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壹次來西江,所以我充滿了期待。
還沒走近景區,就能聽到遠處傳來的“蘆笙”曲調,悅耳悠長。景區門口有兩排走廊和走道,現在是苗族青年唱歌的地方。
妳唱,我們上臺,嘹亮的歌聲壹直飄在苗寨上空。我們坐在長長的走廊裏稍作休息,打算看完二重唱大賽後買票進入景區。不曾想,景區門口的廣場上走出來兩組苗族人,載歌載舞。然後周圍擺了十幾張八仙桌,擱置了很多酒具。
是的,西江“十二道門酒”,壹種迎賓禮儀,可以免費品嘗,有點類似於果酒,香甜可口,但比果酒略辣,不要喝多了。
壹位遊客走上來,以他為首的苗長老用牛角杯敬酒,表示歡迎。還有壹件事。苗族人敬酒時,切記不要用手碰酒,否則會認為熱情不夠,會繼續敬酒。
令人驚訝的是,這裏的歌舞表演和敬酒體驗完全免費,讓我們不禁對後續旅程充滿期待。
買好票,坐在觀光車裏,在涼風中欣賞沿途的綠色風景,不知不覺走進了西江苗寨。
穿過寨門,車輛駛上石板街,可以看到西江的風光:青山環繞,依水而居,壹排排桐褐色的吊腳樓,透著古樸的氣息,長廊式的風雨橋成為打卡的景點。
車輛停在苗寨中心,我們慢慢走。沒有導遊,我們只是看了幾個景點,卻像無頭蒼蠅壹樣,不知道先去哪裏。
好在沒過多久,苗家的歌舞聲再次響起,成為給我們指路的使者。尋聲望去,發現是壹個下沈的廣場,周圍已經坐滿了遊客,看著場下的苗族歌舞表演。
擠進人群,本來只是抱著看熱鬧聚集人氣的想法,沒想到完全被吸引住了。在節奏密集的鼓聲中,苗族的盛裝起舞。在曼妙的舞姿下,他們佩戴的銀飾撞在壹起,發出清脆的撞擊聲,非常耐聽。
不壹會兒,苗族姐妹相繼離開,幾個苗族青年走了出來,用手指吹著口哨,然後在田裏來回張望,好像在找什麽東西。
“這是苗族的‘旅行黨’,是苗族人過去談戀愛的方式。”我們旁邊,壹個中年人對他的同事朋友說。
只見表演場上,哨聲響起後,苗族姐妹們打著傘三五成群地走進會場,壹個個羞澀地看著苗族男青年,然後都走到壹邊,小聲說著什麽。
苗族青年有點焦慮。幾經商量,他們都追了上去,施展了他們的才華,發誓要引起杜詩梅的註意。壹連串的笑話之後,杜詩梅跟著他們鼓起勇氣走到會場中央,然後開始唱苗歌,最後成功謝幕。
經過這些表演,展示了苗族豐富有趣的歌舞文化,讓人似乎意猶未盡。沒想到,這些表演也是免費看的。
離開表演場(後來被稱為蘆笙場)後,我們跟著人群來到西江於風大橋,壹起坐在“美人撞車”上,降格消暑,側身看著橋後流淌的流水,然後開始互相調侃,談論事情。壹瞬間,有壹種世界變了,我對時間無憂無慮的感覺。
在風雨橋下,白水河上,船只遊蕩,穿著苗族杜詩梅服裝的女遊客坐在岸邊玩水。遠處的遊客也考慮過要不要加入他們,但最後都選擇了沈默的看客。
看到周圍的人都在橋上拍照留念,我們也開啟了西江打卡的模式,把時間塑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轉眼夜幕悄然降臨,我們遊走了,品嘗著苗家的美食,終於來到了觀景臺,找了個亭子坐下,準備觀看久負盛名的“西江夜景”。
慢慢的,燈壹盞壹盞的亮了起來,所有的人都聚集了起來。直到天完全黑了,整個西江苗寨才開始綻放她的美麗。
千燈萬燈最動人,這是真的。當西江燈火通明的時候,上千個苗寨的面貌變得比白天更清晰、更美麗,人們開始被她的“謙虛”所折服,然後停留在觀景臺附近,不願離去。
而我們,卻定格了美麗,終於慶幸妳來了。
(作者:張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