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霜降節氣的農作物變化

霜降節氣的農作物變化

在霜降這個節氣的日子,幹燥很明顯,容易讓人產生口渴的感覺,需要喝大量的水來緩解,長期大量攝取鹽會導致身體浮腫,同時還會增加腎臟的負擔。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霜降節氣的農作物變化,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static/uploads/yc/20201015/cebe9aadddcba18442816b6d152eda4a.jpg"width="484"height="300"/>

霜降節氣的農作物變化

霜降,北方大部分地區已在秋收掃尾,即使耐寒的蔥,也不能再長了,因為“霜降不起蔥,越長越要空”。在南方,卻是“三秋”大忙季節,單季雜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種早茬麥,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稭,耕翻整地。“滿地稭稈拔個盡,來年少生蟲和病”。收獲以後的莊稼地,都要及時把稭稈、根茬收回來,因為那裏潛藏著許多越冬蟲卵和病菌。華北地區大白菜即將收獲,要加強後期管理。霜降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了幹季,要高度重視護林防火工作。

霜降又是黃淮流域羊配種的好時候,農諺有“霜降配種清明乳,趕生下時草上來。”母羊壹般是秋冬發情,接受公羊交配的持續時間壹般為30小時左右,和南方白露配種壹樣,羊羔落生時天氣暖和,青草鮮嫩,母羊營養好,乳水足,能乳好羊羔。

防霜措施:

①適時早種,錯開晚秋霜凍;

②選用早熟高產品種;

③澆水,因為幹土比濕土散熱快;

④熏煙,可在小範圍內形成保溫雲層,減輕凍害;

⑤鋤地,“鋤頭有火”,可提高地溫;

⑥施腐植酸鈉或磷肥,使作物提前成熟。試驗證明:施於山藥、玉米、糜谷,可提前成熟5-7天;

⑦最根本是植樹造林,它可調節氣溫,徹底改變環境。

霜降節氣的風俗

1、霜降吃柿子

在我國的壹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對於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於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

2、霜降登高

霜降時節有登高遠眺的習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心曠神怡,可舒緩心情。天高雲淡,楓葉盡染,登高遠眺,賞心悅目,但也要有所講究。

登高的時間要避開氣溫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時,要沈著,速度要慢,以防腰腿扭傷;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關節受傷或肌肉拉傷。登高過程中,應通過增減衣服來適應溫度的變化;休息時,不要坐在潮濕的地上和風口處;出汗時可稍松衣扣,不要脫衣摘帽,以防傷風受寒。

3、霜降賞菊

古有“霜打菊花開”之說,所以登高山,賞菊花,也就成為了霜降這壹節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上有記載。“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視為“候時之草”,成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我國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

4、霜降到了拔蘿蔔

在山東地區,有句農諺“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蔔”,所以山東人霜降喜食蘿蔔。農諺有“霜降蘿蔔”壹說,是指霜降以後早晚溫差大,露地蘿蔔不及時收獲將出現凍皮等情況,影響蘿蔔品質和收成。

5、鴨子好吃霜降補

閩南臺灣的民間在霜降的這壹天,要進食補品,也就是我們北方常說的“貼秋膘”。在閩南有壹句諺語,叫做“壹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從這句句小小的諺語就充分的表達出閩臺民間對霜降這壹節氣的重視。因此,每到霜降時節,閩臺地區的鴨子就會賣的非常火爆,有時還會出現脫銷、供不應求的情況。樂得賣鴨子的老板們嘴都合不攏了,看來他們也必定會過壹個開開心心的霜降節氣了。

6、霜降吃牛肉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習俗。例如廣西玉林,這裏的居民習慣在霜降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蘿蔔,或是牛腩煲之類的來補充能量,祈求在冬天裏身體暖和強健。除牛肉外,羊肉與兔肉也與霜降相宜。

牛肉是全世界人都愛吃的食品,中國人消費的肉類食品之壹,僅次於豬肉,牛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鮮美,受人喜愛,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

霜降節氣的含義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八個節氣。鬥指戌;太陽黃經為210°;每年公歷10月23—24日交節。霜降是秋季的最後壹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霜降節氣特點是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比較熱,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由於“霜”是天冷、晝夜溫差變化大的表現,故以“霜降”命名這個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的節令。

“霜降”節氣反映的是晝夜溫差變化較大、秋燥明顯、天氣漸漸變冷的氣候特征,並不是表示進入這個節氣就會“降霜”。其實,“霜”也不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霜”是地面的水氣由於溫差變化遇到寒冷空氣凝結成。在氣象學上沒有“霜降”的概念,氣象學上壹般把秋季出現的第壹次霜稱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後壹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霜”通常出現在秋、冬、春這三個季節。“霜降”節氣與“降霜”無關,兩者不是同壹概念。

霜降節氣主要有賞菊、吃柿子、登高遠眺、進補等風俗。霜降時節是秋冬氣候的轉折點,也是陽氣由收到藏的過渡,養生關鍵應註意做好“外禦寒、內清熱”。民間有“冬補不如補霜降”的講法,秋令屬金,脾胃為後天之本,此時宜平補,尤其應健脾養胃,以養後天。

霜降節氣的特點

從11月開始,華西秋雨基本結束,從此進入了壹年當中的少雨期。西南地區有的地處高原,有的地處盆地、丘陵,天氣自然會有些差異。但總的來說,此時的平均氣溫還沒有達到冬季的標準,即不如夏季潮濕,也不像春季幹燥,早晚溫差也不像春天那樣明顯,應該說是壹年當中天氣較為舒服的時段。四川盆地地區,在此期間,氣候溫和,田疇青蔥,橙黃桔綠。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壹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樹樹芙蓉盛開,把富饒的“天府”打扮得更加艷麗。

在10月下旬—11月初,我國的西北、東北等地區,都已呈現出壹派寒風落葉的初冬景象,冷空氣在這些地區不僅是常客而且是最先被接待的客人。壹般的冷空氣給途經之地帶去的不是幹風就是雨雪,而降溫則是每批冷空氣都要送上的特產。由於我國自80年代中期進入了偏暖的周期,特強冷空氣少見。但遇到強冷空氣,最低氣溫降至-7、-8℃,甚至-10℃以下,寒風與雪花***舞,也讓人冷得可以。少數情況局地的大雪容易形成雪災,北部海區的偏北大風也值得註意。

二十四節氣霜降的詩句

1、霜降水自落,春濃花欲迷。——姜特立《偶題·霜降水自落》

2、念兄適吳越,霜降水初冷。——蘇轍《次韻子瞻潁州留別二首》

3、九月霜降後,水涸為平地。——白居易《大水》

4、大火流兮草蟲鳴,繁霜降兮草木零。——張衡《定情歌》

5、桃李與荊棘,霜降同夜萎。——白居易《讀漢書》

6、霜降向人寒,輕冰淥水漫。——元稹《詠廿四氣詩·立冬十月節》

7、船到嶽陽應漸穩,洞庭霜降水如油。——孫蕡《下瞿塘》

8、家在水中霜降早,船行林半鷺飛低。——吳嘉紀《九日寄徐式家》

9、暴流沒馬不加減,霜降石出不加增。——何夢桂《愚石歌》

10、霜降百物肅,禦冬必此須。——李復《種菜》

11、火燒寒澗松為燼,霜降春林花委地。——白居易《謫居》

12、霜降明朝節,坐雨聲,紅閃壹燈如血。——趙熙《秋思耗》

13、雪凝霜降不肯春,花神豈類婦人仁。——李曾伯《又用韻·雪凝霜降不肯春》

14、霜降水澤枯,歲晚木葉落。——仇遠《予久客思歸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歸意濃·威鳳巢深林》

15、看松好待嚴霜降,試玉宜將烈火燒。——王禹偁《放言·賢人雖學心無悶》

16、霜降菊叢折,守根安可存。——蘇轍《和子瞻記夢二首》

17、霜降紅梨熟,柔柯已不勝。——蘇軾《梨》

18、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張九齡《秋晚登樓望南江入始興郡路》

19、淒清早霜降,淅瀝微風起。——白居易《玩止水》

20、微霜降而下淪兮,悼芳草之先蘦。——屈原《遠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