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春季期間去加拿大,請問有購物和美食的推薦嗎?

春季期間去加拿大,請問有購物和美食的推薦嗎?

Tim Hortons

Tim Hortons是加拿大人最愛的咖啡店,土生土長的連鎖企業,品質穩定。加拿大人總說,如果上帝要在加拿大顯聖,那肯定得在Tim Hortons裏面。2014年Tim's被美國的Burger King收購的消息簡直成了加拿大的國難,還好這之後它的品質還是壹如既往。說起來加拿大人對Tim's的依賴就如美國人愛他們甜的要死的Dunkin Donuts,愛到壹日不見如隔三秋。大部分加拿大人如果早上起來沒在這裏買點什麽吃的喝的,就覺得壹天都無精打采。Tim Hortons本是冰球運動員壹枚,1964年創立自己同名咖啡館,目前已經成長為加拿大的“國民咖啡”,好吃好喝又挺便宜。

這裏除了咖啡還有壹些其他的飲料食品,最主要就是甜甜圈。除了我們常見的圓餅帶餡兒的,圓圈狀的,還有小球,請入鄉隨俗叫它timbits。Tim’s的甜甜圈好就好在不會齁甜齁甜的,都做的比較清爽。像是椰奶味啊、酸奶油味道、檸檬味道,還有加拿大特色的楓糖味道,都好吃又搭配咖啡。冬天在外面凍得冰冷,最需要這麽壹杯熱乎乎的東西暖暖手,再配個甜甜的什麽,感覺熱量都回來了,瞬間元氣滿滿!

國際化美食大融合

舌尖上的歷史記憶

移民國家的緣故,加國的很多食物都被打上了“國際範兒”的烙印,壹段舌尖上的美味情緣同時也承載了歷史的變遷。著名的冬季甜點納奈莫條(Nanaimo Bar)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可以說,加拿大的納奈莫條、和蘇格蘭的手指餅幹、亞美尼亞的姜汁餅幹、意大利的佛羅倫薩餅幹、英格蘭的白蘭地酒餅幹師出同門,卻不盡相同。加拿大人的改造是先鋪壹層餅幹碎,堆疊上香草奶油糖霜,再澆上壹層融化的巧克力,甜蜜富有層次(吃起來像是中國風靡南北的“不老林”),中和了冬季的寒冷。

再說說飲品,蛋奶酒(Eggnog),它起源於中世紀的英國,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絕對屬於上流社會飲品,而今超市裏即可買到。因為傳統做法為鮮牛奶加白蘭地,再加入蛋黃等原料。傳統的eggnog是以白蘭地做底。傳到美洲之後,北美人卻喜歡在裏面加入朗姆酒,讓酒味變得更甜。如果再撒上壹點辛辣卻芬芳的肉豆蔻粉,暖意更重,味道被賦予層次感。蛋奶酒被廣為喜愛的原因還有壹個就是特別百搭,無酒精版的也有,加朗姆或者加白蘭地各有千秋,兌入咖啡或茶之後也別具壹格(冬季在加拿大很多地方都喝的到壹款季節飲品就是eggnog latte),有時候還被當成調料,放進壹塊小餅幹裏頭。總之,余味繞梁,但是小編我,壹直覺著它,有,股,怪,味。

再說個肉菜Tourtiere,簡而言之的翻譯壹下:肉派。味道鹹,辣,風格:法風加拿大。本來這個東西最開始是由passenger pigeon,譯為“候鴿”的肉制作的。這種鴿子肉多,肥嫩,好吃,還特別沒有抵抗力,壹抓就能抓到。可是呢,古代那個時候的人們沒有我們現在人這麽強的保護瀕危動物的意識,結果就是大家吃肉派,把這個鴿子吃沒了,吃完了,吃滅絕了。人們還想繼續吃肉派,只好把餡料換成了豬肉,牛肉,羔羊肉的。

冬季標配

提到冬季標配,立刻腦補出烤棉花糖和肉汁奶酪薯條的厚實味道。那,當然不是說加拿大的冬天就只有烤棉花糖和肉汁奶酪薯條嘍,可吃的東西那是老多了。烤棉花糖和薯條,不過只是腦子裏第壹個冒出來的搭配而已。這兩個食物也帶著加拿大人直接和有點豪爽的個性,把它們推到妳面前的時候,就仿佛在說:冬天覺得冷給妳熱量!然後這個熱量真心是給的夠足。

當小編第壹次吃到烤棉花糖以後,就深深折服了,驚艷了!覺著這麽多年的棉花糖自己真是白吃了。棉花糖烤過,外面壹層顏色微深,略帶焦感,裏面雪白,烤融化至略帶流動感,入口很燙,雖然齁的不要不要的,但是這樣的燙還是削弱了壹點甜度。還有壹種吃法是壹面餅幹壹面牛奶巧克力,中間加上烤棉花糖,吃出新高度啊。自從發現這種吃法點根蠟燭都在烤啊。

棉花糖大塊壹點的感覺更好吃,離火不要太近,稍微多烤壹會兒,默默咽了壹下口水。上次有壹個小夥伴竟然提出了壹個這麽好的主意,戶外烤,壹定要對著加拿大的雪景,壹口冰酒壹口烤棉花糖,要不要這麽講究啊?烤棉花糖下酒真是絕配!壹口壹口吃進去,都是加拿大的冬天。棉花糖的另壹個好夥伴就是熱巧克力。Tim Hortons的熱巧克力就不錯,那麽絲滑那麽香濃,還不貴。嘬著嘴唇小口吹著喝,咽下去回味還在口中。

肉汁奶酪薯條(Poutine)起源於魁北克省,是加拿大排名第壹的民間美食。許多魁北克省的地方都聲稱自己是這道美食的發源地。正宗的poutine做法是辣肉湯搭配蘸有凝乳的脆署,薯香搭配濃濃芝士——罪惡的卡路裏總是如此誘人!

加拿大培根(Canadian Bacon)是另壹高熱量食物的代表。不同於傳統的來自於豬腹部肉的培根,加拿大的培根精選豬腰部的精瘦肉,充分腌制,繼而塗抹金黃的玉米粉,是壹道當之無愧的國民美食。多倫多聖勞倫斯集市(St. Lawrence Market)的Carousel Bakery堅信自家的加拿大培根三明治是最好吃的。很多北美的牛排館也供應加拿大培根做前菜。厚實的壹大條橫在盤子裏,外皮酥脆,油滋滋的。

海貍尾(Beaver Tail)聽起來生猛,其實只是形狀類似海貍尾巴的油炸面食。面團搟成壹大片下到油鍋裏,炸的松軟又不失勁道,撈出淋上不同的調味品,比如很“加”味兒的肉桂糖粉和楓葉糖漿,還有很經典的榛子巧克力醬(費列羅醬!)等,口感紮實樸素,說是小吃,但壹個吃下去也半飽了。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加拿大的時候特意嘗了海貍尾,贊不絕口的。

在加拿大的飲食文化中,奶酪與美酒是天造地設的壹對兒。加拿大東岸不僅出產著名的美酒,也有壹條“奶酪之路”。這條路位於魁北克省,沿途遍布奶酪小作坊,都可以去參觀,提供試吃,作坊主人還會為參觀者講解各種奶酪有關的小知識。

加拿大人對於奶酪的愛在冬日登峰造極,大概是每個細胞都吶喊著“我要吃奶酪”的緣故,奶酪瞬間從配菜榮升到主菜的地位——那不得不說這壹道奶酪火鍋(fondue)。壹種或幾種不同的奶酪加熱融化,加入白葡萄酒,用叉子插著小塊面包,土豆,蔬菜,肉之類蘸著吃。奶酪煮的咕嘟咕嘟的,壹塊面包插下去每個孔洞都塞滿了流質的奶汁,長柄的小叉子慢慢轉著提出來,留住每壹縷性感的拉絲。湊過嘴去壹口吞掉,咽下去之前啜壹口白葡萄酒,空氣、奶酪和酒精的復合反應為人們帶來奇妙的愉悅和滿足。(Tips:吃奶酪火鍋不適宜喝冷飲,奶酪在胃裏會凝結成壹大塊不好消化,配紅茶和白葡萄酒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