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高亞麟:自己開的飯店被自家人“吃垮”,還差點成為壹名科學家

高亞麟:自己開的飯店被自家人“吃垮”,還差點成為壹名科學家

可以這麽說,高亞麟是 娛樂 圈中思想最為超前的那批人之壹。

90年代,高亞麟在山東開了第壹家引進“新疆菜”的地方餐廳,還上了當地的電視新聞。

不止如此,他還在國內送餐軟件沒有發明前,和朋友合夥做起了網上訂餐的活計。

除了在“吃”上有研究,在那個年代,高亞麟還自行研發了 汽車 防盜器,比現在生產的還要先進。

按理來說,高亞麟憑借著上述的成就,完全可以過上“人上人”的生活。

但為什麽他還要在演藝圈拼搏呢?

那麽,我們好好地來扒壹扒他的心路歷程。

1972年,高亞麟出生在了壹個藝術氛圍濃厚的家庭,父親是山東淄博市文工團的導演,母親在團裏擔任舞蹈編導。

高亞麟上頭有個姐姐,但由於父母工作太忙,沒時間照料她,便把她送到了大姨媽家寄養。

當高亞麟出生後,他也和姐姐壹樣,被送到了三姨媽家寄養。

小的時候,每到周末,三姨媽抱著他,大姨媽抱著姐姐,送高亞麟和姐姐來和他們的父母團聚。

雖然高亞麟性格樂觀向上,但畢竟年少,對父母長時間缺席在他的成長中壹度十分難過。

以至於多年後的高亞麟認為,夫妻二人必須有壹個人要犧牲自己的事業,不然無法分出精力來照顧父母和孩子。

那個年代的父母大多奉行棍棒教育,但高亞麟的父母認為這樣的教育方法是錯誤的。

高亞麟自有記憶起,他和姐姐就沒有被父母罵過壹句,更別提被打了。

他的童年生活氛圍溫馨富足,以至於日後的他有膽量,也有底氣做自己想做的事。

自打他和姐姐被接回家後,父母雖陪伴他們的時間很少,但家裏的藝術氣息始終濃郁。

高亞麟從小就熱愛彈吉他和唱歌,還打了6年的排球。

高二分科後,高亞麟成為了學校排球隊的主力,能力強到可以保送北京 體育 大學。

他認為考北體前途無限,但他的父親並不這麽認為:

父親顯然十分了解他,清楚他討厭壹眼就能看到頭的人生,開始壹番循循善誘:

高亞麟聽著聽著,便著了父親的道,開始想象考上北影後的日子。

他信心十足地填報了北影編導系,可惜名落孫山。

他不信邪,就打算復讀壹年,來年再戰北影。

但面對要復讀的高亞麟,校長十分不滿意。

不是不滿意他的資質,而是不滿意他過於“藝術氣息”的長頭發。

校長要求他剪掉,他不剪。

壹來二去,兩人吵了起來。

高亞麟壹氣之下,不復讀了。

不復讀,又沒考上想去的學校,高亞麟面前只剩最後壹條路了。

那就是參軍。

因為他能歌善舞,原本該分到電子對抗營的他被選去了軍區文藝宣傳隊。

第二年,他考上了解放軍藝術學院表演系,與洪劍濤、李彬、孫濤成為了同班同學。

入校不久,高亞麟就是老師眼裏的差生,編小品編不出來,上臺表演還緊張。

與之相比,同宿舍的洪劍濤就是“天選之子”,不僅很懂人情世故,還是童星出身。

洪劍濤演藝經驗豐富不說,家裏還很有錢,高亞麟全班同學都對他蹭吃蹭喝。

高亞麟印象最深刻的壹件事,就是洪劍濤剛到寢室的當天的驚世駭舉。

新生入學當天,洪劍濤捧著壹個鞋盒進了寢室。

鞋盒壹打開,好嘛,全是錢,足有5萬塊。

當時就閃瞎了幾個窮室友的眼,他們不僅沒有見過這麽多錢,更沒見過用鞋盒裝錢。

高亞麟家裏雖屬小康,但他的生活費也和其他窮學生差不多,洪劍濤這樣財大氣粗,很快就成為了學生中的“焦點人物”。

高亞麟和李彬兄弟幾個經常蹭洪劍濤的飯,壹來二去,幾人成了大學時期最好的夥伴。

臨近畢業時,空政話劇團來到軍藝,準備挑幾名學生在話劇《兵聖孫武》裏演些小角色。

落幕後,空政話劇團覺得他雖表演經驗不足,但對待演藝事業認真到有些較真,便覺得他是個可造之才,向高亞麟遞了“橄欖枝”。

畢業後,高亞麟和洪劍濤都成了空政話劇團的壹員。

但不同的是,洪劍濤因為表演經驗豐富,很快就在在空政話劇團有了壹席之地。

高亞麟彼時人情世故欠缺,剛入團的那幾年壹直沒能得到重用,總是被分到無足輕重的角色。

90年代,龍套的工資難以想象的少,以至於高亞麟無法養活自己。

他必須再幹點別的,才能維持得了生活。

當時他有壹個朋友在開服裝店,兩人見面的時候,高亞麟打腫臉撐牌面,便穿了他最好看的壹身衣服。

他朋友看到他的衣服眼前壹亮,忙問這衣服在哪買的,能不能幫他進貨。

高亞麟靈機壹動,想到了這也是壹條賺錢的路子,便應下了。

其實他身上的衣服並不貴,只是在王府井的壹個偏僻小店隨便買的。

此後,高亞麟負責在王府井幫朋友進貨,運到外地去賣,開始了倒騰衣服的買賣。

人總是這樣,賺了壹點,便想再賺壹點。

在倒騰衣服的同時,他還賣過酒。

在賣酒推銷的過程中,高亞麟逐漸懂得了人情世故,也為他日後充滿生活氣息的表演添了功底。

這樣的生活終究不穩定,高亞麟想了個招——開飯店。

壹是因為飯店收入支出穩定,二是因為他太愛吃了。

高亞麟愛吃新疆 美食 ,便想開壹家新疆風味餐廳。

他在全國範圍內搜搜找找,終究敲定選址老家山東。

他先是拜托朋友在新疆選壹名廚藝了得的廚師,隨後又在山東找了壹個三層樓,從裝修到經營都由他壹個人掌舵。

這家店剛開業時,還上了山東電視臺的新聞頻道。

看到電視臺將他的餐廳稱為“山東第壹家引進新疆 美食 的餐廳”後,高亞麟十分興奮,甚至還興奮到親自上菜。

隨後他又開始琢磨,能不能搞壹個網上訂餐呢?

他認識了壹個自己做網頁的大姐,兩人合夥開始搞網上訂餐,大姐出技術支持,他出飯店支持。

在那個國內沒有訂餐軟件的年代,高亞麟的思想可謂十分超前。

但半年後,兩人就不再合作了,原因還是成本太高,不劃算。

店裏生意很紅火,第壹年年末結算時利潤也很不錯。

但問題出在了別處。

山東人熱情好客不虛,從他的家人身上就可以看出。

他的家人經常帶親朋好友們來自己的飯店大快朵頤,因為是自家開的,味道好生意也不錯,吃喝起來便不在乎成本。

壹來二去,高亞麟壹年的利潤大多被家人給“吃”掉了。

高亞麟邊說邊無奈地扶了扶眼鏡。

不久後,他又開始琢磨上了 汽車 報警器,差點成為壹名科學家。

當時他的朋友拿來了壹個美國產的 汽車 報警器,他看了看,覺得自己能把它改得更好,便上手改裝了。

他做了個遙控裝置,可以在車外設定提前預熱或制冷,如果在遙控裝置未允許的情況下,有人偷車開走,車會自動鎖車停下。

可當時是90年代,私家車可以說是寥寥無幾,要是想推銷還得去找公家車。

身處市場的開端,高亞麟卯足了幹勁,親自去工廠監工,在全國範圍內推銷。

可在那時,這個報警器在大多數人看來是“雞肋”,半年的時間裏,高亞麟經常吃“閉門羹”。

在壹個寒夜,高亞麟喝著滾燙的白酒,想到了畢業時自己的“演員夢”。

在酒精的作用下,他做出了壹個大膽的決定——進修導演系。

在節目上,高亞麟說出了進修的原因:

1998年,總政委托軍藝的盧學公教授培養壹批青年導演。

報名條件定得相當嚴苛:

盧學公就是高亞麟大學的班主任,在他的舉薦下,高亞麟成功的擠進了導演系的大門。

2000年,高亞麟臨近畢業。

此時,電視劇《亂世英雄呂不韋》的導演找上了他,希望他出演“嫪毐”壹角。

“嫪毐”這個角色讓導演和觀眾們見識到了他的專業能力,但也將他“禁錮”了起來。

此後兩三年,他演了十幾部戲的反派,期間沒有壹個正面角色找上他。

直至《家有兒女》劇組找上他,高亞麟才開始了轉型之路。

當宋丹丹知道他演“夏東海”時,曾十分抵觸:

後來當他入戲後,看到性格軟綿綿的他時,宋丹丹就不抵觸了,只是還有點想抽他。

拍《家有兒女》第壹部時,高亞麟才剛剛28歲,就要被9歲的楊紫、張壹山叫爸爸,可想而知片場的氣氛有多活躍。

拍第二部時,高亞麟都不想去了,感覺去了就像哄孩子,煩到頭都大了,但是又有點舍不得這三個“兒女”。

隨著《家有兒女》播出後的萬人空巷,高亞麟也隨之家喻戶曉。

2005年,他和朋友們約去茶館喝茶,原本壹行七個人,結果多出壹個性格溫柔恬靜的女孩子,是其中壹個人的朋友。

這個女孩子叫時瑋,是個初出茅廬的演員,比高亞麟小11歲,坐在他們身邊安安靜靜的,也不插話。

高亞麟看到她的第壹眼,就想把她娶回家,因為她從上到下就長在了他的審美點上。

高亞麟以為自己已經是明星了,好歹她也應該表現出些許興奮來吧。

可她沒有,她只是很平靜地看了他幾眼,就繼續喝茶。

高亞麟急了,便想方設法邀請這幾個好友帶著她出來玩,人數壹次比壹次減少,最後只約她出來。

達到目的的高亞麟開始套路時瑋:

說這番話時,已經是晚上十壹點多了,他那時正在送她回家。

當他到家時已經是十二點多了,馬上給時瑋打了電話。

時瑋以為他有什麽忘記說了,便接了電話。

結果高亞麟開始耍賴:

就這樣,高亞麟“坑蒙拐騙”到了意中人。

為了博時瑋壹笑,他在婚前給她買了個三室壹廳的房子,署名上只有她,是她的婚前財產。

還為她策劃導演了壹部喜劇電影《追愛總動員》,由她出演女主。

這是時瑋第壹部作品,也是她的息影作。

因為在他看來,婚後必須有壹個人要做出犧牲,無論是事業還是什麽。

因為這壹行,兩個人都只顧著事業的話,父母和孩子就沒法照顧得到了,他不想讓父母和日後的子女重復他童年時等待家人回家的生活。

2008年,在親朋好友的祝願下,兩人踏進了婚姻殿堂。

但他們卻始終沒有要孩子,節目上,高亞麟說出了不要孩子的原因:

婚後,沒有孩子,他便將精力平均在了事業和家庭上。

時瑋壹開始不會做飯,高亞麟母親壹度不喜歡她:

婆媳關系壹直是個千古難題,但高亞麟就解決得非常好。

在母親言語攻擊她的時候,高亞麟先是站在了妻子的角度說話:

母親說:

高亞麟考慮了壹番之後,覺得有些道理,便采取了委婉的方法哄著時瑋:

時瑋又上當了,因為壹句話成為了大廚。

男士們學著點,高亞麟的“坑蒙拐騙”大法適用於各個年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