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承熙拿著槍在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裏狂射,32個人馬上就成為他的槍下之鬼。殺手加籐智大在日本東京鬧市街頭持刀壹路砍殺,雖然刀是小規模殺傷性武器,但也造成了7人死亡,10人受傷的重大人身安全事故。但趙承熙和加籐智大都不是精神病。他們壹個是把自己想像成惡魔,壹個是把自己想像成英雄,這樣才敢殺人。
在中國,趙承熙和加籐智大不乏同道。像馬加爵同學、邱興華同學、石悅軍同學、鄭明生同學等都是冷血殺手這壹鐵血軍團的忠誠戰士。楊佳楊大俠算不算?雖然他的心理也強悍,但不屬於冷血殺手系列,至少不是我們所說的那種版本。他出事後,我發現了他作為北京人,相對於上海人(上海警察)的心理優勢。而且,他有足夠的憤怒。沒有憤怒支撐的人,是不敢殺人的。
盡管和馬克思、愛因斯坦並稱為“猶太三巨頭”的弗洛伊德曾遭受百般罵名,但至少,這是壹個根本性地改變了世界的牛人,他這句話絕對是真理:往往是過去把我們弄成了現在的樣子。 如果有壹件事情強烈 *** 到了妳,妳意識到了,那就永遠不會消失。看起來它不在了,其實只是被妳壓抑到了黑暗的內心深處,它還會喬裝打扮,通過迂回曲折的通道來暗中影響妳、操縱妳。
過去,常常給我們的現在和未來下絆
冷血殺手在成長(包括小時和成年)的過程中,都至少有以下特征中的任何壹種,或經歷過以下事件的任何壹件:
1. 不能超越幼兒期的破壞性;
2. 經歷過某種心理創傷;
3. 在成長過程中消除了對生命的敬畏。
這兒我們只說第壹種,壹個人雖然長大了,但在心理上可能還是壹個幼兒。我們不要看壹個人是個大人,就以為他“成熟”了,他可能在混社會的意義上成熟了,但在心理上,還是壹直“固著”在小時候的某個階段。有的人甚至活了壹輩子,在最深層的心理特征上,卻是壹個嬰兒。比如,有的人好像覺得誰都欠他的,誰給他什麽都是應該的,不給他就會惱怒,就是他在心理上還沒有長大,這個世界,還像他當初處於父母地庇護之下,想要什麽就要什麽,不給就生氣的世界壹樣。
有的人壹輩子都不會從心底裏愛上壹個人,體驗到什麽叫愛情,壹樣是沒有長大,因為他還像小時候壹樣,缺乏愛的能力。
弗洛伊德曾經把那些對金錢貪得無厭的人稱之為在心理上還處於嬰兒的“ *** 階段”,因為那段時期嬰兒最喜歡摸大便,而大便和黃金有點像,都是金黃色的麽。我不知道因為黃金和大便在顏色上有點相似,弗洛伊德就得出這個結論有多大的說服力。但相信我, 壹個人如果不能在心理上超越他小的時候,那麽,小時候幹了什麽事情,他長大後壹定會想方設法去幹,哪怕是變相地,他也要去幹。他活著當然不是為了這個,但如果他不去幹,他會難受得要死。
問壹下自己,妳最喜歡吃的東西是什麽?往往是妳小時候吃過,非常喜歡吃,但卻沒有機會大肆地飽餐壹頓的東西!比如壹種水果,壹種小吃,小時候妳因為沒有足夠的錢痛快地吃壹回,在心理上處於饑餓狀態,那麽妳壹生對它都感到饑餓!
創造是艱難的,但破壞卻非常容易
我們都知道幼兒喜歡破壞,拆玩具、撕紙、摔東西之類。他們為什麽喜歡?其實是這樣:如果說創造壹個東西會讓人感覺自己有力量,那麽,毀滅壹個東西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幼兒能造出壹個東西嗎? 對於人的心理來說,最可怕的並不是創造和破壞,而是既不能創造,又不能破壞, 那意味著力量的癱瘓。
“富二代”也搶劫,妳信嗎?如果妳不信,那說明妳對人的心理是多麽不了解。遼寧盤錦有壹個富二代,駕駛豪華轎車模仿好萊塢警匪片情節,不到20天連續搶劫5起,***搶到4600元。媒體在報道時,說他搶劫是為了“尋求 *** ”。
要“尋求 *** ”的有錢人在今天也未免太多了點,註意壹下各地的社會新聞,妳會發現,這些人好像已經養成了搶劫、 *** 、殺人、放火的愛好。但我在這裏要揭露壹下媒體的淺薄。壹句“尋求 *** ”就把“富二代”搶劫的原因給打發了。這些“富二代”搶的不是錢,是無聊空虛。壹個人無聊空虛,恰恰是因為他既不能創造,又不能破壞。他內心想要顯示自己有無盡的熊熊大火在燃燒,如果他不願意自己被燒死,就必須有壹個出口。
創造是艱難的,但破壞卻非常容易。4600元的搶劫成果對於“富二代”來說並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力量的證明。雖然他並不需要這幾個錢,但如果搶劫什麽都沒得到,他還是會沮喪,因為按照“搶劫”的定義,要有收獲才完美。
壹個空虛無聊、有軟弱無力之感的人其實最有可能成為壹個暴徒,而且下手比誰都狠!
別緊張,大多數人都會安然地度過幼兒期的那種破壞階段。但由於家庭背景、成長環境等原因,還是有少數人在心理上滯留了下來。心理專家建議, 如果妳已經為人父母,如果妳的孩子喜歡撕東西、砸東西,那就讓他撕吧、砸吧;慢慢長大後,他可能不再砸東西了,又開始拆壹些玩具,如果是這樣,那就多買點玩具,讓他多拆吧;等到再長大壹些後,他就不再砸了,也不再拆了,他要去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