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 #吃在四海八方#
上大學的時候特別貪吃。
書包裏常常藏著蘋果、餅幹等吃食。如果有同學偷我書包裏的吃食,我是會用眼光殺死他的。壹個人坐在花園裏看書的時候,會把壹大袋橘子全部吃光。
壹天吃四頓飯,還不包括吃零食。嘴還比較挑,不新鮮的不好吃的,都入不了我的嘴。那個時候學校裏所有賣吃食的地方,哪壹家好吃,我都清楚得很。吃完正餐之後,還要去買雪碧或可樂等飲料,還有紅薯,小金桔等果幹果脯。
因為愛吃,我感知到了更多的生活快樂,也花費了我爸媽不少錢。
張愛玲說自己算是嘴刁。八九歲的時候家裏有壹次吃雞湯,她說:有藥味兒,有怪味道。母親呢,找廚子問了壹下。廚子說:這只雞是兩三天前買來的,買來的時候沒精打采好像有病,給雞吃了兩天萬金油、玉樹神油壹類的藥膏。當時張愛玲很得意,覺得自己的這壹發現是有生以來最大的光榮。
家人誇獎她的時候,也教她“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道理。
後來她在美國的公寓裏孤獨地離世。鄰居從她的垃圾袋裏發現壹些普通品牌的牛奶,速泡燕麥片,壹小瓶小香腸,還有些已經變質過期的菜肉餃子。
人在吃食上的起伏和變化真的是能夠折射出壹個人的生活的。
我20多歲談戀愛時,依舊是貪吃:很愛吃 美食 ,很愛吃零食。常常吃火鍋或麻辣燙都不停歇的。 那個時候怎麽就傻兮兮地好那壹口呢? 當然麻食、餃子壹直是我的愛。
可惜沒有遇見真正疼惜自己的人。在人生最憔悴的時光裏,常常吃不下飯,除了餓極的時候能吞咽壹點東西,大部分時候都是吃了就吐,最令人驚異的是有壹次還吐出了黃色的膽汁來,吐了好多口,嘴裏那叫壹個苦呀。直到吐出正常的唾沫來,才恢復了味覺。
後來在壹個有點遠的小飯館裏發現:這家的燴麻食我還可以完全吃下去。別人覺得那家麻食很壹般,但對當時好像得了厭食癥的我卻有開胃的作用。於是我每天拖著有氣無力的身體打車去吃。
畢竟命比較重要。
可嘆曾經比較能吃也會做飯的我,給別人做得了美味的餃子,卻沒有心力再給自己做壹頓可以下咽的飯。
雖說不是鮑魚,魚翅等山珍海味天天吃,但曾經也是壹個貪吃 美食 的人,也經歷過食不下咽的艱難時光,也經歷過在吃食上省錢的日子,也因為壹些奇葩的原因挨過餓。
常常覺得我們對吃飯的態度也直接映照著我們的心境。
曾經誌在吃四方。
終於有壹天不再挑剔,對 美食 似乎也失去了貪婪的欲望, 依舊喜歡,但不再沈溺。
終於明白了:從容吃飯,踏實生活。
如此淡淡的,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