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拒絕在溥儀退位詔書簽字的親王在清朝滅亡後是如何生活的?

拒絕在溥儀退位詔書簽字的親王在清朝滅亡後是如何生活的?

清朝,中國最後壹個封建皇權社會,隨著中國最後壹個皇帝溥儀的退位,“皇帝”這個詞從歷史舞臺上正式消失。

1912年的時候,有壹個親王曾痛哭流涕地反對溥儀退位,堅決抵制在溥儀的退位詔書上簽字。他的壹生對溥儀對清王朝忠心耿耿,他就是愛新覺羅·善耆。

愛新覺羅·善耆(1866年3月15日—1922年3月14日),字艾堂,號偶遂亭主人。滿洲鑲白旗人,晚清貴族重臣,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之壹。在辛亥革命之後,愛新覺羅·善耆為宗社黨骨幹,他拒絕在清帝溥儀的退位詔書上簽字,後來,逃至日本占領的旅順,兩次發起滿蒙獨立運動,只可惜均以失敗告終。

追溯到這壹家的起源,是正宗的正黃旗,家族的祖先,第壹代肅親王叫做豪格,他是清太宗皇太極的長子,是八大“鐵帽子王”之壹,十分驍勇善戰,帶兵打仗都十分優秀。皇太極去世之後,豪格與多爾袞爭奪皇位,不料多爾袞得勢,豪格也受到了迫害很早就被殺害了。

而愛新覺羅·善耆則是這個家族的第十代,也是末代的肅親王。他被很多史學家認為是壹個開明之士,他主張君主立憲制,只可惜懷才的他卻沒有得到重視,建議不光沒被采納還被轟了回去。

溥儀退位之後,愛新覺羅·善耆回到家之後痛哭流涕,跟全家人說,國家都亡了,個人生活不能太奢侈,所以要求家裏的人都穿得簡單壹點。他壹***有壹位正夫人,四位側夫人,膝下有38個孩子,21男17女。家裏的夫人有絲綢,也不能故意扔了,就平時在外面穿上壹件布衣遮蓋住絲綢衣服。除了壹個三夫人胖,怕熱,可以穿壹件紗衣,其它的人上上下下穿得都是布衣,不許穿絲。

民國元年的時候,善耆曾全力組織全力組織“勤王軍”來配合日本政府策動的“滿蒙獨立運動”。第壹次,善耆準備在民國元年9月20日起事,將軍火偽裝成農具運往內蒙古,可惜這卻在鄭家屯附件被截獲,然後全部被收繳,第壹次“滿蒙獨立運動”就這麽被扼殺了。民國四年,袁世凱稱帝,善耆開始籌備第二次的活動。他動用了自己的全部家產建立了壹個“包括內外蒙古、滿洲三省和華北為壹體”的大王國,然後請溥儀來此即位。只不過,正當準備著日益充足的時候,袁世凱暴斃了。“扶清討袁”的口號便失去意義,而日本人為了避免引起中國人的反感,開始壓制善耆,滿蒙運動再告失敗。

傾家蕩產的善耆深感復辟無望,放棄了,於是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了兒女身上,將他們陸續都送往國外。最終在民國十壹年2月27日,抑郁成疾的善耆在旅順不治而亡,終年56歲。遺體運回北京肅親王墓地安葬。廢帝溥儀嘉獎善耆的忠誠,追贈謚號“忠”,全稱肅忠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