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彭州歷史展

彭州歷史展

彭州龍興寺的歷史

彭州龍興寺相傳始建於東晉義熙年間,初名大空,歷經梁、隋等朝代的不斷擴建、培修,漸具規模。唐武則天稱帝時有沙門法明等10人,進《大雲經疏》,內稱有壹女身為佛之傳世,當代唐為天子,今神皇是也。武後大悅,令將此經頒行天下,並於天授元年(690年)十月二十九日,詔令天下諸州各置大雲寺壹所。翌年,大空即易名為大雲寺,供有以她新造的年、月、日等字表示時間的石刻銘文佛像。神龍元年(705年)武後病臥,其子中宗宣布復位,再造唐室後,命各地造中興寺為國行道,大雲寺遂改為中興寺。到神龍三年忌用中興壹語,又詔告天下,把以前諸州所立的中興寺,壹律改為龍興寺。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再度宣布“敕天下諸郡立龍興、開元二寺”,彭州龍興寺之名,從此確定下來。

唐武宗時,因全國約5萬所寺院,僧侶太多,皆不納稅,且需寄食於人,實經濟上壹大損失,乃於會昌五年(845年)七月下詔,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滅佛政策,限期拆毀寺廟,強令僧尼還俗,派出四個禦史,分行天下督察,彭州龍興寺在劫難逃,壹時“廢為閑地,僧峨巾像示滅,鐘聲絕耳,樓臺為薪”。次年三月武宗卒,宣宗李忱五月繼位,立即恢復對佛教的崇信,於大中元年(847年)五月下令復佛,每州造兩寺,各地“斤斧之聲不絕”。龍興寺也由預知禪師主持重建,殿宇、寺墻均壹壹修復,裝塑金身佛像,繪制天堂、地獄的壁畫,為世人善惡的“箴規”,還創建浮屠(佛塔),利用漢魏六朝幾何紋墓磚和隋代寶相花紋磚壘砌成巧奪天工的密檐式17級、高41.5米的方形磚塔,並以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間檐馬、朱雀銜鈴等遺物裝飾塔身,還把“會昌法難”中被砸的大小不等、服飾華麗、雕刻精美、形象逼真的數十軀(合)石刻造像,置於塔基下面長寬各2.6米,深3米的正方形地窖中。寺塔同建,***同起到“弘揚佛法”的作用。時彭州刺史陳會專門為此撰有《彭州九隴縣再建龍興寺碑》,以紀其事,載入史籍。

北宋時有寺僧平潤常講《圓覺經》,龍興寺壹度稱為圓覺禪院,其徒保聰請文學家蘇洵撰有《彭州圓覺禪院記》。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僧智潤進行重修,錦城張賁撰有記事碑立於塔旁。明末戰亂,寺廟受到破壞。清初興建後,到道光時,龍興寺已廡序傾圮,林木蕭疏。同治初,縣令傅培梅始新建大殿5間,兩序24間,鐘鼓樓2座,培修天王殿3間,新築照墻、圍垣100余丈,山門2間,並補修塔座。

龍興寺千百年來歷經滄桑,幾度興衰,先後五易其名,到20世紀40年代,***占地80余畝,地域宏敞,規模寬廣,僧眾100余人。主體建築為天王、大佛、大雄寶殿和藏經樓四重,均排列在南北向中軸線上,布局規整,風格古樸,加上客堂、祖堂、戒堂、方丈室、僧房、五觀堂等***150余間,是壹組完整的佛寺建築群。各殿堂房舍之間均有走廊連接,遮陽蔽雨,莊重美觀,精巧實用,是川西平原上壹座“十方叢林“,開期傳戒的大寺,素稱”七佛聖地“,享譽西蜀。

成都市彭州丹景山有什麽歷史

丹景山位於四川省成都彭州市境內,坐落在沱江之源——湔江南岸,自古就是“靈秀獨鐘”的“西蜀名山”,享有“丹嶽岱宗”之稱,為省級旅遊區。

丹景山為龍門山余脈,相對高度不大,但是山巒叠翠,風光秀麗,漢時即為道家先哲靜修煉丹處,佛教東漸後又為佛道***處之山,寺觀特盛。“崇巒架殿,疊嶂營樓,鶴林聖跡,龍泉佛影”,就是其真實寫照。

丹景山自古就是著名的牡丹觀賞地,現為全國著名三大牡丹觀賞地之壹,是中國西部最大的牡丹種植和觀賞中心。丹景山牡丹種植肇源無端,唐時即成規模,歷五代至宋大盛。南宋大詩人陸遊稱:“牡丹在中州,洛陽第壹;在蜀,天彭為第壹”。洛陽淪陷於金,丹景山為全國唯壹著名牡丹觀賞基地,但絕非僅因洛、曹陷落而彰名,最主要的是丹景牡丹盛開於山野崖間,花時倒垂,極具野趣而聞名遐邇。

丹景山自古就是“靈秀獨鐘”的“西蜀名山”,享有“丹嶽岱宗”之稱。漢時即為道家先哲靜修煉丹處,佛都東漸後又為佛道***處之山,寺觀特盛。古人稱之為“崇巒架殿,疊嶂營樓,鶴林聖跡,龍泉佛影”,現山頂有唐金華公主所建“金牛宮”,現改名“金華寺”;山腰有道教聖地“天師宮”以及三國奇人張松的葬地等。

丹景山和牡丹不僅為歷代名流學者、文人墨客向往、鐘愛和折服,平民百姓更是如此,每年四月花期,人們蜂擁而至,朝山、拜佛、賞花(自唐以來逐漸形成勘花節),熱鬧非凡,不亞洛陽。

1985年彭州市正式將牡丹定為市花,每年四月在丹景山舉辦牡丹花展,觀者如潮,已成為著名旅遊節。

彭州哪個朝代建立的

彭州歷史悠久,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即有彭人在此生息繁衍,之後立業興國,建都瞿上(今彭州新興鎮)。唐武後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置彭州。彭州稱謂《元和郡縣誌》釋為“彭州以岷山導江,江出山處,兩山相對,古謂之天彭門,因取以名”。此為今彭州名稱的由來。

相傳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即有彭人在此勞動生息繁衍。之後立業興國,建都程上,成為古巴蜀族立國的原始核心部分。《華陽國誌》說:“蜀工魚鳧於湔山 ,後有王日杜字,教民務農,移治郫邑”。今考“程上”即為彭州新興鎮,“湔山”即起於新興鎮附近之陽平山,“郭邑”即桂花鎮、隆豐鎮、麗春鎮、慶興鄉相毗連的“九隴”黃土丘陵。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後推行郡縣制度,始於境內置縣,今境內為繁、郫、湔氐三縣地,束手蜀郡。南北朝時期,由於政權割據,更叠頻繁,彭州的建置沿革也變化紛繁,境內先後置為繁縣、南普壽縣、南晉壽郡、天水郡、九隴郡、東益州等等。隋統壹全國後,推行州縣二級制,公元583年罷九隴郡為九隴縣,公元602年置蒙州,領九隴、清城、郭縣。唐高宗儀風二年(公元677年)又在九隴界南置蒙陽縣。唐武後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置彭州。《元和郡縣誌》說:“彭州以岷山導江,江出山處,兩山相對,古謂之天彭門,因取以名”,此為今彭州名稱的由來。彭州歷唐宋元三代,均以天彭鎮西北故繁城為州治,先後領九隴、導江(今都江堰市地)、唐昌(今郫縣地)、蒙陽等縣。這個時期彭州商賈雲集,市場繁榮,為川西重要的商貿中心。明代在地方行政建置上推行府州縣三級制,在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降彭州為彭縣,蒙陽縣亦廢州為鎮。明、清兩代,彭縣皆隸於成都府。[2] 中華民國(1912年),廢除清朝帝制,設省、道、府、州、等行政區,彭縣隸屬大漢四川軍 *** ,改知縣作為知事公果,知縣改稱知事。中華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北洋 *** 通令在成都設置西川道,彭縣屬成都管轄。中華民國十三年(1924年),川政統壹,全川劃為十八個行政督察區,彭縣屬第壹行政督察區,直至1949年。中華人民***和國元年(公元1949年),同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後,隸屬川西行署區的溫江專區。1970年,溫江專區改稱溫江地區,隸屬之。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溫江地區,彭縣劃歸成都市管轄。1993年11月18日,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彭縣,設立縣級彭州市,以原彭縣的行政區域為彭州市的行政區域,彭州市人民 *** 駐天彭鎮。彭州市由四川省直轄,成都市代管。

彭州哪個朝代建立的

彭州歷史悠久,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即有彭人在此生息繁衍,之後立業興國,建都瞿上(今彭州新興鎮)。

唐武後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置彭州。彭州稱謂《元和郡縣誌》釋為“彭州以岷山導江,江出山處,兩山相對,古謂之天彭門,因取以名”。

此為今彭州名稱的由來。 相傳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即有彭人在此勞動生息繁衍。

之後立業興國,建都程上,成為古巴蜀族立國的原始核心部分。《華陽國誌》說:“蜀工魚鳧於湔山 ,後有王日杜字,教民務農,移治郫邑”。

今考“程上”即為彭州新興鎮,“湔山”即起於新興鎮附近之陽平山,“郭邑”即桂花鎮、隆豐鎮、麗春鎮、慶興鄉相毗連的“九隴”黃土丘陵。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後推行郡縣制度,始於境內置縣,今境內為繁、郫、湔氐三縣地,束手蜀郡。

南北朝時期,由於政權割據,更叠頻繁,彭州的建置沿革也變化紛繁,境內先後置為繁縣、南普壽縣、南晉壽郡、天水郡、九隴郡、東益州等等。隋統壹全國後,推行州縣二級制,公元583年罷九隴郡為九隴縣,公元602年置蒙州,領九隴、清城、郭縣。

唐高宗儀風二年(公元677年)又在九隴界南置蒙陽縣。唐武後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置彭州。

《元和郡縣誌》說:“彭州以岷山導江,江出山處,兩山相對,古謂之天彭門,因取以名”,此為今彭州名稱的由來。彭州歷唐宋元三代,均以天彭鎮西北故繁城為州治,先後領九隴、導江(今都江堰市地)、唐昌(今郫縣地)、蒙陽等縣。

這個時期彭州商賈雲集,市場繁榮,為川西重要的商貿中心。明代在地方行政建置上推行府州縣三級制,在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降彭州為彭縣,蒙陽縣亦廢州為鎮。

明、清兩代,彭縣皆隸於成都府。[2] 中華民國(1912年),廢除清朝帝制,設省、道、府、州、等行政區,彭縣隸屬大漢四川軍 *** ,改知縣作為知事公果,知縣改稱知事。

中華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北洋 *** 通令在成都設置西川道,彭縣屬成都管轄。中華民國十三年(1924年),川政統壹,全川劃為十八個行政督察區,彭縣屬第壹行政督察區,直至1949年。

中華人民***和國元年(公元1949年),同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後,隸屬川西行署區的溫江專區。1970年,溫江專區改稱溫江地區,隸屬之。

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溫江地區,彭縣劃歸成都市管轄。1993年11月18日,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彭縣,設立縣級彭州市,以原彭縣的行政區域為彭州市的行政區域,彭州市人民 *** 駐天彭鎮。

彭州市由四川省直轄,成都市代管。

彭州牡丹節是哪年開始的

彭州是中國西部最大的牡丹觀賞基地,牡丹品種眾多,栽培歷史悠久,以“天嬌尋丈,倒葉垂華,絢麗山谷”的獨特風格同洛陽牡丹齊名天下。 春節廟會 — 每年春節 梨花會 — 每年 3 月 蘭花會 — 每年 3 月 牡丹及田園賞花之旅 — 每年 3 月至 5 月 風箏節 — 每年 4 月 笑夏避暑節 — 每年 6 月至 10 月。

田園賞花活動

時間:2006年3月16日—5月10日

地點:葛仙山鎮、軍樂鎮、敖平鎮、紅巖鎮、丹景山鎮

內容:走鄉間小路,觀賞成規模的菜花,梨花、李花、桃花、體驗鄉村遊樂趣;參觀熙玉園農業生態公園,到農家樂品茶休閑。

●頌牡丹比賽

時間:2006年4月1日—5月28日

地點:丹景山風景區

內容:1、邀請畫家現場作畫和競賣。2、組織大專院校學生現場以詩、書畫等創作方式頌丹景山牡丹、並進行評選和獎勵。

●龍興寺拜塔慶典活動

時間:2006年4月19日

地點:龍興寺

內容:組織50人左右的僧人佛徒、開展轉塔祭典,進行慶典朝拜活動。

●彭州旅遊商品展銷

時間:2006年4月1日—5月28日

地點:金彭牡丹基地

內容:展銷商品牡丹、彭州陶瓷、香花醋等地方特色旅遊紀念品,統壹“成都市彭州牡丹花會推薦旅遊紀念品”標識

●賞天彭牡丹,品彭州美食

時間:2006年3月25日—5月28日

地點:養殖冷水魚企業所在地、九尺鎮、丹景山景區

內容:1、觀賞中、品嘗冷水魚,喝龍門山酒、青梅酒。2、吃彭州九尺鮮鵝腸火鍋、感受川西美食壹絕。3、現做現賣、吃軍屯鍋魁比賽。

特色商家:

大自然休閑莊、 雲海火鍋、 錦繡山莊、 趙家花園、 銀廠溝牡丹閣度村、

白果林山莊 、

溫馨提示:

飛機:機場高速公路—成都市繞城高速公路—彭州市

火車:成都火車北站—成都市五塊石客運中心——彭州市

公交:成都市五塊石客運中心—成彭路—彭州市客運中心

成都市內公交:乘公交86、87、57、99、73、401路等—成都市五塊石客運中心028—83136143)乘前往彭州市的客車(6:30—18:30 每幾分鐘1班、票價7元、車程50分鐘)

從成灌高速或成灌路—安德路出口—溫彭路—彭州市(約40分鐘可到)。

搜索答案

北宋

上饒葛仙山

元祜七年(1092),在葛仙山之香爐峰建葛仙祠,後經南宋、元、明幾代擴建,遂成壹氣勢宏大的道教建築群,除大葛仙山殿外,有三官殿、靈官殿、地母殿、玉皇樓。

葛仙祠坐北朝南,依山築閣,鐵瓦石門,殿內神像森列,古匾橫陳。寺院周圍分布著迎客松、試劍石、上馬石、下馬石、舍身石、息心巖、仙人足跡、飛升臺、洗眼仙泉、龍池等古跡。歷年來,善男信女不絕,尤其是每年的六月初壹為葛仙山的“開山門”之日,十月初壹為“關山門”之日,八月二十相傳是葛仙壽誕,還有七月十九、九月九等諸日,朝山進香者常達萬人以上。

彭州的仿古街有什麽歷史文化和傳說

自隋唐以來,城都或鄉間的賞花活動,逐漸形成了壹種集中觀賞形式——牡丹花會。

如唐代的長安;北宋時的洛陽;南宋的天彭、余杭、成都;明代的亳州、曹州;清朝的北京等地,相續是中國牡丹的栽培中心,壹年壹度的“牡丹花會”或“花展”馳名天下 。 現如今,國內規模較大的牡丹花會舉辦地有三處:壹是洛陽牡丹花會;二是菏澤牡丹花會;三是彭州牡丹花會。

彭州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西北百余公裏。古時稱“天彭”,自南宋以來,牡丹漸有名氣,是四川的牡丹培育基地。

歷史上它曾與河南洛陽、山東曹州、安徽亳縣壹起並稱為我國四大牡丹生產基地。詩人陸遊曾說:“牡丹在中州洛陽為第壹,在蜀天彭為第壹”。

說明彭州種植牡丹在唐宋時期已頗負盛名。 唐宋以來,當地人都有在牡丹花盛開時節聚會賞花的習俗,並把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日定為勘花節。

建國後,彭州的牡丹又得到的恢復和發展。為發揚這壹地方民眾文化傳統,彭州市定於每年清明節前後舉辦壹年壹度的牡丹盛會。

1985年3月18日,彭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將牡丹確定為彭縣縣花,並在每年花開時節舉辦牡丹花會(陰歷3月3日)。 牡丹會期間,除展銷名貴牡丹花卉、遊丹景山外,還舉辦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文化娛樂活動、經濟技術交流洽談、土特產品展銷等。

彭州的牡丹展區分兩處,壹處在城裏“天彭牡丹園”,該園十余畝地,有四十余個當地的古老品種,另有從洛陽、菏澤引回的品種少許。 另壹處是在距城32華裏的丹景山“牡丹坪”。

這裏的牡丹較城裏的牡丹遲開些。 丹景山因盛產牡丹而得名。

是川西著名的遊覽地之壹,為我國西部最大的牡丹中心。種植牡丹面積30多畝,品種150多,花期四月中下旬,花開時節,正值春末夏初,山道上每日遊人絡繹不絕。

其次規模不算太大,但也有壹定影響的,如太原市人民公園牡丹花會,延安市萬花山牡丹花會,臨夏市紅園牡丹華會,北京市各公園及植物園的牡丹花展,杭州市花港觀魚牡丹園的牡丹花展,上海植物園牡丹花展,銅陵市天井湖公園牡丹花展(會)等。 另外,民間的賞花活動也十分活躍:江蘇鹽城便倉鎮“枯枝牡丹園”的壹年壹度的賞花活動;甘肅隴西、臨洮壹帶的庭院觀花活動,安徽寧國南極鄉的觀賞活動,雲南大理的遊山觀花活動,安徽巢湖屏山的朝山拜花活動,河南洛陽伊川觀“真牡丹”活動等等,牡丹的尊愛之情。

歡迎采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