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瑤族,苗族,傣族,白族,彜族,藏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麽

瑤族,苗族,傣族,白族,彜族,藏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麽

瑤族:瑤族的民族節日較多,主要有盤王(即盤瓠王,畬、瑤族傳說中的始祖,傳說是壹只名叫“盤瓠”的龍犬)節、達努節等。達努節是為紀念創世女神密洛陀而過的節日,日期為農歷五月二九日。此外還有“耍歌堂”節,又叫“耍望”節、曬衣節、幹巴節、月半節、祝著節等。 

苗族: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壹般在秋後舉行。

傣族: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白族:白族人民主要節慶活動有大過年、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 、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節饒有特色。

彜族:彜族年,是四川省涼山彜族自治州彜族人民的年節。根據彜族的歷法,壹年10個月,每月36天。年節無固定日期,壹般在金秋10月上旬擇壹吉日舉行,此外還有跳公節、插花節及二月八年節等。

藏族:藏族的節慶活動很多,幾乎每月都有壹個節日,而且民間節日和宗教節日互相穿插。傳統節日中以藏歷新年、沐浴節、雪頓節和望果節最有規模、最具特色。此外還有達瑪節、賞花節、上九節、郎紮熱甲節、俄喜節、羅讓紮花、沐浴節、驅鬼節、響浪節、酥油花燈節、望果節、轉山會等等。

擴展資料

彜族

開年節

那坡縣彜族傳統節日。彜語稱“嘈堂創”,意為節日的開頭。每年正月初八、初九舉行。活動內容為:聚眾祭祖;占定當年重大節日歌舞和族祭頭面人物;為當年各種節日活動集資籌糧。

護林節

彜族傳統節日。亦稱忌歡節。流傳於隆林、那坡縣部分彜族區。分別於農歷三月初三和五月十六日舉行。古代彜族靠山吃山,形成花卉樹木有靈的觀念,每年春夏草木和農作物萌發時,擇日敬祭草木和作物幽魂,以示保護它們茁壯生長。

那坡縣彜族還於節日期間組織象征性的“打獵”活動,數名小夥子分別扮獵人、獵犬和獵獸,在林中嬉戲狩獵。從節日當天起,將銅鼓、葫蘆笙和彜胡等樂器封存起來,宣告壹年壹度的禁忌期開始,直至十月初十才開禁。

苗族

苗年

黔東南方言區苗族傳統節慶活動。苗語稱努倫。始於都柳江流域,由北而南經融水的大年、拱洞、桿洞、洞頭、紅水、白雲到安太、安陲、香粉、四榮而止,以農歷九月卯日到十二月半,歷時3個多月。

年前,大家清掃房屋,修整村道,殺豬、做糍粑,做好迎賓的準備。除夕夜老少守年,四更後姑娘們搶新水、挑金銀,小夥子們上山趕牛羊入欄,預祝來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初壹安龍神,趕鬼邪。初二給已出嫁的女兒送年飯。初三以後上蘆笙坡,以村為單位“打蘆笙同年”,全村老少壹起到他村作客3天。

節慶期間,大苗山***有十三坡、十六坡、十七坡三大坡節,村級、鄉級坡節無數,坡節除吹笙踩堂,進行蘆笙比賽外,還舉行鬥馬、鬥鳥、鬥牛及對歌、摔跤、鳥槍射擊等活動。男女青年自由往來,以歌會友,以笛傳情,尋找自己理想的伴侶。直到大年二十方告結束。

社節

苗族祭祀土地神和祖先的傳統節日。分春社和秋社,在立春、立秋後的第五個戌日舉行。春社接神,秋社送神,有固定的社廟和社坪。社節供祭用的豬,在前壹年抽簽決定。需敬土地神的人,社節前30~40天內不得參與紅白喜事,女人和家有孕婦的男人禁止參加。

祭社之前,各家交壹斤糯米用以釀酒和蒸飯。是日晨,由師公挨家挨戶求福,早飯後,大家齊聚社坪、社廟,殺豬蒸飯,燒香化紙,祭拜社神,祈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祭畢,與土地神***餐同樂。社日忌晾衣、下地勞作、上山燒火、挑柴進寨等。

百度百科-少數民族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