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以下簡稱恩施),這座中國 最年輕的自治州 ,位於 湖北省西南部 , 東連荊楚,南接瀟湘,西臨渝黔,北靠神農架 ,是湖北省 唯壹的少數民族自治州 ,享有 “鄂西林海”“華中藥庫”“煙草王國”“世界硒都” 之稱號。
壹方水土養壹方人,從 美食 總是能最快發現壹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人文 歷史 。恩施是 土家族,苗族,侗族等29個民族聚集之地,處鄂,湘,渝交匯處。 口味兼具三地特色,飲食也融合了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數民族的民族特色,所以當地餐飲既有 蜀地麻辣 特色又具 瀟湘鹹辣 風格。比如有 “格格”、合渣、臘肉、土豆幹…。
所以,為了吃,也要來恩施啊,這座小城絕不會讓妳失望!
-01- 早餐叫醒隊
恩施人的 過早從早上6點 就開始了,滿大街的早點攤,白煙繚繞、香氣四溢,人來人往過早的人, 吃喝行走壹陣風, 形成了恩施獨具特色的 美食 江湖。舒服的吃壹頓早飯,我想總是能喚醒妳清晨的睡意。
首先出場的當然是恩施地區 最早的“方便面”-豆皮兒 啦!
恩施的豆皮是 有豆字卻與豆類無關,形似面條 的壹種食物。 平鍋抹上薄油 , 大米磨成米漿 裝在特制的漏鬥中,在烙鍋上畫出 壹圈圈“迷宮” ,等到圈圈凝固成型。剛出鍋的豆皮不像面條那般柔滑,反而有壹些 粗糙的紮實口感 ,又有壹些 谷物的香氣 。制做完成的豆皮 可煮可炒 ,通常 佐以雞、鴨、魚、肉、菜等 ,多種口味可以選擇, 口感綿軟滑爽 ,回味無窮。
早上吃上這麽壹碗,超滿足 !
而 油香 算得上恩施的全民 美食 ,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油香兒 瓢裏註入米漿 ,米漿裹上 肉絲、土豆絲、蔥花、辣椒粉, 最後再 蓋上壹層漿水, 放入熱鍋中 炸至成型 。 金黃的外衣 裹著 鮮嫩柔軟的餡料 ,壹口咬下去 滿嘴焦脆,香氣四溢 。
壹碗熱氣騰騰的豆皮,壹塊酥脆的油香,吃得滿面油光,飽嗝連天,恩施人的壹天就這樣開始了。
-02- 合家歡
沒吃過合渣,相當於沒到過恩施。
恩施土家人對合渣有著深厚的感情,壹直流傳有 “辣椒當鹽,合渣過年” 的民諺。合渣,又名 懶豆腐 。“渣”的土家制法十分簡單,將 黃豆漲發 後,用 石磨推研 成渣漿,“渣”不過濾,現磨現煮, 類似不過濾的豆漿 。合渣的吃法很多。有的不加任何調料,成為 “淡和渣” ,有的還制作成 合渣火鍋 ,其中 張關合渣 是制作合渣火鍋的典型。將合渣煮好後點鹵變得稍幹,加鮮湯配豬肉、仔雞、雞蛋等做成 鮮肉合渣、仔雞合渣、雞蛋合渣等 系列合渣火鍋。當 米飯和豆渣相遇,豆鮮中帶著乳香,侵入米飯的每壹絲肌理,壹鍋合渣能就兩碗米飯下肚!
恩施人常說, “三日不吃酸和辣,心裏就像貓兒抓”。
鲊 廣椒 的出現極大體現了恩施人的飲食特點。鲊廣椒又稱 榨辣椒 ,它是以恩施 本地鮮紅辣椒和苞谷面在鍋中焙熟, 味道 酸辣別致,開胃爽口。 與 土家臘肉 可以說是 “完美cp”, 壹起炒食或作扣碗底料蒸食,成品 色澤微紅, 酸辣味十分特別。制作出來的 臘肉熏香濃郁,肉質堅實,肥不膩口,瘦不塞牙, 風味十分獨特。
不管是作為下飯開胃菜還是底料的榨廣椒,只要配上米飯,妳就能吃出它特有的味道, 怎麽搭配都是壹道絕佳美味!
-03- 百吃不厭“小可愛”
恩施人不把土豆叫土豆, 叫作 洋芋。 因為 山地種植 ,且土壤富含 硒 ,使得洋芋 水分足,更香脆 。恩施洋芋比較特別, 個頭小,又粉又綿 ,特別適合炕著吃。 “炕” 是壹種獨特的烹飪方式,說它是炸,但沒有炸那麽多的油,但又比煎要多壹些的油量,可以理解為 “煎炸”。 ”炕熟後,吃在嘴裏感覺不油,有種烤熟的香甜感,還帶有些許香脆的口感,再撒上 辣椒,蔥花,芝麻,壹口壹個, 既可以作為解饞小吃,又可以當作主食,根據個人口味加上恩施人自家腌制的 酸蘿蔔,想想都口水直流。
“恩施炕土豆”已然成為恩施地區的壹張名片。
巍巍大山中,藏著多少 美食 秘密?
熱鬧場景中 彌漫著多少濃濃鄉情?
十壹小長假不知道去哪兒,那就來恩施吧!
恩施這座城,就是妳期待的詩與遠方!
- END -
文丨王小懶
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