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地理學專業考研分享?
學弟學妹們,大家好,我今年考的是中山大學自然地理學專業,目前已上岸。本期想跟大家分享壹些我的考研經驗跟學校的壹些考情~
中山大學(Sun Yat-sen University),簡稱中大,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由中華人民***和國教育部直屬,是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廣東省***建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壹流”、“985工程”、“211工程”。
中山大學在廣東乃至華南地區可以說是排名第壹的強校。有很多同學問:中大排外嗎?歧視嗎?我自己了解到的是,對於統考的學生,中大不歧視本科院校,地規院每年都有不少本科雙非或跨考上岸的考生,分數是唯壹標準,而且復試也非常公平的噢。以後計劃在廣州或南方發展,希望沖985的同學,中山大學是壹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01
校內美食
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位於中山大學東校區,也就是廣州市的大學城區。東校園***有5家飯堂:第壹飯堂、第二飯堂、第三飯堂、第四飯堂和行政樓餐廳。
各家飯堂各有風味,第壹、二、三、四飯堂菜品多樣、價格實惠;行政樓餐廳位臨湖畔,環境風景尚佳,距離教學樓非常近。
除了廣州的特色美食(白切雞、燒鵝、烤乳豬、幹炒牛河、廣東早茶、牛雜、雲吞面、及第粥、艇仔粥、腸粉、荷葉包飯、雞仔餅等等),全國各地的美食中大餐廳都有的噢~
02
校內環境
廣州市屬於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多雨、光熱充足,中大校園內自然也是四季常綠、花團錦簇,除了有很多貓咪以外,各種可愛小巧的鳥類也非常多!?
03
院校考情分析
壹、招生目錄
中山大學自然地理學考的是數學二、英語壹。
22年數學由自命題改為了統考數學二,無論是對於資料搜集和備考,還是在調劑方面都更加有利。
二、參考書目
中山大學851自然地理學沒有給出明確的參考書目,根據往年真題來看,推薦使用伍光和第四版《自然地理學》。
三、報錄情況
自然地理招生情況:
21年計劃招13人,推免1人,統招計劃錄取12人,實際錄取12人;
22年計劃招10人,推免3人,統招計劃錄取7人,實際錄取7人。
自然地理報錄比情況:
中大近幾年不再公布報錄比,根據19年的報名人數來看,報錄比在5:1左右,在其他地理高校中比較突出。相比其他985院校接近10:1的報錄比,顯得誠意滿滿,估計近些年不會有特別大的變化。
總的來說,中大自然地理招的人少,但報考人數也相對較少。
自然地理復試比情況:
自然地理學今年的復試比為1:2,即進入復試的為14人,最終錄取人數為7人。但是同學們在當前階段不要過於擔心復試,根據往年的錄取情況,復試後的最終排名會稍有變化,但幾乎不存在高分被刷的情況,所以重點還是看的初試分數。
大家現在要做的就是越抓緊時間學習初試內容,初試成績越高,復試也越穩。
公***課:
我相信公***課的資源網上滿天飛,這麽多年基本百變不離其宗。公***課我的策略就是隨大流,兩門課加在壹起的精力占比最好不要超過50%。
1、政治
我是相對來說,歷史學的還可以,並且個人還是挺感興趣的(主要是近代史,毛概和史綱這個地方真的是壹脈相承),所以政治我是稍微劃了劃水,更多的精力(對於政治而言)我是放在了馬原上面。因為,不學的話,馬原那選擇題真得丟分,不聽課真心看不懂啊。我個人的經歷是在暑假期間聽腿姐的課,刷題(有的時候晚上專業課背不下去我就刷政治選擇),然後輔助後邊九月份的技巧班。總的來說,政治大約占了我復習精力的15%左右。(悄悄說壹句,政治想拿高分很難,想拿低分也很難,只要不是給自己拽後腿就可以了,更多的精力應該是放在專業課上面,畢竟分值在那擺著呢)。
2、英語
英語我是僅僅在大二的時候憑借著本科的底子壓線過了四級,我當時的目標是50分(理學單科線40分左右),總的來說還是達到了我自己的要求吧。
記住壹句話,英語決定妳能不能讀研,專業課決定妳能排多少名,英語壹定要重視,每年都有總分很高但是單科英語不過線的悲劇。
(1)單詞
單詞是壹切的基礎,因為得閱讀者得天下,不背單詞,看不懂文章,甚至看不懂題目和選項,啥都沒用。
我建議不要看單詞課,真的,妳看壹節課好幾個小時的時間都能背更多的單詞,直接上手背就完了。說來慚愧,我大概也就背了2000左右,先是背了新東方亂序版,然後背了1500核心詞,總的來說,夠用了。
切記:復習!!!
(2)閱讀
壹定跟著唐遲老師看閱讀課,剛開始的時候不要著急,壹點壹點把每壹篇文章扣懂,然後再加速。總的到最後,我給自己的要求就是前兩篇必須對7個,後兩篇爭取對5個。
(3)寫作與翻譯
壹定壹定要重視!!不同地區的判卷標準是不同的,像黑龍江省是真的松,大小作文各準備壹篇萬能模板(別記多了,到時候也混掉了)。我是12月初開始準備寫作與翻譯。
二、專業課(我634地理學基礎126分,834地理信息系統116分)
我的個人情況是高中階段學的理科(物化生),上壹次接觸地理還是2021年冬天高中地理教資的學習。幸好那次考試順利的過了,給了我跨考地理學的信心。這兩門專業課,花了我大概60%的精力。
總的來說呢,難度不是很大,因為在選擇院校的時候,選擇了壹個招生名額巨多的學校(***134個人進復試)。今天看來,和我當年並肩奮戰的同學相比,真的選擇大於努力。如果不顧個人能力,選擇了壹個過高的學校,成功的概率會大大降低。如果只是為了壹個研究生學歷的話,哈師大挺不錯的。
真正充滿恐懼的,其實還是剛開始那段日子。因為跨專業跨地區,兩眼壹抹黑,尤其是專業課方面很沒有把握,並不清楚難度和考試的側重點如何。我當自己很沒有努力的方向和努力的具體內容時,選擇了文加考研。
因為妳自己壹個人,對著買來的資料漫無目的的努力,真的會有無從下手的感覺。而且,課本上的每壹個知識點都會有前後聯系的關系,單純的看知識點不僅會枯燥無比,更會讓自己不斷自我懷疑。因為跨考,專業課的三本書(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
地理信息系統)
這三本書我有很多理解不了的內容,此時的死記硬背真的會很絕望的。
文加考研的老師,在我最絕望的時候,幫我找到了比我大兩屆的高分學姐(410+真的太猛了),從最基礎的課本開始,壹點壹點的捋順,總結出所有我需要背的知識點和他們之間的前後聯系以及背的技巧。畢竟,在理解的基礎上背題,真的很輕松的。
同時,學姐告訴了我考試的側重點,讓我少去了很多無用功,壹些二十年都沒考過的知識點可以直接大膽扔掉,以及這些年出題老師的思路等。可以說,沒有班主任老師和這位學姐的幫助,我專業課是絕對取得不了這樣的成績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的我在暑假期間進入了正軌,就開始習慣了每天背專業課的日子。
四、最新復試線變化情況
2021年復試線315,2022年復試線是315,保持不變。
04
學姐碎碎念
1、專業課考試題型
2015~2018年題型變化較大,出現過填空題,且分值不固定。
2019年後題型、分值都固定下來,為8個名詞解釋、4個簡答、2個論述,相較於其他學校的專業課,題量是相對較少的。
2、出題特點
中山大學851自然地理學沒有給定參考書目,所以每年會有1~3個伍光和書上完全沒出現過的題目,但只要把書上的內容掌握好,基本上都可以答出來。
就各題型來看,名詞解釋重復率較高;簡答、論述題出題非常靈活,難度稍大,但側重點比較固定,集中在水文、土壤方面,並且十分註重自然地理學的綜合分析能力和研究思維的考察。
另外,名詞解釋近兩年都考察了英文專業詞匯,但都是比較基礎的詞匯,並且這兩年出的英文詞匯的重復率也比較高,不會為難考生。因此大家壹定要把握好真題,在背考研英語詞匯之外,每天也要抽出壹點點時間進行英文專業詞匯的背誦!
總之,近三年的出題方式和每種題型的知識點分布都非常壹致,完全掌握、甚至去模考近三年的真題非常有必要!沒有近三年真題的同學可以購買地學考研中心的全程班,並且會有學長學姐對真題進行非常詳細的解析和擴展。
3、參考書復習重點章節
伍光和《自然地理學》的第三到第八章都是題比較多的章節,需要做到熟稔於心。其中第四、五章的河流部分,六、七章是重中之重:
第三章 大氣圈與氣候系統
第四章 海洋和陸地水
第五章 地貌
第六章 土壤圈
第七章 生物群落與生態系統
第八章 自然地理綜合研究
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去看壹看本科學習的水文學內容,或者在地學考研中心的資料上也有壹些相關的拓展。
4、復習建議
(1)結合參考書《教材高分筆記》第壹遍從頭到尾梳理壹遍,了解整體內容和結構以及考試重點,自己按邏輯梳理制作思維導圖。
(2)第二遍結合歷年真題在每個章節的出題頻率,對《教材高分筆記》進行背誦和補充。按考試重要程度分好重點與次重點,總***背誦2~3輪。
(3)考前壹個月重點背近十年真題答案、沖刺手冊和地理學熱點問題,反復加深重難點印象。
(4)考前三周每周模擬壹次近三年真題或模擬試卷,學習答題技巧並總結。
6、復試經驗
今年因為疫情,復試還是以線上的形式進行,要求雙機位,平臺是騰訊會議。
最終總成績=初試總分(滿分500分)+復試總分(滿分500分)
復試內容及分數組成:
復試考核內容原則上應由綜合評價(100分)、外語應用能力測試(100分)、專業能力及綜合素質考核(300分)三部分構成。
復試資料以初試專業課為主,但也需要了解大量導師的信息和閱讀老師們發的文章和前沿熱點。除了自己充分準備之外,無論是通過報班還是找研友的方式,壹定要多多模擬,在多次模擬後,才能找到壹個比較好的節奏,並總結出屬於自己的註意事項。
面試的時候不要慌張,自信、大方和微笑,就足以給老師們留下壹個很好的印象。
最後想給大家分享的,是去年12月中旬,我在研招網的推送裏喜歡上的壹段話:
人的壹生中最光輝的壹天,並非是功成名就的那天,而是從悲嘆與絕望中,產生對人生的挑戰,以勇敢邁向意誌的那天。
重點:不要猶豫和焦慮!那些曾經的付出,不要計較金錢的多少與暫時性娛樂的得失,當上岸那壹剎那,壹切,都是值得的。願每壹份付出,都能夠在明年冬日的陽光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考研的過程中有太多的焦慮、壓抑和自我懷疑,但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做到去與這些負面情緒“和平***處”,然後咬咬牙,繼續堅持下去。其實對於整個考研備考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不過也就是找好方向,踏實學習和始終無條件地相信自己的努力。
祝願大家都能在備考的過程中,突破自我,成功上岸!學姐在中大等妳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