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保定歷史

保定歷史

從已發掘的壹系列古文化遺址看 , 保定區域具有發達的 史前文明。如淶水縣出土的智人化石可證實 , 在 2.8 萬年前 , 這 裏即是黃種人 ( 蒙古人種 ) 的祖先壹壹智人的繁衍生息地。眾多 的從石器時期到商、周文化遺址和有關唐堯及有易氏的歷史記載和大量的傳說 , 可證實這裏是唐堯的故裏。在四五千年前 , 這裏已經是人煙輻揍、居落密布 , 原始農業經濟相當發達的區域 , 有易氏已在易水流域放牛牧馬、植桑種谷了。由淶水張家窪出土的北伯青銅器 , 有關專家推斷 , 這裏就是古燕國的始封地。春秋戰國時期 , 保定區域先為燕、中山( 鮮虞 ) 侯國之地 , 到戰國中期 , 趙滅中山 , 保定南屬趙、北屬燕 , 始有 " 燕南趙北 " 之說 , 成為燕文化的腹地。燕國曾在今容城東築都城 , 燕昭王在今易縣築下都。燕昭王復國中興、荊柯刺秦王等傳之千古的事件都導源於這裏。秦漢時期 , 保定區域始設眾多的郡 ( 國 ) 、縣 , 築關建 城 , 成為北部防禦要地。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民族大融合的重要階段 , 河北的 世家大族紛紛南下江淮 , 而北方遊牧民族則南下中原接受漢文 化 , 建立國家。保定區域正處於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的結合過渡 帶 , 受影響是最大的。東晉十六國到南北朝 , 保定區域先後屬少 數民族建立的國家冉魏、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北魏、東魏、北齊、北周等 , 其中後燕定都中山 ( 今定州 )。多年的戰亂使保定區域經濟的發展受到影響 ; 由於大批士族南遷 , 使當地文化受到沖擊。但同時多個少數民族在這裏的活動 , 又給這裏的文化註入了多元成分 , 使這裏的民風質樸而悍勁 , 文化上也富有特色。《隋書·地理誌》說 :" 自古言勇俠者皆推幽並 , 然涿郡自前代以來多文雅之士。 "

隋唐五代時期 , 保定區域經歷了隋初和盛唐的穩定發展階 段 , 也經歷了隋末的動蕩、唐代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和五代的紛 紛戰亂。在隋初和盛唐 , 保定的經濟文化得到全面發展 , 唐代保定區域屬河北道。唐天寶年間 , 河北道正倉積粟 182 萬石 , 義倉 積粟 1754 萬石 , 居全國第壹 , 經濟地位十分重要 , 所以唐代在 定州設大總管府。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文化的繁榮 , 出現了壹大批 文化名人。隋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 , 保定是農民起義非常活躍的 地方 ; 安史之亂 , 這裏又首當其沖 ; 藩鎮割據 , 數這裏的藩鎮勢力最強 , 足以和唐朝廷相抗衡。難怪有些在唐朝不得誌的讀書人 來到這裏尋找出路。韓愈《送董邵南遊河北序》中的董邵南即是其中之壹。五代時 , 保定先後或分屬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及遼 ( 契丹 ) 等 , 各統治者之間爭戰殺伐不己。保定雖不是政治、 軍事鬥爭的焦點 , 卻也時時處在戰爭的旋渦中。重要戰事有後唐與契丹的曲陽之戰、遼兵南侵、周世宗北伐等。後晉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予契丹 ( 遼 ), 保定北部的涿州等入遼。連年戰爭 , 民無寧日 , 經濟遭到很大破壞。

宋遼金元時期 , 保定先是處於宋遼邊界 , 宋遼之間經常發生 戰爭 , 而且主戰場多是在保定壹帶 , 著名的有楊家將抗遼、滿城 戰役、瓦橋關戰役、歧溝關戰役等。宋遼戰爭多以宋王朝失敗而告終 , 遼軍得勝後即劫掠而去。直至宋景德元年十二月 (1005 年 1 月 ), 宋遼訂立 " 澶淵之盟 ", 兩國才結束長達 30 余年的大規模戰爭。雙方以易水、白溝河為界 , 並互開榷場 , 進行雙邊貿易 , 這些榷場多在保定界內。宋朝為防禦遼兵南侵 , 除在邊境建築關隘駐守軍隊外 , 還沿邊境地區 , 從今滿城、保定、徐水、清苑、安新、高陽壹帶 , 壹直達於泥沽海口 ( 今塘沽 ), 屈曲長 900 裏掘堤挖塘 , 使其遍布塘泊 , 以阻遼騎兵南下 , 還在定州建高達 80 多米的磚塔 , 以隙望敵情。此時保定壹帶的防禦功能愈加突出 ,北宋先設保塞軍 , 後升為保州 , 並建州城。在定州設路 , 統 8 州。長期的戰爭熏陶 , 培養了保定人的尚武精神 , 北宋文學家王禹偁的散文《唐河店嫗傳》就記述了唐河岸邊壹集鎮上的壹位老年婦女徒手智殺遼兵 , 文中還列舉上谷的 " 靜塞 " 、雄州的 " 撓捷 " 等勇武的地方武裝 , 他們勇於殺敵守土。宋對遼的戰爭之所以失敗 , 根本原因在於宋王朝軍事措施的不當和政治的腐敗。

金滅遼和北宋 , 統壹北方後 , 將河北的不少漢人遷往關外 , 同時女真人大批南下 , 實行猛安謀克制 , 女真貴族成為封建地 主 , 逐漸漢化。金在今北京營建中都 , 在定州設中山府 , 在保州設順天軍節度使。當蒙古兵打來時 , 女真人無力抵抗 , 大批地主武裝起而自保 , 金朝統治者就搞了 " 九公封建 ", 即承認這些武 裝 , 用他們抵抗蒙古兵 , 有幾支即在保定境內。但這並沒能挽救 其失敗的命運。金貞佑元年 (1213 年 ) 十二月 , 蒙古軍攻陷保 州 , 州城被毀。在蒙古滅金和滅南宋的統壹戰爭中 , 保定的漢人 武裝起了很大作用 , 知名的軍事將領有定興的張柔、張弘範父 子 , 博野的史現等 , 其中張柔屢敗金兵 , 移鎮保州 , 重建保州 城 , 奠定了保定城的基礎。張弘範俘南宋丞相文天祥 , 率軍攻崖 山 , 獲南宋符窒印章。元定都大都 ( 今北京 ), 保定為南部屏障 , 遂改順天軍為順天路 , 又於至元十二年 (1275 年 ) 改順天路為 保定路 , 轄 7 州 8 縣 , 保定之名自此始。

明清時期 , 保定仍為畿輔之地。明洪武年間 , 改保定路為保 定府。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 , 為了充實京畿周圍的人口 , 從山 西和塞外向河北移民 , 大批移民在保定境內安家落戶。 明朝將大 寧都司移駐保定 , 並在保定設總兵署 , 常年駐軍 1 萬多名 , 負責京畿附近的保衛。 " 土木之變 " 後 , 蒙古瓦剌部突破紫荊關進圍北京 , 又從紫荊關退去。保定的戰略防禦地位日益重要。遂重修 保定城 , 改土城為磚城 , 歷五年建成 , 同時在保定西部太行山區 修築內長城 , 在紫荊、倒馬、龍泉關等修建關城 , 建墩臺城堡。保定境內的長城和關城多是明代留下的。明末 , 清兵攻保定 , 因 保定軍民協力固守 , 遂移攻高陽。原明兵部尚書孫承宗率家族及 民眾抵抗 , 城破 , 孫家 20 余人死難。李自成起義軍北上 , 與明 軍激戰於保定。經五晝夜攻守戰 , 起義軍克保定。起義軍失敗後 , 清兵再度入關 , 保定屬清。

清初於順治元年 (1644 年 ) 頒布 " 圈地令 ", 在近京 300 裏 ( 後擴至 500 裏 ), 主要是直隸八府和長城附近大量圈占土地 , 作為 " 旗地 " 。保定大部分州縣都被圈地 , 有的縣圈占投充地達 80% 至 90%, 農民幾乎無地可耕 , 或逃亡 , 或淪為滿洲貴族和八旗旗丁的莊客 , 或成為帶地投充的丁奴。經濟發展緩慢 , 人民生活貧困。然而保定的軍事、政治地位卻日漸提升。康熙八年 (1669 年 ), 直隸巡撫移駐保定 , 保定始為直隸省會 , 成為區域 性的政治中心 , 清王朝的壹些封疆大吏和權臣走馬燈般表演於這 個舞臺。

1840 年鴉片戰爭後 , 列強紛紛侵入中國 , 強迫腐朽的清王 朝簽訂了壹系列不平等條約 , 使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 會。然而中國人民不可侮 , 他們自發組織起來反抗列強的侵略。 1900 年春 , 義和團運動興起 , 保定民眾反帝愛國熱情高漲 , 幾 乎是村村學拳 , 迎師立場。 1900 年 4 月 , 淶水義和團起事 , 攻打教堂 , 並殺死前來鎮壓義和團的清副將楊福同。 5 月 , 義和團攻克涿州城 , 拆毀琉璃河至涿州的鐵路。保定義和團首領張德 成、王德成、周洛昆、李來中還率團民參加了抵抗八國聯軍侵略、保衛天津和北京的戰鬥。北京失陷後 , 保定義和團仍然在保定及西部山區抗擊外國侵略軍和清軍的圍剿。雖然義和團運動最終失敗了 , 但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充分反映出保定人民慷慨悲歌、英勇不屈的意誌和精神。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後繼續南下進剿義和團 , 屠殺中國人民。英法德意聯軍侵入保定 , 大肆燒殺搶掠 , 犯下累累罪行。

由於清王朝對外屈膝投降 , 對內殘酷鎮壓人民運動 , 已經喪 失人心。中國的有識之士積極探索救國救民之路。直隸省城保定成為北方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壹 , 革命思潮首先在學校間傳 播 , 直隸高等學堂學生吳越等創辦《直隸白話報》 , 宣傳新思想。 陳幼雲在學生中宣傳革命思想 , 在保定發展同盟會員。胡鄂公等人在保定組織成立 " ***和會 " 。壹時間進步團體如雲而生 , 成為北方反帝反清的重要革命力量 , 他們策劃了多起革命行動 , 盡管最終都遭鎮壓而失敗 , 但也沈重打擊了清王朝和軍閥的反動統 治 , 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革命鬥爭。同時 , 保定新學興起 , 從清 末到民國初期 , 建立了眾多軍事教育、高等教育、中初等教育的 學堂、學校 , 保定獲得了 " 學生城 " 的稱號。其中保定軍事教育 開中國現代軍事教育的先河 , 在中國近代軍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 培養出壹批高級軍事指揮人才。保定還是留法勤工儉學的 發源地 , 壹批革命誌士由此踏上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征程。

北洋政府時期 , 保定為直系軍閥的大本營。第壹次直奉戰爭 後 , 直系軍閥左右著大半個中國的局勢 , 控制著北洋政府 , 涉及 全國的軍政要事均聽命於直系軍閥曹錕 , 直皖戰爭、第壹、二次 直奉戰爭、晉奉戰爭都與保定有關 , 或主戰場在保定。

隨著鄧中夏等人在保定傳播馬克思主義 , 中***保定地方組織 建立 , 保定又成為冀中地區革命運動的中心 , 保定黨組織領導各 界的革命鬥爭 , 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 領導和發動了女 二師學潮、完縣五裏崗暴動、保定師範學潮、高蠡暴動等革命鬥 爭 , 在北方產生了重要影響。

抗日戰爭爆發後 , 日軍侵占保定 , 修炮樓、建碉堡 , 實行慘無人道的 " 三光 " 政策 , 制造了無數次慘案。中國***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挺進敵後 , 在阜平創建了第壹個抗日根據地壹壹晉察冀抗 日根據地 , 阜平成為晉察冀黨、政、軍首腦機關所在地 , 保定人民在中國***產黨的領導下 , 迅速掀起全民抗戰 , 燃起抗日戰爭的 烽火 , 配合八路軍正規部隊先後進行了百團大戰、黃土嶺戰鬥、神仙山保衛戰、蓮子口戰鬥等 , 殲滅了大量日偽軍 , 粉碎了日軍 的 " 三光 " 政策、 " 囚籠 " 政策和多次瘋狂 " 掃蕩 " 及 " 治安強化 " 運動 , 創造了遊擊戰、地道戰、挑簾戰、地雷戰、破襲戰、 麻雀戰、院落伏擊等多種戰法 , 使日軍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 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在八年抗日戰爭中 , 保定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犧牲 , 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烈 , 有爆炸英雄李勇、李殿冰 , 有氣壯山河的狼牙山五壯士 , 有令日軍聞風喪膽的武工隊、鐵路工人遊擊隊、雁領隊等。在艱苦的戰爭歲月 , 抗日根據地的各項事業 , 包括民主憲政運動、大生產運動、文化教育 宣傳活動等都開展得轟轟烈烈 , 鞏固了抗日民族統壹戰線 , 促進 了抗日根據地的建設。

解放戰爭時期 ,國民黨軍隊攻占妳定 , 並將保定作為華北的軍事要地,修築城防,駐有重兵。保定軍民在中***保定地方組織的領導下,壹方面開展城市敵工工作,進行情報、策反工作,發動群眾與國民黨的黑暗統治進行堅決的鬥爭 , 配合外線作戰。在戰場上 , 保定人民奮勇支前 , 配合解放軍成功進行了保南、保北戰役、清風店戰役、平漢線破襲戰、保北攻城戰、大清河北戰役等,並於1948年11月22日解放保定,殲滅了國民黨軍隊大量有生力量 , 為解放全國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開展土地改革運動 , 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充分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 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戰爭 , 迎來了新中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