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家布裏亞·薩瓦蘭曾指出,“請您告訴我您吃的是什麽?那樣的話,我就可以告訴您,您是怎樣的壹個人?”
壹個人的飲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壹個人的身體狀況,而身體狀況又對人的精神狀況起到重要影響。飲食幾乎是我們賴以生存無法避開且勢必需重視的課題。
在這裏推薦牧田善二的《飲食術2》。本書是《飲食術——風靡日本的科學飲食教科書》的續篇。本書以“符合人類DNA的自然飲食方法”為理論邏輯依據,具體地戳破了關於飲食的16個謊言,詳細介紹了糖類、脂質、蛋白質等三大營養素的最佳攝取方法,以及指出了吃什麽、怎麽吃才是真正 健康 的飲食之道,其中囊括了肉類、魚貝類、蔬菜類、菌類、豆類等15類37種飲食術。最後壹章還提及了綜合體檢以外,胸部、腹部CT檢查、胃和結腸的內鏡檢查、腦部的MRI檢查等精準加項檢查對 健康 的重要性。
牧田善二,日本糖尿病專科醫生、醫學博士,是成功研發測定血液中AGE方法的世界首創者。作為第壹作者,在《科學》、《柳葉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等世界頂級雜誌上發表論文。
人幾乎不可能明知故錯。我們之所以會陷入吃什麽、怎麽吃的錯誤境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錯了。正如很多人 誤以為無麩質 無糖類 。 但其實 “‘麩質’指的是小麥中含有的壹種蛋白質,是過敏原之壹。對小麥過敏的人來說,無麩質的食品是非常有幫助的。在這樣的食品中,大多使用米粉來代替小麥粉。所以說 這類食品中充滿糖類物質。 ”
尤其對於壹些包裝食品,即使食品制造商如實且詳盡地標示成分表,也會因為人們對成分營養價值的壹知半解或完全不懂,導致人們吃與願違。我們要有看食品成分表的習慣,也需有會看成分表的能力。
以原本為了 健康 而食的想法就食,也有可能“食”錯。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於不願意在原有認知上再進壹步了解。
當然這種能力的習得不是壹蹴而就的,需要我們逐步積累,並有時時搜索的耐心。且最好自己查閱,壹來能夠根據自身狀況對某些成分作進壹步的了解,二來很難保證從別人口中得知的 健康 常識是否準確。
食錯還有壹部分原因在於我們與食品制造商之間的信息差。我們無從得知壹些原本 健康 的食物在生產、加工、運輸、包裝、售賣等鏈條上是否受到了汙染。
牧田善二在《飲食術2》中就指出,“牛奶本身並不壞。問題在於產牛奶的奶牛在怎樣的環境中被飼養,還有那些牛奶是怎樣被制成商品的。”確實,不能排除壹些不良食品制造商,為了避免牛舍中發生交叉感染,會給牛餵食抗生素;甚至為了讓牛快速成長,給牛餵食增肥劑。實際上,牛奶在高溫殺菌過程中還會失去諸如乳酸菌等營養成分。從上述角度分析,“喝牛奶對身體有益”並不絕對正確。
要跳出與食品制造商的信息差陷阱,壹來可以比價格,全鏈條安全優質生產的食品,其成本勢必要高於粗糙制之的劣質食品。這當然不能壹概而論,但總體在吃這件事情上不妨多花些錢。二來原生態的食物大多優於包裝加工食品。如果可以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又何必吃榨汁呢?即使標簽標榜原汁原味無添加,又有多少值得相信呢?
“吃什麽”以及“怎麽吃”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食物本身無益甚至有毒,即使是清蒸這種 健康 的飲食方法也無用;食物本身有益,用錯了飲食方法也無效,比如空腹吃水果,就會使血糖值直線上升。
要吃出綠色吃得 健康 ,是壹件繁瑣的事情,定不能懶惰處之。正如有些人已認知了脂質對身體各部位所發揮的重要性。但其對於脂質的攝取卻是“差不多就行了”。這種做法顯然不利於身體 健康 。“同樣是攝取100克的肉,是夾在快餐店的漢堡包裏的‘肉料’,還是優良環境下培育的散養雞的雞腿肉,兩者的品質會截然不同。”明知道哪種做法是恰當的,卻因為心態隨意,每每覺得某某不 健康 的食物、某某不 健康 的吃法壹次兩次沒所謂是最致命的。因為積少成多對身體的損害將不可逆。
當然,“吃什麽”以及“怎麽吃”也因人而異,適用壹般讀者的醫學讀物也無法保證必定貼合每壹個人的具體身體狀況需要。因此獨立思考和全面考量,對自己身體的準確認知和參考讀物的權威背書才能吃出具有 健康 體魄的自己。
飲食是壹門大學問。而牧田善二的《飲食術2》無疑是其中壹盞指路燈,值得壹讀。我們可以從中掌握對於飲食的正確認識並跳出食品制造商為了利潤而造的陷阱,再嚴格按照 健康 的飲食方法吃 健康 的食物,在吃這件事情上我們也算是邁出 健康 的步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