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
很開心能在群裏和大家分享弱鏈接的內容,想起來分享這個是因為我前兩天看到群裏的很多朋友都幫我轉發了7月16號本周日關於高效溝通的培訓通知,突然發現其實我們這個群就是壹個弱鏈接,先要感謝下幫我轉發的朋友,哈,我都記下了呢,對別人的幫助壹定要用筆和本記下,妳們是我有價值的弱鏈接,很高興能在人生之中與妳相逢。
弱鏈接介紹
我們的人生有著各種關系,妳的家人至親,同學好友,都是妳的強鏈接(strong tie),弱鏈接是相對於強鏈接來說的,見過幾次面的朋友,只通過電話的朋友,網絡上的朋友,郵件聯系人,飯局上聚會上的朋友,朋友的朋友,這些都是弱鏈接(weak tie)。
大家可能普遍認為強連接是最優化最有效的,其實,用好妳的弱連接(weak tie)卻會連接出壹張大網絡,給妳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強連接的圈子裏,比如親朋好友,因為有著相似的價值觀,彼此傳遞的信息具有同質性。而圈子和圈子之間的弱連接,因有著不同的資源,彼此交匯,就會帶來新鮮的異質信息,和隨之而來的新機會。
我們有句古話,多個朋友多條路,朋友多了路好走,那麽這條路到底更有可能是什麽樣的朋友給的呢?
研究舉例
這個理論來自於哈佛大學教授的壹個理論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也就是弱鏈接的力量。曾經在70年代專門研究了波士頓郊區的專業人士、技術人員和經理人員是怎麽找到工作的?並把這項研究結果作為他在哈佛大學的博士論文。
他找了282個人,從中選取100個人做面對面的訪問,發現其中通過正式渠道申請,比如:看廣告、投簡歷,拿到工作不到壹半;100人當中有54個人是通過個人關系找到工作。
這是壹個相當可觀的數字,當宅男們絞盡腦汁糾結於簡歷這麽寫好,還是那麽寫好的時候,壹半以上的工作已經被那些有關系的人拿走了。
但這研究裏面真正有意思的,不是靠關系,而是靠什麽樣的關系。
這位哈佛教授的研究發現,真正有用的關系不是親朋好友這種經常見面的強鏈接,而是弱鏈接。這個現象很好解釋。整天跟我們混在壹起的壹幫人,我們很可能幹的事是壹樣的,價值觀相同,想法也類似。如果我不知道這樣的工作機會,他們又怎麽知道呢。只有弱鏈接才有可能告訴我們不知道的事情。
這個研究的數據非常簡陋,思想非常簡單,但是影響確是非常深遠的。
從社交網絡來看,妳的社交網絡越多樣性,妳的創新能力就越強,那些擁有極度多樣化的社交人士,他們既有強聯系也有弱聯系,還接受未打過交道人的意見,他的創新能力是那些只有單壹社交網絡人的3倍。
但是人們確實很難拒絕強聯系的誘惑,所以讓我們來看看哈佛大學的壹篇論文叫《友誼的代價》。
這篇論文是非常新的研究,他考察了3000多個風險投資者,以及他們在過去幾十年間投資的1萬多個項目:這個研究發現,按能力搭檔可以增加投資的成功率,而熟人搭檔則會極其顯著地減少投資成功的可能性。
我們來看看具體的分析:投資者願意和什麽樣的人搭檔呢?能力是壹個重要的參考因素。
最終的研究結果是,獲得風險投資的最佳創業夥伴應該是壹個從來沒有跟妳進過同壹個大學,從來沒跟妳在同壹個公司工作過,而且跟妳不是壹個種族的高學歷者。
翻譯成中國話就是,他和妳不是同學,不是同事,不是同鄉的高學歷者。
所有人都喜歡強連接,哪怕是風險投資者和高才生們也是如此。
我們願意跟他們在壹起混,我們願意給他們打電話,我們願意轉發他們的微博,但實際表明這其實並不是我們交往最有效率的壹種方式。
甚至哈佛大學起名叫《友誼的代價》,我們為了友誼,卻失去了我們更多成功的可能性。
所以我今天強調的是:友誼歸友誼,工作歸工作,學習歸學習,我們的情感鏈接靠強聯系,但是我們的學習和工作壹定是要靠弱連接。
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是連接。今天世界上為什麽Facebook會這麽成功,微信為什麽這麽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創造了能夠連接我們弱連接的強大工具。因為強連接,通過電話、郵件、見面,我們經常會在壹起,但是弱連接卻是很難。互聯網幫了我們壹個大忙,它把我們的人際關系從強連接擴展到了弱連接。無論我們身在天南海北,都可以通過互聯網聯系在壹起。我也是大量的利用了朋友圈來進行人際關系的經營。
並且,本質上來講,公主控更是創造了壹個圈子,這個圈子就是有強大的弱鏈接的效應。當我們談論美食 美景 旅遊 教育以及各種實用信息,我們分享自己的產品並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就形成了弱鏈接的力量。
自我舉例
弱鏈接效應在我身上產生巨大的作用。
近期認識了我覺得對我很有幫助並且具有指導意義的馬哥,以及他的夫人甚至孩子,其實認識真的很偶然,說起淵源,是我在超市裏認識了曼,曼介紹了雙到公主控做兼職,在店裏雙認識了芳,並把芳介紹給娟,然後娟把我介紹給芳,芳把我介紹給馬哥和他的壹家,在東方看來是緣分,馬哥也經常說跟我認識是緣分,但在西方會理性地分析為這是弱鏈接的力量。
還有昨天發的溝通培訓裏的楊老師,也是對我指導很多,讓我頗為受益的高人。我和她的認識也是源於弱鏈接。我參加邏輯思維線下活動的時候,認識了誌,其實我們也沒有太多交集或者交談,然後在誌的朋友圈裏發現有楊老師講的高效溝通沙龍,就想去學習了壹下,然後覺得在對人際溝通、目標實現和個人成長方面都非常受益,並且在這個課堂上也建立了很多方面的弱鏈接,對我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幫助,包括帶給我快樂教我搭配的華,教授我領導力的毅,幫助理財和貸款投資的行長珍,自己做事業的肖,親自去我店裏幫我指導的莉,等等等等。很多問題都在我原來的圈子裏找不到答案,但是在這裏獲得了信息,得到了幫助,找到了答案。所以這次有免費的沙龍,我也很熱心的推薦給我的朋友,希望她們多壹種體驗並能夠有所收獲。昨天,婭幫我轉發了培訓信息,當我對她說謝謝的時候她說“我們都是楊老師的學生,也都在楊老師的傾心栽培下有所成長,支持我們的老師也是理所應當的。”其實當時我特別感動,但是我總是想自己成為壹個幽默的人,而不是壹個動情的人,所以當時我就故作幽默地說了壹句,而沒有說我的感動。楊老師的發心真的是要幫助更多的人呀, 其實說句實話我還沒有那麽大的胸懷和宏願,但是支持自己信任的人,同時也能為我身邊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還是願意的。
還有群裏的諸多人對我,或者相互之間都在起著作用。也許妳沒在意,也許現在還不顯現,但也許某壹天會對妳產生影響,甚至深遠的影響。
弱鏈接的作用
尋找並且建立自己的價值,然後把自己的價值傳遞給身邊的朋友,並且促成更多信息和價值的交流,妳在做好事的同時,受益的是雙方,這是建立強有力的人脈關系的邏輯關系。
當我們贈送他人玫瑰的時候,我們的手上也壹定彌漫著愛的芳香;當我們在給他人點亮壹盞燈的時候,其實也將自己照亮了。
弱連接不是人脈,而是信息的傳遞。
親朋好友很願意跟我們交流,但是話說多了,其實也就沒有來新意。
最有效率的交流也許是跟不太熟的對象進行的。
現在弱連接理論已經被推廣到任何新消息或者新想法,不管妳是學點新東西、找工作還是創業,都應該是避免成熟圈子中的強關系,應該走出去去追求弱聯系。
統計資料表明:從弱聯系那裏獲得想法,乃至於與弱聯系合夥創業,都有利於提高壹個公司的創新能力。
看來經常出去參加飯局的確比待在家裏強,但是那些連飯局都不參加的創業者也有可能更強。
從社交網絡來看,妳的社交網絡越多樣性,妳的創新能力就越強,那些擁有極度多樣化的社交人士,他們既有強聯系也有弱聯系,還接受未打過交道人的意見,他的創新能力是那些只有單壹社交網絡人的3倍。
如何經營弱鏈接
無論是我們的學習還是創業,要更多去經營我們的弱連接。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如何經營我們的弱連接,讓它為我們的人生的成長以及工作、事業提供更有價值的動力。
首先我們必須有專長,壹家公司需要有定位,壹個人也需要有定位。
然後妳要不斷地研究,形成妳的優勢,因為這是妳的基礎。我們必須對別人有價值,我們要成為信息的輸出者。
我們要不斷地學習和不斷地輸出,那我們就成為了網絡當中的交換機。
交換機有交換的功能,它也有組合整理和分發的功能,所以這是第壹個方面,叫專長,是經營弱連接的基礎,這是第壹部分。
第二部分叫分享,妳壹定要廣泛地去分享,量越大越好。
有個理論叫長尾效應,妳能夠服務的人群越多,妳創造的價值越大。
95%的價值來源於妳的數量,而不是妳的質量。
所以,分享越廣泛越好,越廣泛,帶來的價值越大。
第三部分,有效的接觸。
有個理論叫12次接觸理論,這個接觸,必須是有效的,最終才能把許許多多的陌生人轉化成為弱連接。
我也是有層次地去實施壹點。
公主控就是壹個平臺,這就是為什麽我願意在群當中跟大家互動,也喜歡讓大家給我評論,其實這就是壹種交流,所以非常感謝大家在這裏面跟我的互動與交流。
如果妳有進壹步的問題,我們也可以交流。
第四個部分,反饋。
正因為我非常專註於積累自己的優勢與專長,同時能夠不斷的分享,並抱有服務他人之心,跟他人廣泛的接觸,我就贏得了弱連接強大的系統。
所以我在做什麽事情或者需要得到什麽資訊的時候,我的反饋系統就非常強大,這是第四個模塊的內容,它是建立在前三部的基礎之上。
今天我們分享的主題是:如何經營自己的弱連接系統,有4個關鍵字,請妳記住---專長、分享、接觸與反饋。
首先,找到壹個妳的專長,如果妳現在沒有,那就慢慢去培養它。
第二,要不斷的去分享,越大規模的分享越有價值。
第三,在分享的過程當中,不僅僅要註重自己的輸出,更重要的是,要與更多的夥伴進行有效的互動與接觸。
第四,妳要從大家的身上不斷地去獲得反饋,成為妳成長的動力。
這就是人際關系的關鍵,能力靠成長,關系靠維護,謝謝大家,祝願大家擁有廣泛的弱鏈接,綻放出自己燦爛的人生。
在生活中,希望大家看清,不同的關系,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走向,然後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不同的對象。比如合作與工作,就考慮弱關系的夥伴,因為,這會讓成功率更高;而散心與放松,則與強關系的親友家人在壹起,因為,這會讓妳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