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隋朝為什麽開通大運河,隋朝是怎樣滅亡的?

隋朝為什麽開通大運河,隋朝是怎樣滅亡的?

隋煬帝在修運河同時,還下令在兩岸築起禦道,種上楊柳樹。從長安到江都,沿途建造離宮40多處。他派人強征民間美女住在離宮,備其淫樂。大運河築成後,隋煬帝率領文武百官以及和尚、道士、尼姑,還有皇族家眷、宮女奴婢,乘坐數千艘大船到揚州看“瓊花”。巡遊船隊首尾相接,長達200裏。

隋煬帝乘坐的那艘最大的龍船,就有200尺長,4丈5尺高,船上還蓋了4層的宮殿,100多間房子。每個房間裏都有宮女。岸上有8萬多名纖夫拉船,衛士沿途保護,隋煬帝壹次又壹次巡遊。每到壹處,幾百裏之內的州縣,都要“貢頓獻食”。最多的壹州要送100多車。而且,飯菜都是山珍海味,美食佳肴。

他們吃不了就投到大運河裏。隋煬帝對獻貢豐厚的州縣官吏加官提職,對稍不如意的就免官降職、甚至砍頭。因此,地方官吏為升官發財,拼命搜刮百姓。社會階級矛盾急劇尖銳起來。隋朝很快就在農民起義浪潮中滅亡了。

大運河的開通,大大便利了我國的水運事業,使南北交通有了顯著的改進,它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加強了南北的聯系,對於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和全國的統壹,起了很大作用。大運河開通以後,南方的稻米,絲綢源源不斷北運,供給北方。隋朝在河南修建了許多糧倉,裏面儲存著南方運來的大量糧食。

由於運河的開通,運河兩岸的揚州、杭州等許多城市繁榮發展起來。唐朝有詩人形容當時揚州的繁榮說:“有地惟成竹,無家不養鵝;春風蕩城廓,滿月是笙歌。”到唐宋時期,隋朝開通的大運河,發揮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人們感嘆地說:“天下轉漕,仰此壹渠。”

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對黃河起了分流的作用。每當黃河漲水季節,部分河水通過永濟渠和通濟渠泄出,減少了黃河的壓力。大運河開通以後,數百年間,黃河未發生大泛濫。後來的各個朝代,從維護統治階級切身利益出發,都繼續使用和修復大運河。元朝定都在大都(今北京),全國政治、經濟中心移到北方。因而,需要壹條直通南北的運輸線。元世祖忽必烈,在公元1289年下令開鑿會通河。

這條河北始臨清,南到東平路(今山東境內)的安山。又從北京到通縣間開了壹條通惠河,與原有的河道溝通。這樣壹來,由杭州到北京,就可以不繞道洛陽,直接到達。而隋朝開鑿的部分河道由於年久淤塞,未加清理,逐漸廢棄。現在的大運河,基本上是元朝的河道。

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舉,是他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世界上人工開通的最古老最長的運河,比世界上著名的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早100多年,長度是它們的十幾倍乃至幾十倍。大運河和萬裏長城同樣聞名於世界,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