兩千多年來,人們對“食不厭精,食不厭細”這句話有著不同的理解。
其中之壹就是吃最好的谷物和最好的肉。米飯應該是精米,肉絲越細越好。聽起來孔子好像很挑剔,甚至有人認為孔子是在倡導人們追求奢侈的生活。
然而,也有人提出,根據春秋末期的社會生活,“食不厭精,食不厭精”是指祭祖時給祖先的那碗飯。要煮的米粒飽滿完整,供奉祖先的牛肉要切得盡量薄壹些,以示虔誠。
不管這句話後人們理解成什麽樣,它總能證明孔子真的很愛吃,而且還在吃。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後人根據他的教導形成了著名的儒家美食體系。他的話是孔府宴的最高美食綱領,也是現在“魯菜”的理論和行動指南。
最愛吃豆腐的道士劉安。
這個名字聽起來有些陌生,但大家都熟悉“雞犬升天”這個成語。沒錯,就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雞犬。
豆腐的制作方法始於淮南王劉安。本草綱目
劉安酷愛道教和煉丹術,花重金廣招天下術士,與他們談論神仙,寫書煉丹。他們用清澈的泉水磨豆汁(類似於現在的豆漿),用豆汁養丹。沒想到的是,這種長生不老藥沒有經過提煉,卻與丹藥中的石膏和鹽發生了化學反應,形成了“豆腐”的雛形。
嘗過之後還是覺得很好吃,就忘了煉丹的好處,忙著磨豆漿。經過反復實驗,豆腐的雛形出現了,由劉安命名,後改名為“豆腐”。
劉安煉丹做豆腐,這肯定是不對的,但“煉”出來的豆腐卻成了千古佳話。對於追求長生不老的他來說,這是另壹種長生不老。
如何解決問題,只有吃肉——蘇軾
我的同桌編輯吳潘潘曾說:“吃是蘇軾的超能力”。
這句話是對的!在中國烹飪史上,有66道菜受到了蘇東坡的影響。以“東坡”為前綴,後面與肉、肘子、魚、豆腐、涼粉、湯和餅自由組合,連牡丹花都可以做成東坡炒牡丹。
蘇軾從政管不住自己的嘴,在朝堂上胡言亂語被貶為親生母親。幸運的是,他很開明,他被貶到哪裏就吃到哪裏,而且他的嘴從來沒有停止過...
被貶黃州吃豬肉。
黃州好豬肉,價格和其他汙垢。富人拒絕吃飯,窮人不懂烹飪。降火,少放水,火力全開就美了。每天起來打壹碗,飽到沒心沒肺。——《豬肉賦》
被貶鎮江吃豆腐。
臘苔、烤青蒲、爛蒸鵝鴨是壹鍋,
煮豆為霜為酥,澆蜜酒以高熱油燭。甜酒歌
被貶惠州吃羊肉。
(吃羊骨頭)如果妳吃蟹爪...妳覺得有壹個補充...如果妳答應了,狗會不高興的。吃羊骨頭就像吃螃蟹和魚壹樣,非常滋補,但狗說這話時可能會不高興。
在惠州,他仍然需要吐荔枝。他每天吃300個海塞,痔瘡也不能阻止他吃荔枝的心。
被貶儋州後,他學會了獨自吃牡蠣。
東坡在海南,吃生蠔美不勝收,這讓叔說:我不想讓中韓學者知道,我害怕尋求遷徙南方分享這種味道。——《晴夏筆淡東坡海南吃生蠔》
蘇軾就是這樣。只要食物好吃,我不在乎被放逐到哪裏。如果我的心情真的不好,我會很樂意吃點肉。
不愛吃魚的詩人不是好詩人——杜甫
讀杜甫的作品,我們不難發現他是真的愛魚。
鮮鯽魚,芹菜和綠湯鰱魚。在大樓底部翻找,晚餐越多。陪遊覽何將軍的山林
將活的新鮮鯽魚切成銀絲燉煮,然後與香菜壹起煮,制成香濃的湯。
鮫人,壹條魚,洗了魚並磨了刀,讓魚嫉妒。無聲而細密的飛雪,骨頭裏有切碎的小蔥。江西贛縣江書屋排演的話劇《龍松》。
壹絲不茍地記下別人家吃生魚片的過程,回家自己研究。我不僅喜歡在別人家吃飯,還喜歡自己在家做飯。在《尋找旅人》中,“掛在墻上搬著壹筐筐水果,呼籲煮魚”,呼籲朋友壹起吃我做的魚。
吃魚和壹些主食,槐葉冷面是必不可少的。
又綠又高的槐葉,摘下來交給中國廚房。新面條來到市場附近,果汁和我混合在壹起。當妳進入三腳架時,妳會擔心太多,但當妳添加食物時,妳什麽也不想要。萬物清新,香米也是芽。牙齒比雪還冷,建議人們投票給珍珠...“寒淘槐葉”
將槐花的新鮮葉子切碎,將汁液和殘渣混合到面條中,混合均勻並制成面食。用鍋蒸,但溫度不要太高。蒸熟後,它的顏色很“鮮”,咀嚼之間它的口腔很涼爽。
最後是甜點,冰西瓜。
籃子是綠色的,眼睛充滿了好顏色。竹竿插入竇道,通向鳥道。
浮沈混沌,珍寶如草。啃落刀刃上的霜,安慰憔悴的人。
園丁送來甜瓜
用竹子做水管,把懸崖上的冷泉水引入庭院,把西瓜(蒲格)冷凍起來吃“嚼著霜”,這個夏天從未白費。
仔細想想,壹個人這麽愛吃才能吃得這麽好。如果妳讓他挨餓,這個人應該會和妳拼命戰鬥。這發生在杜甫身上。他餓了十多天,終於可以吃壹頓飯了。最後,他把命搭進去了。
大歷時期出瞿塘,下江陵,回元湖南登衡山,因為我在耒陽。洪水達到頂峰的幽嶽廟十天不準吃飯,縣令用船迎接,但被退回。讓味道餵牛烤白酒,喝醉了,死過去(晚上),59歲。
新唐書
外出探親的杜甫在途中被洪水圍困了十天,不吃不喝。多虧當地官員劃船,他獲救了。縣令見杜甫饑腸轆轆,身體虛弱,急忙端上可口的飯菜。沒想到,杜甫因為暴飲暴食而死。
就這樣離開很可惜,“吐牛肉白酒壹夜死在耒陽”,但以飽滿的狀態死去也算是對杜甫漂泊壹生的壹種補償。
因為還有壹位去世的詩人——孟浩然。
傅,他非常喜歡吃魚,被稱為“海鮮小王子”。
我愛吃魚,也喜歡吃壹種叫鯿魚的魚(現在的武昌魚)。孟浩然幾次寫詩告訴大家,這種魚真好吃,我好想吃。
鳥和大雁在壹起,但魚和鯿魚藏在壹起。至日之冬後,我通過張武次子譚了解了Xi的其他業務。
如果妳試圖用竹竿釣魚,妳會得到壹個壞頭。美麗勝於黃金,但精致的手是紅色和新鮮的。仙壇坐
大地發沒毛病,鄉村味有頭。《送王昌齡去嶺南》(如果頭是頭鳤,也就是鳤。
孟浩然晚年患背癰(答應我不要搜圖),多年來連最喜歡的魚都要避而遠之。最終病情得到控制。直到我遇到了久違的朋友王長齡。王昌齡還記得孟浩然說過要請自己去釣魚。孟浩然說:“現在魚美蟹肥,正是時候。”宴會、魚和酒。當我吃完時,我的背壞疽爆發,我死了。
曹雪芹,壹個會寫卻不知道吃過沒吃過的“美食作家”。
曹雪芹可以寫美食。他只要翻開《紅樓夢》的壹頁就能找到對食物的描述。在120篇小說中,有80多篇描寫了食物,共描寫了180多種食物。
“千紅洞天”,幹凈的粉梅片,雪花洋糖,香雪潤金丹,桂花糖蒸新栗粉餅...當嘴裏的名字被念出來時,嘴裏有壹股甜味。怎麽會有這麽多食物?曹雪芹寫的時候大概和我們壹樣流口水了。
也許是吧。
《紅樓夢》中的上流社會生活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經歷的。妳看劉姥姥進大觀園,過程極其復雜。經過層層通報,王熙鳳終於設法見到了她。劉姥姥因為面子問題,被邀請吃了壹頓“家常飯”。劉姥姥因為場面大,不敢舉筷子。
其實,曹雪芹對這種場景非常熟悉。畢竟是內務府正白旗的來歷,大場面也見過。
然而,當他十幾歲時,他的家庭就垮了,所以再次體驗“富裕家庭的生活”可能有點困難。至於後來寫的《紅樓夢》,很大程度上是他記憶中的富貴人家描寫的。可憐的他,只能在書中“享受”這種奢侈的生活。
真正的吃飯從買房開始——袁枚。
真的愛吃,能吃的真的數袁枚。才子、詩壇領袖袁枚壹生著述頗豐,但這壹切還得從他購置房產說起。
當他還是江寧知縣時,他買下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建造的隋園,該園不歸他人所有。幾經易手,他終於到了袁枚,改名為綏遠,蓋了房子定居下來,並被稱為綏遠。從此,他開始了精彩的吃貨生活,並寫了壹本書《綏遠美食清單》。
飲食愛好壹:去廚房
每次去別人家做客,我壹定會去他們的廚房看看他們的廚師是怎麽做飯的,邊看邊記下來。切片魷魚非常好。楊忠誠將其切成雞湯和豆腐,稱為魷魚豆腐。
飲食愛好2:收集食譜
與蘇軾相比,袁枚太幸福了。每天,他獨自旅行,每到壹個地方就收集當地的美食。
我去海州吃美味的“芙蓉豆腐”,纏著店主說:“妳能教我食譜嗎?”店主跟他開玩笑說,除非他有三重彎曲,否則他不會願意教。結果袁枚三鞠躬後真的拿到了配方。有人寫了壹首詩來取笑他:
美味組推著點菜,而李奇則特別喜歡怡亞曲,但解組掏了壹下梁元的腰。
飲食愛好3:拜訪名廚
當我聽說名廚時,我壹定會去拜訪他們。
就這樣,袁枚壹邊走壹邊吃,以隨筆的形式寫下了這本被譽為“中華美食經典”的《隨園食單》。它詳細描述了乾隆年間江浙地區的飲食情況和烹飪技巧,記錄了14至18年間流行於中國的326種南北菜、名酒和名茶。
烹飪之道和烹飪之道都體現在《隨園食單》中:
鹽應該是第壹位的,光應該是第二位的;富的應該是第壹,瘦的應該是最後;如果沒有湯,應該是第壹個。如果有湯的話,應該會晚壹點...
純的配純的,富的配厚的,軟的配軟的,剛的配剛的,這樣就有壹種美妙的和諧...
在古代,文人的吃喝仍然有壹些限制。畢竟,他們沒有那麽多錢。當他們有錢的時候,他們可能沒有正確的節氣,他們不能吃他們想吃的東西。到了現代,生活條件開始改善,文人的飲食生活始於上壹層樓。
我翻譯過莎士比亞,煮過鱸魚大蝦——梁實秋。
在《雅室隨筆》中,梁實秋寫盡了世間的小事。男人和女人可以隨心所欲地寫東西,這似乎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它也可以給妳壹些真實的感受。比他的《雅間隨筆》更具煙火氣的是他的書《雅間談吃》。
記住只有妳沒吃過的食物,沒有他沒寫過的食物。
雨花臺的湯圓、北京的烤鴨、湘潭的臘肉、厚德福的鐵鍋雞蛋...我們不僅要談論吃,我們還應該教妳如何吃,不僅要談論食物,還要談論起源。隨意讀幾篇文章都能讓人食指大動。
教妳如何做“蔬菜包子”
取壹碗熱米飯、壹小碗米飯和壹大碗米飯。將蒜蓉醬抹在菜葉內側,抹均勻。將芝麻豆腐、小肚子、豆腐松和白菜絲壹起放入飯碗中,拌勻。從這碗米飯中取出壹部分,放在白菜葉中,包起來,用雙手咬壹口。吃完壹個,再吃壹個,臉上手上沾滿了蔬菜汁和米粒,樂此不疲。
教妳吃灌湯包
吃飯時,妳應該動作敏捷、思維敏捷。抓住包子的褶皺,突然提起來。包子的皮突然掉下來,像嬰兒吸吮的乳房。趁包子還沒破,把它放進自己的盤子裏,輕輕地咬壹口包子的皮,在吃包子的空皮之前先吸壹下裏面的湯。
告訴妳酸梅湯哪裏比較好喝。
新源齋的冰降溫好多了。因為桶大罐子小加了冰,吃起來清涼爽口。他的酸梅湯成功的秘訣是冰糖多,梅子汁濃,水少,所以味道濃而苦。口腔冰冷,酸甜,就像純凈的醪液在嘴裏,難以下咽。很少有人能站在那裏喝那壹小碗而不是另壹碗。
吃了這麽多東西後,我已經覺得我的胃在抗議了。不同時寫作和吃飯真的是壹個錯誤。今天中午決定吃包子,腦子裏已經開始有畫面了:咬著包子的皮,吸著湯汁,壹口吃掉這個誘人的包子。
信息來源
1.這份民國美食清單讓妳對夏天胃口大開@南瓜視界/Zhihu。
2.不怕吃貨滿天下,就怕吃貨有文化:當吃貨和文人合二為壹@範樊凡/知乎
3.中國飲食文化史-三代維基百科
4.12蘇軾的冷知識,吃是我的超能力?@褻褻褻褻/衛真
5.梁實秋先生談美食、吃湯圓的最大樂趣就在於這壹抓壹吸!
6.如何用文字描述食物使其味道更好?@余劉璇/知乎
7.豆腐的由來:劉邦的孫子劉安不會煉丹@搜狐新聞。
8.論吃貨,我只服杜甫@無刀/豆瓣。
中國飲食文化介紹《綏遠美食榜》了解壹下吧。
陳微明嗎?/袁枚?寫
中華圖書公司
2010-9
隨緣史丹情緣美
?
飲食男女,人類最大的願望。
梁實秋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