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立冬的時候為什麽要吃糍粑

立冬的時候為什麽要吃糍粑

在日常生活中,壹年有二十四節氣,立冬就是其中很特別的壹個節氣,是冬季第壹個節氣。在立冬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會吃糍粑。那麽為什麽立冬要吃糍粑?

立冬為什麽吃糍粑

在福建漳州,立冬的時候,農家通常會做壹種叫做“交冬糍”的小吃。這種小吃是以糯米為主料,在浸泡以後再放到蒸籠裏去蒸熟,然後迅速放在石舀裏舂,直到綿變得軟柔韌。最後再趁熱將飯泥制作成各種樣子的團狀,擱在芝麻或黃豆或花生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盤裏滾動,即可取食。漳州人就用這種小吃來祀神祭祖,慶賀農作物的豐收。

立冬時節,在小吃之鄉沙縣,農村的老百姓會在這壹天打糍粑、做板鴨。糍粑是將蒸煮後的糯米放進石臼裏反復錘打,搓成團、粘著放白糖的豆粉壹起吃,十分香甜。立冬時節,舂糯米糍粑是要慶豐收年景,祈望來年生活過得更美好。

蒸煮糯米是“打糍粑”的第壹道工序,糯米洗凈後,放入壹個特制的木桶內,蓋上桶蓋,放在大竈裏蒸煮三到四個小時,待糯米完全蒸熟後,由三到四個青壯年漢子擡起出鍋,拉到村口的壹個大石鍋裏,快速將蒸熟的糯米飯放入石鍋,三四名壯漢每人手持壹根木棍,依次反復在石鍋內不停地使勁杵搗,直到蒸熟的糯米粘成壹塊形成壹個大餅時,“打糍粑”基本完成。

立冬的時候,農家通常會做壹種叫做“交冬糍”的小吃。

剛出鍋的糍粑極有韌性,用手壹拉能拉成長長的條,這個時候,人們都會將事先準備好的熟芝麻拌上白糖的調料端上,將糍粑沾上芝麻糖,咬上壹口,那種糯米的香氣和芝麻的香甜,讓人久久回味。

糍粑壹般是用炭火烤,叫燒粑粑,用青菜湯下粑粑片,叫煮粑粑,與臘肉炒,叫炒粑粑。粑粑做得多,壹時吃不完的就用清水浸泡在水缸內,這樣可以儲藏2到3個月都不會壞,到插秧時候有粑粑吃。有些愛講究的土家人,還用蓼竹葉包成1對1對的,在粑粑內放有芝麻和糖,吃起來又甜又香,俗名叫“蓼葉子粑粑”。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後再經歷史傳統工藝所制成的壹種食品,糯米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及多量澱粉等營養成分。另外,糯米可起到補中益氣、養胃健脾,具有養肝、養顏、澤膚等功效。

為什麽立冬要吃糍粑?壹般情況下,在立冬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會有不同的習俗,尤其是飲食習俗,吃糍粑就是其中最常見的壹個習俗,那麽立冬吃糍粑的由來是什麽呢?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

糍粑的做法

材料:

糯米粉300克,花生粉100克,細砂糖30+20克,清水適量,油少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