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街蟶子 主產寧海長街、明港壹帶沿海,這些地區瀕三門灣,港灣風平浪靜,潮流暢通,泥質略帶沙性,常年又有大量淡水註入,海水鹹淡適宜,營養豐富,是適宜蟶子生長的上佳地區。這裏所養的蟶子體大殼薄,肉質肥壯,色白味鮮,名聞遐邇,當地美食家稱之為“西施舌”。<BR> 長街主產的泥螺亦很著名,長街泥螺肉質脆嫩不含泥筋(腸泥),個體肥大,味鮮美,民間多腌吃,腌制泥螺,以五月抱黃泥螺和八月桂花泥螺為佳。腌制辦法是:洗凈用鹽加草木灰漬死,再洗凈涎水灰分,腌制5天後,瀝出腌鹵煮沸,冷卻澄清後復用,加少量食鹽,復制1月即可食用。
西店牡蠣 主產西店鎮淺海,目前該鎮的20個沿海村均養有壯蠣,養殖面積達1.8萬畝,每年產量達12800噸。<BR> 牡蠣養殖在西店已有700年歷史,據有關史書介紹,鐵江江中有兩個島嶼叫石孔雙山,宋朝石孔村進士馮唐英曾避亂於此。看見巖邊牡蠣盛生,就叫村民聚石養蠣,遂開養蠣先河。<BR> 西店牡蠣之所以鮮美,跟這裏得天獨厚的水質有關。此地的海水鹹度在20‰以下,是適宜牡蠣生長的最佳水質。西店牡蠣素有“海牛奶”之稱,富含蛋白質、維生素、核黃素等營養成分。《本草綱目》載,牡蠣還有治虛弱、解丹毒、止渴等藥用價值。
香魚 清光緒《寧海縣誌》載,香魚產溪中,出浮(鳧)溪者佳。緣溪集雨面積大,營養鹽類豐富,水清流急,礫石底,多深潭,適宜生長。所產香魚,鱗細眼白,脂肪多,清香無腥,營養豐富,譽稱“淡水魚之王”。烘制成幹,體色金黃,香氣撲鼻,肉質松脆,口味鮮美。清代曾是進貢的貢品。< BR> 20世紀40年代,環流於鳧溪村壹段溪流中,年產香魚200余公斤。50年代,年產約2500公斤。60年代,由於攔溪興建水庫,香魚回遊通道中斷,加之酷漁濫捕,產量急劇下降,至70年代瀕臨絕跡。1993年,有關科技人員攻克難關,在大佳何甬佳鰻場成功實施香魚人工繁殖,目前該縣已有 5個養殖點,年產香魚5噸以上。
對蝦 大佳何鎮是“浙江對蝦之鄉”,所轄的26個行政村村村養對蝦,目前已形成溪下王、應家、大佳何等八個專業村為中心、從黃墩港畔到象山圓山碼頭長達10公裏的對蝦養殖帶。全鎮目前有8600多畝對蝦養殖塘,對蝦品種有12種,以對蝦養殖為主的水產養殖業產值達1.26億元。< BR> 大佳何對蝦之所以出名,原因有三:壹是該鎮瀕臨的象山港水質鹽度在20‰以下,低於我國沿海任何壹塊養殖區,這種水質育出的對蝦肉質最嫩;二是對蝦的餌料新鮮,每天淩晨,蝦農們就到寧海水產城購買小活蝦、小活魚,並拌以蛋黃餵蝦,因此大佳何對蝦營養充足,個體最肥;三是象山港的海水清澈,有利於提高對蝦肉質。
望海茶 產自望海崗,茶場海拔高度931米,四季雲霧繚繞,
基地面積5000畝。望海茶歷史悠久,成品外形條索略扁,細緊挺秀,色澤翠綠,峰毫顯露。1995年,望海茶獲得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1998年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BR> 望府銀毫是寧海望府茶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該公司是寧波市最早進行大規模栽培、制作有機茶的企業。望府銀毫對質量管理十分嚴格,茶場從不施化肥、農藥,對病蟲草害則采取生物防治等綜合技術。1998年,望府茶場獲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有機食品原料生產證書,成為有機茶生產基地。1999年,該公司經國際有機食品檢查員嚴格檢測,又取得歐盟國際I—M0有機茶頒證。預計今年出口歐盟210噸茶葉。
白荔枝枇杷 主產寧海縣壹市鎮。白荔枝枇杷是枇杷專業戶葉建國在1993年發現的,它是白砂枇杷的壹個變異品種,因果大味甜,果肉狀如鮮荔枝肉,因此被命名為“白荔枝”。1994年,葉建國不惜損失數萬元,將30畝成年的枇杷樹全部鋸掉,嫁接了“白荔枝”品種,1997年,第壹批白荔枝枇杷壹面市就被搶購壹空,且每公斤價格要比普通枇杷高出5倍以上。目前壹市鎮已發展白荔枝枇杷1600多畝。
“寧海臍橙” 俗稱“抱子桔”,有“柑桔之王”之美稱。“怡綠”牌寧海臍橙是由寧海縣林特技術推廣總站從歐美品種中,經多年選育而成。果品形美、色艷、汁多、香高、味濃、富含維生素等多種營養元素,耐貯藏,“怡綠”牌臍橙實行定點基地生產,栽培技術成熟,全部產品實行完熟栽培,不進行人工催熟,是回歸自然的理想“綠色食品”。
寧海土雞 是寧波市振寧牧業有限公司依托浙江大學的高新技術開發生產的綠色產品,該雞在純天然環境下放養,肉色鮮艷,香味濃郁,食味鮮美,無藥殘,且營養價值較高,對人體有保健防病等功效。<BR> 寧海土雞體型緊湊、大小適中、尾羽高蹺、頸細。商品土雞肌肉中的肌紅蛋白、肌內脂肪、鮮味物質(肌甘酸、肌酸酐)含量比普通肉雞增加30%壹35%,而異味物質(雄甾烯酮、糞臭素)含量降低25%壹30%。胴體表皮呈淡黃包,豐滿,切面光亮,有彈性。寧海土雞原產地在力洋鎮,經縣政府大力推廣,現在寧海土雞養殖輻射到全縣各地,並向周邊縣市延伸。
“三臭” 寧海人飲食偏鹹,品種多樣的佐餐“鹹下飯”是寧海餐飲文化的壹道靚麗風景線、聞著臭、吃著香的寧海三臭是當地歷史悠久的腌制土菜。寧海西鄉民間有“無臭不下飯”的說法,可見其在民眾中的受歡迎程度。“三臭”的脯制方法較為簡單,壹般要經過清洗、燒煮、冷卻、腌制等工序,腌制時間年久愈香,20世紀90年代中期,“三臭”生產開始走上產業化道路,寧海三臭走出縣門,遠銷全國各地。寧海城關翔鷹土特產加工廠生產的“百歡牌“臭冬瓜、臭莧菅、臭菜心先後獲得了寧波市名特優農產品展優秀獎、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產品優質獎、上海市消費者信得過產品。目前,該廠已在上海、杭州、寧波、溫州、舟山等地設立專賣店,去年***銷出“三臭”500噸,銷售額達到了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