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沈陽美食攻略

沈陽美食攻略

馬家燒麥

馬家燒麥,是沈陽地區特殊風味的回民小吃。早在清嘉慶元年(1796年),由馬春開創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當時沒有門市,只是以手推獨輪車來往於熱鬧街市,邊做邊賣。由於馬家燒麥選料嚴格,制作精細,口味好,造型美觀,所以深受群眾歡迎。清道光八年(1828年),由馬春之子馬廣元在小西門攔馬墻外開設了兩間簡陋的門市,立號馬家燒麥館,此後營業繁忙,遠近聞名。後幾經變遷,1961年才最後坐落在小北門裏,即現在的馬家燒麥館,由馬氏後裔第五代的馬繼廷擔任技術指導。馬家燒麥的獨到之處:用開水燙面,柔軟筋道,用大米粉做補面,松散不粘,選用牛的三叉、紫蓋、腰窩油等三個部位做餡,鮮嫩醇香。制餡要求嚴格,須將牛肉剔凈筋膜然後剁碎;用清水浸餵,加調料拌勻不攪,呈稀疏狀的"傷水餡",攏包時不留大纓,形如木魚,成熟後皮面亮晶,柔軟筋道,餡心松散,醇香味好。其外形猶如朵朵含苞待放的牡丹,令人望而生涎。地址:沈陽市沈河區遼陽街24號

李連貴熏肉大餅

李連貴熏肉大餅,始創於1842年,距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當時開設在吉林省梨樹縣,立號興盛厚,主要經營醬肉、大餅和酒類。由於李家的醬肉幹凈、爛乎、濃香,大餅柔軟、層清、酥香,因此在梨樹鎮常是座上客滿,門庭若市,深受群眾歡迎。1937年,李連貴之子李堯到吉林省四平市開設分號。解放後,1950年,李堯子李春生繼承祖業,背著壹壇老湯,把李連貴熏肉大餅遷到沈陽。從此,李連貴熏肉大餅就在沈陽紮根,成為沈陽地區馳名的獨特風味。為了保持李家熏肉大餅的傳統特色,李春生在制作和選料上壹絲不茍。他選豬肉時,不用血脖、小肚,專用前槽到肋間不肥、不瘦,肥瘦相間帶皮的新鮮豬肉,然後用溫水加堿涮洗幹凈,並放入清水中浸泡6,10小時,以清除血汙腥臊,然後切成方塊放入鍋中燉煮。夏秋季節,還加放茴香,以使醬肉更加鮮美味濃,同時將延續老湯倒入,用旺火燒開以微火熳燉,使肉塊上下翻動,及時撇出浮沫,待肉塊熟透時撈出,瀝凈油份,晾於熏鍋中加紅糖熏制而成。大餅用肉湯食鹽和調料加入面粉中和成酥軟面團,醒面時間較長,搟片抹油,重復搟幾次,烙制成餅。其特點是熏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熏香濃,香澤紅;大餅色黃清香,裏軟外酥層次多。店址在沈河區正陽街88號

老山記海城餡餅

老山記海城餡餅是沈陽市傳統風味小吃,由毛青山於1920年創始於遼寧海城縣城火神廟街。毛氏名山,取其山字,立號老山記餡餅店,於1939年遷到沈陽。海城餡餅,溫水和面,選豬、牛肉為鴛鴦餡。取香料十余種煮制,取汁喟餡培其味。蔬菜餡,隨季節變化,選豆牙、韭菜、黃瓜、青椒、南瓜、芹菜、白菜等配制,使餅餡葷素相配,濃淡相宜,高檔品還以魚翅、海三、大蝦、幹貝、雞肉調餡,其味道更是鮮美無比。餡餅成品形圓色黃,皮面脆韌,餡心嫩爽,鮮香四溢。配以蒜泥、辣椒油、芥茉糊等蘸食,更加味美適口。備有八寶粥佐之,清爽可口,風味別樣。店址在和平區南五馬路131號

楊家吊爐餅、雞蛋糕

楊家吊爐餅,選料糧良,制作精細,品式獨特,別具壹格,這壹傳統風味是1913年由河北人楊玉田到吉林洮南創制,當時立號為楊餅。由於楊家大餅店生意興隆,經營不斷擴大,於解放後1950年來沈。為了改進單壹的經營品種又增添了帶雞絲花帽的雞蛋糕。從此楊家吊爐餅、雞蛋糕揚名於東北各地。楊家吊爐餅,用溫水和面,水的溫度和用鹽量隨著季節變化而增減。餅片搟好後,上炭爐烤制,上烤下烙,全透出爐。成品形圓面平,呈虎皮色,層次分明,外焦裏嫩,清香可口。雞蛋糕,用肉末、鮮蘑、木耳、海米烹制,添湯勾芡,澆於雞蛋糕上,呈花帽形,然後將雞肉撕成細絲置於上端,吃餅佐之,別有風味。鹵鮮糕嫩,清香醇厚,再佐以辣椒油、蒜泥食用,更是錦上添花,風味獨特。店址在沈陽市和平區長興街2號

張久禮燒雞店

小什字街118車站有沈陽非常著名的張久禮燒雞店。它應該是沈陽歷史最悠久、名氣最大的燒雞,生意非常火,燒雞做的的確不錯。離店很遠就能聞到燒雞的濃香.好多人到那買了燒雞後就上車回家 ,總始弄的燒雞香味在車裏飄啊飄,我的哈喇子都快流出來了. 地址:沈陽市大東區東順城街65棟

宋家餛飩

起家於八壹公園 ,在中街清朝壹條街附近有分店。皮薄,餡大,湯鮮。豬肉餡的三元壹大碗,海鮮五元壹大碗,管勁造!還外賣生餛飩五元壹斤。每天的客流量可達到5萬人以上,是沈陽最好吃的餛飩。

那家館的特色菜---白肉血腸

是沈陽十大風味小吃之壹,滿族風格白肉血腸。其特點白肉軟爛、皮色棕黃、光亮細嫩、肥而不膩。食時配以韭菜花、腐乳、辣椒油、蒜泥等佐料,更加醇香鮮嫩,膾炙人口。沈陽市沈河區沈陽路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