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滑雪壹直是白人的天下。但谷愛淩用她的實力打破了這壹傳統。看看谷愛淩的滑雪之路,妳會瞬間明白什麽叫“壹路開掛”。9歲時,她獲得了全國青少年滑雪冠軍。15歲時,她在雪聯年度積分榜上排名前三,迄今已獲得60多枚獎牌。事實上,與許多每周訓練五天甚至七天的運動員不同,她每周只訓練兩天。在雪季的每個周末,我媽媽都會開車送她往返雪原進行強化訓練。在這種相對低強度的訓練下,她能在同齡球員中脫穎而出。用她自己的話來說,關鍵是在興趣的驅使下高度集中註意力。
2.2022谷愛淩的冬奧會奪冠經歷。
谷愛淩再奪金牌!今天,谷愛淩毫無懸念地獲得了她的第二枚金牌,這也使中國隊的金牌數增加到8枚。網上鋪天蓋地的贊美聲:牛,太棒了,碾壓奪冠!無數的贊美和祝福投向金牌得主。贊美來自內心。在過去的幾天裏,這個總是笑容燦爛的女孩給人們帶來了太多的期待和太多的冰雪享受。她的高顏值和獨特的人生經歷也為她增添了不少茶余飯後的談資。
穿金戴銀,頭戴皇冠,這個19歲的女孩似乎被捧上了神壇。單純的谷愛淩知道自己的分量。她說,她是壹個普通的小女孩,喜歡玩,喜歡美食。即使在奧運會上,她也有壹種“好玩”的心態。
這說明谷愛淩是可愛而珍貴的,是陽光的,是坦率而不做作的。尤其是她對待競技體育的態度,為國人提供了另壹種“體育思維”。
谷愛淩從小受母親影響,愛上了冰雪運動。作為壹名屢獲殊榮的“冰雪公主”,刻苦訓練對於取得好成績至關重要。谷愛淩其實很自律。即使在奧運村,她也從未停止訓練。作為壹項極限運動,受傷是家常便飯。但她將這壹切視為“冰雪之愛”的有機組成部分,從未放棄。
是愛讓她與冰雪結緣,也與金牌結緣。同時,她使活動更加精彩和令人愉快。對於重大賽事,人們總是過分強調自己的榮譽感和成就感,卻忽略了運動本身帶來的精神愉悅。谷愛淩“享受運動”的理念也值得點贊。
3.22谷愛淩的冬奧奪冠經歷。
在本屆冬奧會上,谷愛淩自帶流量,是名副其實的“頂流”。此前,她通過壹系列比賽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很難簡單地將這壹切歸因於天賦。大方開朗,自信陽光,形象氣質佳,臉上總是掛著燦爛的笑容。她用帶有童聲口音的北京話理解體育精神,也拉近了她與大眾的距離。敢於拼搏,尊重對手,自信樂觀,既有國際規範又有東方之美,溫柔而有力量,這樣的運動員成為拔尖人物,受到人們的喜歡是正常的。其實,谷愛淩所展現的並不是個案,也不是偶然。這在新壹代運動員身上經常可以看到。以王蒙為翻譯。她的自信和幽默感動了無數人,壹句“我的眼睛是統治者”收獲了無數粉絲。這壹代運動員是幸運的,生活在壹個更加開放的時代,享受著中國發展帶來的紅利;他們也很努力。在年輕的時候,他們沒有選擇躺平,而是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4.谷愛淩2022年冬奧會奪冠經歷
2月8日,中國選手谷愛淩在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跳臺比賽中上演驚世壹跳,頂著巨大壓力奪得個人首枚金牌。同日,教育部發布2022年工作要點,其中第八點強調深入推進“雙減”,繼續把“雙減”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和重中之重。
谷愛淩曾有壹句名言——“我因為玩而找到了我的愛”,她的成功也被很多網友稱為“五育並舉”最生動的例子。去年7月24日出臺的雙減政策的核心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目的是盡可能多地留給學生課余時間,讓他們在各種“戲”中充分發揮天性和個性,從而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方向。因此,只有深化“雙減”,才能培養出更多的“谷愛淩”。
谷愛淩奪冠後,人們談論最多的是她“3歲學會滑雪,9歲獲得青少年冠軍,16歲獲得世界杯冠軍,18歲獲得冬奧會冠軍”。看來這位“青蛙公主”就是為滑雪而生的,從小就練習滑雪。事實上,鋼琴、芭蕾、騎馬、沖浪、長跑、籃球、攀巖...這些都是谷愛淩的大愛,滑雪只是其中之壹。
有趣的是,在奪冠後,谷愛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她在決賽前壹天晚上特意練習了鋼琴。雖然決賽中的第三跳是從未做過的操作,但正是長期練琴形成的音樂節奏讓她充滿自信,最終成功挑戰自我。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即使谷愛淩沒有出現在冬奧會的滑雪賽場上,她也有可能出現在夏季奧運會的長跑賽場上。隨著耳機裏的音樂,她想象自己是壹只在森林裏盡情玩耍的鹿。或者出現在夏威夷沖浪比賽中,在大海和天空之間,仿佛妳正騎著沖浪板在海面上濺起水花,畫出壹幅印象派傑作...
家庭是第壹堂課,父母是第壹任老師。當然,谷愛淩的成功離不開家庭教育。在談及“育兒經”時,谷愛淩的母親谷燕說:“谷愛淩剛上學時,老師說:不要糾正孩子的錯別字,不要傷害孩子的創造力;少誇他們聰明,多誇他們努力。我就是這麽做的。”
可能有人會說谷愛淩小時候在北京奧數課刷題,谷燕也說過“中國學了10天,美國學了1年”。但這不是內卷化,而是規劃和平衡——只有在中國和美國之間找到有效的方式,我們才能規劃她的學業和許多愛好,平衡她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而且,谷愛淩6歲就立誌要去斯坦福,我相信她和去滑雪場壹樣開心。
更難得的是,谷愛淩自曝保持身材的秘訣是“每天至少10小時睡眠”。在教育部去年發布的《中小學生睡眠管理》中,10小時睡眠是小學生的標準。換句話說,谷愛淩利用小學生的睡眠時間,不僅實現了“五育並舉”,還考上了斯坦福大學,獲得了冬奧會冠軍...這壹切不得不讓人深思。
“雙減”政策實施剛剛半年,壹下子從根本上改變現狀是不現實的。要繼續鞏固成果,完善機制,消除盲點,提高水平,維護穩定,加強監管。今年6月65438+10月1生效的《家庭教育促進法》,也是為了助力“雙減”政策的落實,讓家庭教育成為孩子減負的主陣地,讓家長成為孩子減負的主力軍。
只有父母進壹步改變對教育、人才和價值觀的看法,給孩子更多選擇的明天,我們才能擁抱更加多彩的未來。
5.22谷愛淩的冬奧奪冠經歷。
2月8日,谷愛淩在決賽中。中間的故事幾乎是耳熟能詳的。在第三跳之前,她征求了母親的意見,得到了轉1440以確保銀牌的建議。但她決定嘗試1620,這是她從未挑戰過的困難。媽媽說:“最終的選擇權在妳。這是妳的遊戲。好好享受吧。”事實證明,谷愛淩做到了。
歸化運動員的身份,軟萌新晉體育壹姐的商業代言,這些高關註度帶來的壓力,似乎都沒有在谷愛淩身上留下痕跡。在2月7日預賽出現重大失誤的情況下,他們可以迅速調整並晉級決賽;當記者問到在三個項目中爭奪獎牌是否會壓力過大時,她說:“我不認為有任何壓力,但這會讓我感到比在三個項目中壓力小得多,因為我有三次機會實現我的願望。”;在更早的學霸高考故事中,谷愛淩因為突發狀況,壹路冒雨跑向考點。考試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她還表現得非常出色,交出了1.580分(滿分1.600分)的答卷...
這些細節證明了谷愛淩的“大心臟”。“別人家的孩子”谷愛淩是如何擁有如此“大心臟”的,她又是如何壹直享受競技場上的競爭的,這是壹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站在第三跳的起點,想想自己承載的巨大商業價值或者身邊的聚光燈,妳根本無法承受嘗試1620的後果。只有純潔和愛才能承受這樣的決定。正如她所說,這是希望世界看到她不害怕,壹直在挑戰自己,突破極限,這是她壹直希望帶給青少年,尤其是女孩的東西。
所有的比賽都要面對對抗和失敗的恐懼。自2021年東京奧運會以來,我們對結果和失敗的恐懼明顯減弱了,對奮鬥過程和運動樂趣本身的關註增加了。然而,谷愛淩的選擇和表演仍然給許多人帶來了巨大的精神沖擊。這種純潔和愛會讓我們在觀看比賽時變得更加成熟。
谷愛淩的成長起點和才華是大多數人無法企及的。但無論什麽起點,包括谷愛淩站的第三跳起點,都有外界賦予的枷鎖和內心的憂慮。對於18歲的谷愛淩來說,克服恐懼和害怕,回歸愛和專註是壹堂精彩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