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稽史稱“桂花場”,形成於隋朝,距今約有1400多年的歷史。蘇稽鎮最初為佛教徒朝拜峨眉山的起點,樂山大佛建成後,這裏便成為佛教徒由樂山大佛前往峨眉山朝拜的中轉站,蘇稽鎮由此逐漸興盛。這裏保留了,許多古色古香的蘇稽建築。在街頭走壹走!感受歷史留下的痕跡,明清時期修建的的青瓦房,壹戶挨壹戶,高高的臺階,很有年代感。蘇稽還有超多熱門美食打卡店,好多都是從小吃到大的老店,值得壹試!
芭溝古鎮
位於犍為縣的芭溝古鎮,曾在今年入圍過全國最美森林小鎮,這裏氣候宜人,平均氣溫低於縣城4℃,森林覆蓋率高達50.07%,綠化蓋率97%。芭溝古鎮有著濃郁的文革印記,也是壹個很獨特的工業小鎮,鎮上還保留著完整的川西南民居。還有小角樓民居建築群、蘇式建築。走在小鎮裏仿佛回到了七、八十年代的中國而且這個古鎮和其他古鎮都不壹樣鎮上的吃飯住宿價格都很便宜。
羅城古鎮
羅城古鎮被譽為“中國的諾亞方舟”,位於犍為縣東北部,距樂山市60公裏,古鎮主街涼廳街俗稱“船形街”,始建於明代崇楨元年(1628年)。幾百年來,羅城人在這不怕雨淋日曬的“涼廳子”下喝酒、吃肉、喝茶、聽小曲、抽葉子煙,享盡了人間紅塵的清福。老街今仍保留著部分明清時代老四川文化的人文風貌。而且多數建築都是馬賽克式四方盒建築,被描述為“老四川文化扛鼎之作”。
清溪古鎮
犍為縣清溪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四川著名古鎮之壹,著名的"茉莉之鄉"。清溪古鎮古街區面積近0.5平方公裏,保留著明清以來22條古街道的原始格局。古街區內還保留著150多個老四合院和部分古城墻、老碼頭、古寺廟、古裝飾、古家具、古樹木和老牌坊。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為數眾多的四合院民居,穿梭在街道中進入四合院,擡頭看看這四方的天空,讓人想起壹部電視劇“大宅門”。
羅目古鎮
羅目古鎮,又名青龍場,相傳是明清時期茶馬古道從平原進入山區的第壹站,位於峨眉山腳下的壹座千年古鎮。至今保持著不少傳統的手工藝和傳統風味小吃,沒有過多的商業化氣息。
西壩古鎮
西壩古鎮建制於秦惠王十四年(公元前311年),明清以來這裏成為佛、道、儒教勝地,至今古風猶存,上萬間明、清建築,飽經風吹雨打至今完好。鱗次櫛比的青瓦房擠出壹條窄窄的青石板街道,沿街而行,雕花的窗欞、半掩的幺門兒,恍惚間仿佛置身於遠古的氛圍。有著與恐龍同生代植物——桫欏樹約8萬株,是迄今為止已發現的全國規模最大的桫欏樹群,是國家壹級瀕危保護樹種。
箭板古鎮
在全國所有的古鎮中,沐川的箭板古鎮,估計要算最神秘的古鎮。古鎮上的三宮十壹廟、雙龍火墻、隱秘的巨型無字壁畫、巨型石柱和排列整齊的老榕樹等,都沒有留下任何歷史記載與說明。
華頭古鎮
華頭古鎮就在溪邊,清清的稚川溪從盆地流過。由於山高林深,生態優美,又有800多米的海拔,華頭的夏日少有30度以上的氣溫,格外涼爽,是壹處洗肺的天然氧吧。當地居民以木屋為舍,現仍保留著許多川西風格的吊腳樓式建築。這就是小眾但又不失風情的——夾江華頭古鎮。
福祿古鎮
福祿古鎮建立於西漢年間,歷盡2000年的滄桑巨變,卻古韻依舊,“三銅古文化”享譽全國;福祿美食甲天下,且乃深山中有名的集散中心。福祿鎮沒有工廠,所以空氣特別清新。特別是雨後初晴的早晨,陽光灑下,瞬間萬丈光芒,整個小鎮籠罩在壹片金色當中。
泊鐵爐古鎮
明隆慶五年(1571年),當地“巖泉寺”內有壹座大石香爐,色黑如鐵,粗看很像壹座鐵爐,俗稱鐵爐寺,鐵爐場和鐵爐鄉也因此得名。位於犍為縣城東南27公裏的沐溪河畔,東與新民鎮相連,南與沐川縣炭庫鄉接壤,西是榨鼓鄉,北接孝姑鎮,沐溪河穿心而過。
甘江古鎮
夾江縣甘江鎮位於四川盆地西南,東臨岷江,西傍青衣江,遙對峨眉山,背依九盤清峰。甘江鎮由於距離縣城較近,經濟相應比較繁榮,所幸采取新址建房,因此,老街才得己保存至今。
木城古鎮
木城鎮是河西片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面向青衣江,背靠大旗山,交通十分方便,水資源豐富。木城,古名南安鎮(鄉),因唐武德元年(618)曾在此建置南安縣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