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歷史上的墻姓名人

歷史上的墻姓名人

1.歷史上著名的墻

哈德良長城(英語:Hadrian's Wall 拉丁語:Vallum Hadrianus),是壹條由石頭和泥土構成的橫斷大不列顛島的防禦工事,由羅馬帝國君主哈德良所興建。公元122年,哈德良為防禦北部皮克特人反攻,保護已控制的英格蘭的經濟,開始在英格蘭北面的邊界修築壹系列防禦工事,後人稱為哈德良長城。哈德良長城的建立,標誌著羅馬帝國擴張的最北界。

1987年,哈德良長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安多寧長城(Antonine Wall)位於今日蘇格蘭境內,在古羅馬君主安敦寧·畢尤(Antoninus Pius)在位時興建(始建於142年,建成於144年)。它把當時南部屬古羅馬管轄的不列顛尼亞(Britannia)和北部的加勒多尼亞(Caledonia,蘇格蘭在羅馬時代的古名)隔開。

2.歷史上的向姓名人

字子期。

向侃?-240)。魏晉竹林七賢之壹: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

向海明(?-1261)?-613),襄陽宜城人也。劉備時,字巨達,元符年間進士,紹定進士。

向秀(:南宋名將,字君玉,官至大理卿直龍圖閣,常州(今江蘇常州)人。

向士壁(,明朝巢縣人,永樂年間中舉,宣德中任靖寧州判官?—約275年),壹度又出為知府,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人。荊州牧劉表以為臨沮長,向朗兄之子。

向子韶,字和卿,後升任監察禦史。

向寵(:字希顏:宋朝開封人,任牙門將(保護牙城的武官)向朗

3.歷史上的管姓名人

管公明:三國時期魏國學者。

管仲:名夷吾。春秋時期齊國人,和鮑叔牙是好朋友,他把鮑叔牙認為是自己的知音。後來經過鮑叔牙的推薦到了齊國任宰相,幫助齊桓公建立霸業,他執政四十余年,實行了改革,使齊國不斷富強,使齊桓公成為五霸之首。著有《管子》86篇。

管師復:宋朝詩人,龍泉人。為人講義氣、勇敢,擅長於寫詩。宋神宗想要授給他官職他沒有接受。稱為臥雲先生。著作有《白雲集》。

管道升:元代著名女畫家。吳興人。被封為魏國夫人,也叫做管夫人。善於畫梅蘭竹,山水也畫得很好。她在書法上也很有成就,擅長於書寫行楷。

管師仁:宋代吏部尚書,龍泉人,進士。作官時政績頗佳。 35作文網

管寧:三國時期魏國學者,字幼安,朱虛人。遊學天下,學問很高。

管寧:三國時學者,東漢末,黃巾軍起義,他逃避到遼東,聚眾講《詩》、《書》三十年之久。魏文帝想讓他當官,他沒有答應。明征帝讓他出來做官,他又沒有同意。著作有《姓氏論》。

管及:宋代官吏,全州人。崇寧間,黃庭堅被貶到宜州,當時管及在宜州任職。他不避權勢,與黃庭堅交往甚密。黃庭堅於是寫了“折桂亭”的牌匾送給他,並且對他說:“妳的兒子肯定有登進士科的。”後來果然靈驗。

管湛:宋代官吏,字定夫,龍泉人。僑居臨川。三遷至大理少卿,政績顯赫。著作有《定齋類稿》甲、乙集。

4.歷史上由姓名人有哪些

由姓,壹個罕見中文姓氏,現分布較廣,但人數不多。由姓來源主要有兩支,其中較早的壹支出自春秋時期晉國,相傳是晉國外遷到秦國任宰相的由余的後代,姓氏即來源於他的名字。另壹支出自同時的楚國,由兩位名人的名字而來:其壹是出身於公族的王孫由於,另壹位是楚國大夫養由基,他們的後代都有人以由為姓。

歷史上由姓名人

由余:中國春秋時期幫助秦穆公成為霸主的大臣之壹,原是西戎綿諸國的大臣。

綿諸王派由余出使秦國,秦穆公知其賢能,望能招攬由余。繆公用內史廖的策略,先將由余暫時留在秦國,並派人送女樂給綿諸王,使之不理政事,國政混亂。之後再讓由余返國,由余勸綿諸王卻不聽,最後終在秦國人的勸說和以禮相待之下投靠秦國,任為上卿(即宰相)。因他對於西戎地區的情形有較深入的認識,對後來秦繆公稱霸西戎有很大的幫助。

由吾道榮:北齊時期瑯邪沐陽人。年輕的時候喜愛道術,和壹些誌趣相投的人去長白山、泰山潛心隱居修行,通曉了道術。後來在鄒、魯之間遊歷,學習儒家學說。

還有其他由姓歷史名人:漢代長沙太守由章、平原相由廣國,明代隆慶進士由禮門、沁州知州由九峰等。

5.歷史上的遊姓名人

遊 吉

春秋時鄭國正卿。據《左傳》說,遊吉即太叔,美秀而文,熟於典故,繼子產為政,“不妨猛而寬。鄭國多盜,取人於萑苻之澤,大叔悔之,曰:‘吾早從夫子(按,指子產),不及此。’與徙兵以攻萑茌之盜,盡殺之,盜少止。”

遊 恭

五代時期的吳國人,學問廣博,文章很好。遊恭的兒子叫遊簡言,後來在南唐朝中當丞相。

遊 復

宋朝學者,他學識極富,言行儒雅,附近人都將青年送到他門下學習。

遊 酢

北宋學者、哲學家,建州(今福建省建甌市)建陽人。他拜理學家程頤為師,刻苦讀書,學問淵博,是“程門四大弟子”之壹。元封年間中進士,再為太學博士。他與楊時初次拜見程姬姓時,程姬閉目而坐,二人站在門外而不離去。等發覺時,門外已雪深三尺。,此即“立雪程門”成語典故的由來。遊酢的主要成就,還在學術方面,被後世學者尊稱為“若山先生”。他所著的《易說》、《中庸義》、《論語孟子雜解》等書,尤受學者的推崇。

遊 芳

明代學者。通五經,精博物理,隱居授徒。著有《皇明正音》。

東晉十六國時趙有車騎大將軍遊子遠,北魏有雍州刺史遊雅,隋代有治書侍禦史遊元,宋代有丞相遊似,明代有按察僉事遊明。

遊 壽

他憤恨清廷腐敗,立誌革命,素為孫中山所賞識。宣統三年(1911年4月27日)廣州起義時,隨黃興攻兩廣督署犧牲,年僅17歲,葬於廣州黃花崗,為72烈士之壹。

遊明根

字誌遠,南北朝時北魏廣平任人。博學經史,孝文帝時官儀部尚書、大鴻臚卿,封新泰侯。做官五十余年,以仁和處世,以禮讓接物。

遊日章

明代廉州知府。嘉靖進士,在臨川任了五年知縣,清正廉潔,愛民如子,後任廉州知府。著有《駢語雕龍》。

6.墻的歷史故事

不知道禍起蕭墻算不算 出自《季氏將伐顓臾》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幹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7.歷史上的胡姓名人

歷史上的胡姓名人有

漢朝時胡廣,曾經在6代皇帝手下當官;

唐代有詩人胡曾,他的詩通俗明快,

還有和尚詩人胡得生;

北宋有學者、教育家胡瑗,

南宋有經學家胡安國及他的兒子學者胡宏;

宋、元之間有史學家胡三省,以解釋《資治通鑒》而聞名於天下。

明代在文化領域較有成就的是學者胡居仁、胡直,

*** 教學者和經師胡登洲,

文學家胡應麟、胡震亨,

印刷家胡正言;

清代有經學家、地理學家胡渭,

文學家胡天遊;

近現代的胡姓名人有:

*** 右派首領胡漢民、

著名學者胡適,

病理學家、醫學教育家胡正詳,

*** 高級將領胡宗南,

小說家胡也頻等。

歷史名人

春秋時期的名士胡衍。他以其大義化解蒲邑之危而名盛於世。除此之外,所知甚少。

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學篇》七章,稱為"秦篆"(即後來所稱的小篆);

經學家胡母生,著《春秋公羊傳》。

胡安,是壹位了不起的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經,司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門生之壹;

胡烈,則是壹位出名的好官,他在擔任襄陽太守時,築堤灌園,曾被老百姓歌頌為"譬春之陽,如冬之日。"

唐宋時期,是胡姓人氏才華橫益、人才輩出的興盛時期。唐代時有詩人胡曾,

宋代教育家胡安定,經學家胡安國,學者胡直等。宋代教育家胡安定,開創宋代理學的先聲,曾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的主張,並且把講學分經義和治事兩齋,嚴立學規,以身示範。至於胡安國,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

宋朝在王安石施行新法的時候,曾廢棄先秦時期最為精辟的智慧結晶"春秋三傳",將之摒諸學宮的大門之外。要不是胡安國的矢誌"搶救",今天呈現在國人面前的傳統文化的內容,很可能就是兩樣了。胡安國對於整個中華文而言,可謂是功高五嶽,難怪他身後會被從祀於孔子廟,千秋萬世受人瞻仰。

元代之後,史學家胡三省,

明時文學家胡應麟、胡震亨,

清時經學家、地理學家胡渭,軍事家胡林翼等,也是胡氏中名垂千秋的人物。

明代在文化領域較有成就的胡姓人物有學者胡居仁、胡直, *** 教學者和經師胡登洲。

明末有胡正言,擅治印、繪畫,與刻工汪楷等合作,改進了彩色套版印刷術。

廣東潮陽縣著名人士胡萬洲,任國民 *** 海陸大元帥,孫中山總統咨政。

8.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姓殷的名人

殷 羨:字洪喬,晉代長平人。

其性格耿介正直,當他赴豫章太守之任時,京城許多人托他帶書函於家人,當他走到石頭城時,竟把壹百多封書函扔進河中,並說:“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喬不為致書郵”。因此,後世把寄書遺失者,泛稱為“付諸洪喬”或“洪喬之誤”。

殷 浩:字深源,陳郡長平(今河南省西華)人,東晉名臣。識度清遠,好老易,為風流談論者所宗。

晉建元初征為建武將軍,後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軍事。因北征失敗,免為庶人。

竟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殷 蕓:陳郡長平人,南朝梁文學家。

官秘書監、司徒左長史,曾奉武帝命作《小說》十卷,時稱《殷蕓小說》,已佚。殷 鈞:陳郡長平人,南朝梁臨川內史,仲堪五世孫。

好學有思理,善隸書,為當時楷法。後官至國子祭酒。

殷仲文:陳郡(今河南淮陽)人,東晉文學家,曾官尚書、東陽太守。擅文辭,其詩開始改變東晉玄言詩的風尚,但其玄氣並未盡除。

殷仲堪:陳郡(今河南淮陽)人,東晉將領,玄學名士。曾為謝玄參軍,出守晉陵郡,太元末領黃門郎,據《晉書·卷八四·殷仲堪傳》載:“寵任轉隆。

……帝以會稽王非社稷之臣,耀所親信以為藩捍,乃授仲堪都督荊益寧三州軍事、振武將軍、荊州刺史。” 殷仲容:陳郡長平人,唐朝著名書畫家。

不害孫,聞禮子(壹說令民子),世代皆工書畫。官工部郎中、申州刺史。

善畫人物、工寫貌,擅長用墨,淺深濃淡,如兼五彩,為水墨畫之先驅。書法兼篆隸。

殷開山:京兆戶(今陜西省戶縣)人,唐代名臣,名嶠,以字行。隋時為太谷長,入唐後,歷任吏部尚書、兵部尚書,封勛國公。

殷士儋:山東省歷城人,明代大臣。嘉靖年間進士,歷檢討、侍讀學士、禮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等職,後入閣拜相,因與其他權臣不和,不久辭職回家。

殷化行:陜西鹹陽人,清代大臣。康熙年間武進士,初授守備,後積功授三屯營副將,擢臺灣總兵官,累官至廣東提督。

殷樹柏:浙江省嘉興人,清代畫家。擅長畫卉,法宗陳淳、惲壽平,下筆恬靜,清麗有韻味,尤善小幅,晚年喜寫蔬果,書宗柳公權,用筆挺拔。

傳世作品有《冷竹寒泉圖》、《雞鳴圖》、《三秋圖》。殷世安:江蘇省常熟人,清代畫家,字濟公。

工詩,寫墨竹有煙霏雨露之致。殷良弼:江蘇無錫人,近現代林學專家。

曾赴日留學。回國後曾任北平(即北京)大學農學院、西北農學院教授。

建國後,歷任北京農業大學教授、森林系主任,參與發起組織中國林學會。編有《林產制造學》、《實用伐木運材及工程學》。

殷希彭: 少將(1900-1974),河北省安國縣人。中國人民 *** 殷姓開國將軍之壹.1931年獲日本東京慶應大學病理學博士學位。

同年回國,1938年參加八路軍。1942年加入中國 *** 。

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軍區衛生部副部長兼華北人民 *** 衛生部部長。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任華北軍區衛生部部長兼醫學院院長。

1954年任中國人民 *** 第壹軍醫大學的校長。1958年任軍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院長。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壹級解放勛章。

在開國少將中,1938年參加八路軍、新四軍或1938年參加中國 *** ,1955年授少將軍銜者,僅有殷希彭、李曼村、高存信、梅嘉生、傅繼澤、管松濤6人。1974年12月5日逝世,終年74歲。

編著有《病理學講義》、《病理學實習手冊》。殷國洪: 少將(1911-——),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

中國人民 *** 殷姓開國將軍之壹. 1932年加入中國***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1934年轉入中國 ***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任海軍青島基地幹部部部長。

1959年畢業於 *** 政治學院。後歷任海軍炮兵學校政治委員,海軍高級專科學校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壹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 *** 壹級紅星功勛榮譽章。殷承禎: 少將(1915-1990),湖北省崇陽縣人。

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中國 *** 。中國人民 *** 殷姓開國將軍之壹.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後勤部營房管理部部長,中國人民 *** 總後勤部財務局局長,總後勤部物資計劃部副部長,總後勤部財務物資部部長,總後勤部司令部顧問。

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 *** 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榮獲二級八壹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 *** 壹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990年1月5日因病逝世,終年75歲。殷夫: 烈士(1910-1931),中國 *** 領導人、革命英烈之壹. 遺世作品編有《殷夫選集》、《殷夫詩文選集》等。

寫出了《血字》、《壹九二九年的五月壹日》、《前進吧,中國!》等紅色鼓動詩,翻譯了匈牙利民主革命詩人裴多菲的傳略及詩集,並開始與魯迅長期聯系,1930年3月參加發起中國左翼作家聯盟。這時期創作的詩歌、散文具有強烈的戰鬥性,對左翼文藝運動產生了很大影響,魯迅曾給予很高的評價。

5月代表“左聯”參。

9.歷史上的姓名

人類歷史上第壹個有姓名之人——“有巢氏”

人類文明的序曲,是從人類擺脫洞穴文化束縛的那壹刻開始奏響的。

擺脫洞穴束縛的第壹步,便要解決夜宿的問題。只有當人們夜晚不必再回到洞穴中來,人類才有擴大活動空間的可能性。

大約在距今20萬年前後,“北京人”邁出了擺脫洞穴文化束縛的第壹步,有壹個後來被尊稱為“天皇”的人,成為人類社會有史以來第壹個被口頭傳說記錄下來的發明家,叫“有巢氏。”

“有巢氏”既不是名,也不是姓。他的名字就是他的發明,他的姓就是他的事跡。他受鳥雀築窩的啟示,發明“構木為巢”,使人們在離開洞穴之後,可以在樹上過夜,躲避夜間猛獸的侵害。從此人類在洞穴之外又有了簡易的安身之所,洞穴文化的領地得到幾乎無限的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