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請幫我找壹下大師的童心和愛心表現

請幫我找壹下大師的童心和愛心表現

分類: 文化/藝術

問題描述:

安徒生是偉大的文學家,愛因斯坦是卓越的科學家,壹些文章通過童心和愛心把這兩位不同領域的大師緊密地聯系在壹起。

除這兩位大師外,哪些大使具有類似的童心和愛心呢?簡述他們的童心和愛心的具體表現。

註意:1.安徒生和愛因斯坦除外。

2.字數不超過四行。

解析:

哲學大師的頑童天性?

金嶽霖:風流名士的灑脫 ***

摘自《國學大師養生智慧》

◆ 沒心沒肺,能吃能睡。

◆ 悠閑飄逸,平安長壽。

◆ 邏輯用腦。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因癡戀大才女林徽因女士因而終身未娶、被譽為中國哲學界第壹人的金嶽霖先生,因病於1984年10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虛歲。消息傳出,學界震痛,國家痛惜大師越來越少。壹般人更熟悉的只是這位風流名士和林徽因的美麗故事,其實不但他的愛情故事具有傳奇性,作為我國首屈壹指的哲學大師,金嶽霖先生的人生可謂壹個傳奇。

金嶽霖先生,字龍蓀,1895年8月26日生於湖南長沙,那天正巧是農歷七月初七,相傳金老的父親那天剛好從外面騎馬回家,途中遇到壹條大蛇橫在路中,金父便等蛇橫過路後才策馬而行。回家才知其夫人正要分娩,金父便決定:如果生下的是女孩就叫“巧巧”,若是男孩就取名“龍蓀”,這就是金嶽霖先生字的由來。金老的祖籍是浙江諸暨,由於他從不在公開場合提起自己具體籍貫,也未回過諸暨,所以壹般人都認為金老是長沙人。實際上,金老的父親原在諸暨,是清朝三品頂戴,曾為清盛宣懷尚書之部屬。太平天國時期為躲避戰禍,金父投奔了在湖南長沙的堂叔祖金兆基,此後便隨著張之洞創辦洋務實業,壹路青雲直上,先後擔任湖南省鐵路總辦和黑龍江省漠河金礦總辦。金嶽霖先生的母親唐淑賢夫人是湖南衡陽人,大家閨秀出身,不但賢惠能幹持家有方,而且非常善良;這種善良的個性對金老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金老兄弟七人,還有兩個姊妹,金老排在第七,很得父母的關愛。

在學術上金老成就斐然:他是中國現代擁有自己完整學術體系的少數哲學家之壹,憑著《論道》、《知識論》和《邏輯》三本著作,金老奠定了他在中國哲學界的泰鬥地位,其中《知識論》更在中國哲學史上首次構建了完整的知識論體系;同時金老也是世界公認的中國哲學家。按照中國另壹大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的說法,金老是中國第壹個真正懂得並引進近代邏輯學的人,也是使認識論和邏輯學在現代中國發達起來的第壹人;同時金老也是中國現代傑出的教育家,自1926年起金老到清華大學任教,當時清華大學哲學系只有他壹個老師,也只有壹個學生,號稱“壹師壹生壹系”。爾後的三十多年裏,他不但壹手辦起了清華大學哲學系,而且培養了這方面的許多大家,桃李滿天下。用金老同事汪子嵩先生的話說:“壹直到1952年,清華哲學系的學生都是金先生的學生,或是學生的學生。”

這樣壹位成就卓然的學術大師,生活中卻是壹個天真浪漫有如孩童,灑脫飄逸宛如名士,同時又飽含人生 *** 的怪人。人們津津樂道他日常生活中的各式各樣的奇聞佚事,他後半生的人生轉向,還有他的長壽。金老是“雙君子”:既有煙癮又有酒癮。根據他在回憶錄裏的文字,金老不但喝白酒、黃酒和啤酒,而且經常喝醉。他還說:

我從前是抽煙的。水煙抽過,不大喜歡。紙煙抽得最多,曾有癮。好的抽慣了,賤的簡直抽不得。鬥煙我很喜歡,並且把煙鬥作為美術品來欣賞。煙味最好的是雪茄。在德國,我曾抽過壹支巨大無比的雪茄,壹次抽完,醉了……我這個人從來樂觀,惟壹想“自尋短見”或“自了之”的時候,就是那壹次煙醉的時候。

壹個這樣喝酒抽煙的單身漢,還能享有高壽,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興趣。

壹、老頑童心態:長壽的秘方

◆ 所謂返老還童其實說的也是長壽秘訣,不想老,就得有顆天真的童心。

◆ 始終保持著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面對生活,這也是享有高壽的必要條件。

◆ 金老曾戲言青年時,即使耗子在邊上開運動會他也照睡不誤。

◆ 我的日常飲食,幾十年來都是壹葷壹素。

在熟悉金老的人眼中,大家非常壹致的壹個印象就是:金老是個孩子氣很重的人,像個頑童哲學家,即使到了晚年,金老依舊保持著天真漢的形象。金老早年留學英美,接受了西方哲學家的思想,在穿著和餐飲都比較紳士化,同時金老也特別富有西方紳士的幽默;加上他本人似乎天生的樂天知命與豁達勁,金老在朋友圈子中是個很受歡迎的樂觀派。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金老的言行更像壹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常使人忍俊不禁。他酷愛養犬鬥雞,並且安之若素地看著大鬥雞大模大樣地啄食桌上菜肴,與雞平等***餐。由於喜歡養鬥雞,金老對於中國各地的雞也頗有研究,其興趣和認真壹點也不亞於今天小孩的集郵癮。他認為鬥蛐蛐需要高度的技術、藝術和科學,他的屋角還擺著許多蛐蛐缸。他還喜歡上面有盤龍圖案、下面有海水圖案的清朝花衣,還對綢緞頗有研究,並建議國家恢復寧綢的生產。研究金老的學者們驚奇地發現:在他的邏輯和哲學天地裏,金老是邏輯思維異常清晰、哲理分析能力特別強的人;而壹旦離開這塊天地,金老則有如孩子般天真幼稚,同時又是十分真誠的天真。

1.天真真摯的童心

有位哲人說過,人壹出生就開始了死亡的旅途。所以人的衰老是無可避免的,但是人的心態很重要。當前流行壹句廣告詞:“20歲的人,60歲的心臟;60歲的人,20歲的心臟。”盡管這說的是心臟,但也可以看出心態對於生命的重要性。許多壽星雖年紀很大卻依舊談笑風生,笑口常開,走路健步如飛,比那些頹廢消沈的青年人看起來真的要年輕。所以俗話說青春常駐的秘密就是人老心不老,心態的衰老會以最快的速度反映在壹個人的面容和形態上。所謂返老還童其實說的也是長壽秘訣,不想老,就得有顆天真的童心。但是壹生要保持壹顆不老的童心並非輕而易舉的事。沒有豁達開闊的心境,沒有好奇的心思,沒有與人為善、不怕被騙被嘲笑的精神,壹般人到了中年後就堅持不了。而金老卻是壹生都像孩童壹樣堅守著自己的天真和真誠的美好個性。

金老這種個性也使他贏得許多朋友:學界的、賞畫的、玩蛐蛐的等,可謂三教九流無所不有。平時在金老院子裏面出出進進的人挺多,鄰家小孩見了金老都稱“金老頭兒”,金老不但不會生氣,還不時扮怪臉和他們打招呼。鬥雞比賽時,金老會到處搜羅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小孩子比賽。如果比輸了,他就把水果給小朋友,然後再去買。金老生前好友、國務院參事唐笙說:他這個人還是很有浪漫思想的,雖然不太說,在我小時候他就說,我不願跟那些太太們說這說那的,我還不如跟妳們孩子玩,他很有童心。

金老的侄子、北京大學教授金鼎漢眼中的金老更是個老小孩:他家裏面有幾個大箱子玩具,小孩子玩具,他平時有時自己玩,我的孩子去,我的孩子也玩,玩完以後就給我孩子壹樣玩具,妳拿走吧。

金老的頑童心更有讓人捧腹大笑的時候。據楊步偉先生記載金老在清華教書時,有壹天金老突然給楊先生電話說有十分要緊的事,請他趕緊到自己家裏壹趟。而楊先生問他發生什麽事時,金老無論如何不肯說;只催著楊先生趕緊來壹趟,還說越快越好,並承諾事情辦好了金老就請他吃烤鴨。楊先生是醫生,不知道金老葫蘆裏藏的是什麽藥,又怕是出了什麽緊要的事,他和趙元任先生將信將疑地到了金家。進門後楊先生才知道是金老養的雞出了問題。原來是金老經常餵魚肝油給雞吃,所以雞有十八磅之重,壹個蛋生了三天還不下來,楊先生知道後哭笑不得。由於雞蛋已有壹半懸在外面,楊先生壹下就掏出來了,金老對此卻贊嘆不已。為了表示慶賀,金老自然請他們去吃了烤鴨。

金老在對待許多具體問題上,他的思維方式是非常孩子式的,他自己也說過他的思維不能在活物上停留太久。而且由於長期和學術打交道,別人難免覺得金老書呆氣。有壹次毛主席對金老說:“金老,妳要多接觸接觸社會。”自此20世紀60年代末,在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就有了壹道奇特的風景線:壹位身穿長袍模樣奇特的老人,坐在壹輛平板三輪車上,饒有興致東張西望地看著熱鬧繁華的商店和熙熙攘攘的人流。原來金老自忖:自己已是將近八旬之人,又生活在北京,於是金老天真地認為要接觸社會就得到人多的地方去。所以他便和壹個蹬三輪的人約好,每天拉他到王府井去轉壹圈,當時街上不少人都看到這個怪老頭。

金老的天真可愛有時到了讓人覺得傻的地步。壹次哲學所的領導去看望他,並請他提要求。誰知金老不假思索就說:“我要錢。”然後掰著指頭說,我的《邏輯》不要錢,《論道》也沒要錢,但《知識論》壹定給錢。領導才知道金老指的是稿費,不免有點尷尬;倒是金老還沒搞明白,仍舊傻乎乎地說:“還是錢那個東西。”壹個在別人眼裏傻得有點可愛的老頭,卻是金老的生活本色。盡管他在學術上造詣很高,但是在生活中他不諳世故,不知道計較算計,他完全用他天真的為人處世對待這個世界。也許這樣生活金老會吃點虧,會遭受別人的譏諷,但是金老自己會覺得生活很開心輕松,這樣才會年輕才會長壽。

2.幽默樂觀的玩家

在壹般人來看,提起哲學就是深奧,說到哲學家就是看不明白的古董;而好高騖遠、老氣橫秋、冷漠奇怪這類形容詞也是專門留給哲學家的;所以很多人對哲學家敬而遠之,這樣愈益加深了人們對哲學所謂高深的誤解。像金老這樣的人,要說起他的研究,對常人而言是有點好高騖遠:他漫遊的不是雲端,也不是天邊,而是沒有邊界、超越時間的無限宇宙世界。但在生活中他腳踏實地,他對生活的感受力比常人更具體生動,並且特別。用時髦的話說,金老不僅是個幽默樂觀的搞笑派,而且是體驗生活的大玩家。他的幽默言行,令人捧腹贊嘆、拍掌稱妙;他的樂觀開闊,使人望洋興嘆自嘆弗如;他把養的鬥雞看作朋友與之壹起進餐,和他的大蛐蛐壹同進入夢鄉,還有他的客廳沙龍使人流連忘返。這樣會生活會找樂子的人,在生活中這樣開心的人,按照金老的邏輯來說,具備了長壽的必要條件。

金老家裏有個專門做飯的老王,由於金老喜好鬥蛐蛐,老王時常被叫去抓蛐蛐,家裏的蛐蛐罐都有壹大籮。金老在自己的回憶錄裏說:

鬥蛐蛐(或鬥蟋蟀)是中國歷史上人們廣泛地進行的遊戲。我參加過這種遊戲。這遊戲涉及高度的技術,藝術,科學。要把蛐蛐養好,鬥好,都需要有相當的科學。頭壹個好蛐蛐我聽見形容過的是萍鄉煤礦局的職員養的。當時有人形容它說:“它是烏鴉全身黑,好似恤侯張翼德,千員戰將不能當,大小三軍皆失色。”……在北京,頭壹次養蛐蛐就得到壹只紅芽黑蛐蛐。(這是不應該的,應該完全分量平等。)它不算大,只有九厘八。可是在試鬥的頭壹天,它壹口就打敗了壹個壹分重的翅子。不是亂鬥的話,這個蛐蛐是有相當好的前途的。次年又看見了壹只很美的蛐蛐,是壹個知識分子樣子的青年拿了壹只油光四射的黑蛐蛐,問我買不買,他要十五塊錢。我沒有買,我疑心那是壹條人工孵出來的蛐蛐。

金老的鬥雞也非常出名,他壹般只養大公雞。解放前,金老常去逛北京的廟會,有壹次便買了壹對黑山狼雞。養了差不多時間,公雞已經到了九斤四兩,母雞也過了九斤……冬天來了,我怕它們冷,找書作參考,書上說可以餵點魚肝油,我用蘸墨水筆的管子灌了它們壹管子的魚肝油,結果它們很快就在窩裏壽終。這是頭壹次養雞。到了昆明之後……我仍然買了壹只桃源的黃色毛腿公雞……這東西生來就是霸權主義者。這個黃公雞壹戰就把人家的柴公雞打敗了。從此小黃就在這村子裏稱霸起來了。我看這並不礙事。可是,謝家的人不同意。管家出來,壹棍子把小黃打死了。回到北京後,類似的經驗重復了壹次,又是我的公雞逞兇被人家打死了。

可見金老是不管什麽情況下都在堅持養雞,他在尋找生活的樂趣時,完全是我行我素,只要沒有犯法沒有傷害他人,這壹點值得借鑒,尤其是步入老年之人。人總是害怕孤單寂寞的,金老也不例外,但是壹直是單身的金老,除了盡可能地多和朋友相處,另外就是自己多找樂子。除了鬥雞和玩蛐蛐,金老的興趣非常廣泛;加上金老的幽默天賦,所以即使年紀大了他也沒有寂寞難耐、孤苦伶仃之感,而且始終保持著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面對生活,這也是享有高壽的必要條件。

《黃帝內經》說:“百病生於氣……喜則氣餒。”說明精神樂觀有利於氣血和暢,生機旺盛,從而有益於身心健康。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攝生詠》中也說:“安神宜悅樂,惜氣保和純。”清代名醫葉天士更認為,“心胸常開闊,年歲活壹百”。可見,情緒樂觀,笑顏常駐,笑口常開,是人體健康長壽不可缺少的條件。金老曾經說過他這壹生都是樂觀的,他也喜歡笑。他壹生衣食無憂,又始終是單身漢;不圖名不圖利,生活輕松;個性天真,這樣的人不樂觀才怪,即使到了高齡身體差了金老依舊是個樂天派。1982年,已是87歲高壽的金老身體每況愈下,但是據金老的學生回憶:

他每天還按規定的時間聽新聞廣播,看報紙。他埋怨保姆說:“我今天不高興。妳為什麽不按時叫我,我跟不上時間了。”他還 *** 地說:“這幾天我能從沙發,走到屋門了,又進了壹步。看來短時間死不了,我要看到‘四化’。”

除了樂觀,金老還特別幽默。幽默比笑話更需要更高品味修養,所以幽默需要後天的培養,但是金老好像在幽默這方面具有天賦,他的逗樂真是信手拈來,令人贊嘆。例如解放初期艾思奇先生到清華大學演講,他批判形式邏輯是偽科學。沒想到在下面聽講的金老帶頭鼓掌,艾先生有點意外但很高興。但是金老下來說:“艾先生講得好,因為他的話句句都符合形式邏輯。”

而金老在清華教書期間,制造的不少幽默更是成為眾人皆知的笑談。有段時間由於梅貽琦校長外出,他委托清華學務處陳岱孫先生代理校事。壹天,金老準備上廁所,卻發現手紙沒有了;金老卻並不著急找手紙,而是坐下來給陳先生寫了壹張紙條:

伏以臺端坐鎮,校長無此顧之憂,留守得人,同事感追隨之便。茲有求者,我沒有黃草紙了,請賜壹張,交由劉順帶到廁所,鄙人到那裏坐殿去也。

意即陳先生既然代理校事,就該解決問題。讀來實在讓人捧腹。而說到自己的客廳,金老戲謔道:“壹個光棍住在那樣幾間房子裏,應該說是很舒服的。如果說的是白天,那幾間房子確實舒服。到了晚上,特別是上床後,問題就不同了。只要燈壹滅,紙糊的頂棚上就好像萬馬奔騰起來,小耗子就開始它們的運動會了。好在那時候我正當壯年,床上壹倒,幾分鐘之後就睡著了。”

這種幽默是金老特有的長壽秘方。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的大腦皮層存在著“快樂中樞”,有趣和可笑的幽默,是其最佳的 *** 源之壹。“快樂中樞”接受適宜的 *** 後能夠呈興奮狀態,可以復制多種多樣美好的東西,在人的機體內發生壹場“生物化學暴風雨”,從而激活人體機能,消除生理疲勞和精神倦怠,改善體內循環,增進免疫能力。為此幽默可以看作人體的生理 *** 。同時幽默可以令人會心地笑,這樣能促進人體血液循環,調節血壓以及心臟,消除人的抑郁和緊張情緒,以此促進身心健康。而且具有幽默感的人,新陳代謝很旺盛,不但能增強抵抗力,而且延緩衰老,這就是科學家把“幽默”生動地比喻為“生理 *** ”的原因。老年人要想生活得愉快、健康長壽,應該學會幽默。

金老的幽默勁實在不小,連他自己的外表也不放過。能夠在自己身上找到幽默資料的人,是樂觀豁達、使人願意接近的人。由於眼睛不好怕光,壹般情況下不論何時何地,金老都會戴著遮陽帽,並且盡可能壓低帽檐當然不是為了擺酷,而頭只能微仰著。而眼睛的鏡片則像黑白無常壹樣兩種顏色。這種標誌式的造型使人覺得有點怪,對此金老自己對學生打趣說:

我年輕的時候眼睛不好,不好到什麽程度呢?因為我這個眼睛左眼近視800度,右眼遠視700度,結果來壹個汽車,我看到七八個,然後我就不知道該躲哪壹個了,可能七八個哪壹個都不是真的。

而每當給新學生上課,他的第壹句話總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並不是對妳們不尊重,請原諒。”金老的幽默經常是妙語連珠,令人佩服。抗日戰爭爆發之前,金老與梁思成夫婦在北京住前後院。他看到梁先生為了古建築上某個數據在房頂上上下下,就為他們夫婦特地做了壹副對聯:“梁上君子,林下美人。”“梁上君子”在這裏是反語正用十分貼切。所以梁先生很高興:“我就是要做‘梁上君子’,不然我怎麽才能打開壹條新的研究道路,豈不是紙上談兵了嗎?”可林徽因女士並不領情:“真討厭,什麽美人不美人,好像壹個女人沒有什麽可做似的。我還有好些事要做呢!”金老聽後,十分贊嘆連連鼓掌。

有時候,金老也玩點無關緊要的惡作劇逗笑。據金老好友陳公惠女士回憶,在美國留學時,壹次金老在回家路上遇到房東故德太太。細心的房東太太立刻發現,金老的臉色看起來不大愉快。房東太太很關心金老就問:“妳怎麽啦,有什麽不高興的事呢?”金老便有點委屈地說:“我在國內的女友來信要和我吹了。”然後頭也不回地跑到湖邊去,這下嚇壞了故德太太,生怕金老壹時意氣做傻事,忙找人去勸千萬要想開;而金老卻為自己編的小惡作劇樂得哈哈大笑。

不過金老的幽默玩笑大多還是用在好朋友身上,只是有時因朋友不能接受金老的玩笑,金老的幽默也有“碰壁”的時候。吳宓先生也是金老的好朋友。吳先生也是個勇敢的癡情人,他把自己的情詩發表在報紙上,其中有“吳宓苦愛毛彥文,三洲人士***驚聞”兩句。金老經常擔任調解人,這壹次別人又要金老去勸勸吳先生,幽默直率的金老就對吳先生說:妳的詩好不好我們不懂,但其中涉及毛彥文,這就不是公開發表的事情。這是私事情,不應該拿到報紙上宣傳。我們天天早晨上廁所,可我們並不為此宣傳。吳先生的個性和金老大相徑庭,這下不禁勃然大怒,拍著桌子就說:“我的愛情不是上廁所!”金老壹下也感覺自己話不大對,但是不知道怎麽解釋,就站著聽吳先生罵了半天。

當然這種情況是極少的,而且在我們今天看來,兩位癡情人的對白還是相當幽默的。幽默也無形中成了金老延年益壽的良方:它不但有益身心健康,而且能保持情緒樂觀,使人容易從不好的情緒中解脫出來,增強心理防禦能力。

3.飲食專家的好胃口

按照中國民間的說法,評價壹個人身體健康和長壽與否,主要標準是:“沒心沒肺,能吃能睡”。“沒心沒肺”說的是保持平和快樂的心態,不要斤斤計較,保持心理健康;“能吃能睡”壹是指食欲好,粗的淡的五谷雜糧葷素相宜;二是睡得香,想睡時能快速安穩入睡,睡眠時間適宜。實際上,這壹說法也符合醫學根據。能吃意味著腸胃吸收和消化功能好,能睡可以保證大腦充分休息,精力充沛。2002年,對南京市壹百多位百歲老人的調查也表明,老壽星長壽的***同點是:心態開朗,能吃能睡,起居生活富有規律。金老童心不老,心無城府,天真浪漫;金老曾戲言青年時,即使耗子在邊上開運動會他也照睡不誤,即使到了晚年他的睡眠功夫還是不錯。說起金老的能吃,使人聯想到金庸筆下的北丐洪七公和老頑童周伯通,洪七公會吃,周伯通會玩能吃;但金老不只是簡單地能玩會吃,而是品味不俗的飲食專家。他的回憶錄中提到飲食的很多,他非常贊同中國古人說的:“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留學回國後金老聘請了壹位會做西餐西點的廚師,每逢金老的周末沙龍,金老都會給大家提供按他要求制作的咖啡和冰激淩。當時清華還有“金嶽霖餅幹”,因為那時清華附近買不到點心,大家都是找金老的廚師定做餅幹,故有此美名。可見,金老對於中西飲食很有研究。

飲食是大家所關心的,也是大家所經常談論的。我第壹次出國(那時叫“出洋”)後,也和其他的青年壹樣感到洋飯難吃,星期六晚上總要到中國飯館去“過癮”。可是,吃洋飯不到半年,好些人都長胖了。這就是說味不行,營養還是好的。其實也不只是營養而已。英法德意美的夥食都有專長。比較起來法國最突出……我只會吃菜,不會做菜,烹飪這壹藝術無法談論……西菜的主要手術是烤,中菜的長處很多,但是別於西菜的手術是炒。

比較的結果,金老在他的回憶錄裏認真下了結論:“中國菜,世界第壹。”因為他品得更多的是中國美味。說起湘菜、粵菜、北京菜、川菜,金老說得頭頭是道;提起湖南的臘肉、雞油冬筍泥,還有魚翅龍蝦、烤乳豬……金老這個美食家更是如數家珍。金老還常在朋友家吃飯,他誇陳公惠女士手藝好,說她做的紅燒魚和白斬雞非常好吃,還說陳夫人還很擅長煮雞蛋。就蛋白來說,有似豆腐腦;就蛋黃說,它既不是液體,因為它不流;也不完全是固體,因為它不硬;看著是壹個小紅球;吃起來,其味之美,無與倫比……張奚若家有時可以吃到綠面條。這東西是美味。面條是綠色的,裏面有菠菜汁,面揉得很緊,煮的時間也不長因此吃起來有嚼頭,要用牙齒咬著吃,吃起來配上壹兩大勺肉末,味道美得很。

不過金老個人的興趣主要蔬菜和水果。金老在回憶錄裏說:“我的日常飲食,幾十年來都是壹葷壹素。”這是非常營養科學的飲食搭配,因為長期只吃素食的話,容易造成營養偏差。梁漱溟先生雖然說大半生茹素,但實際上他長期食用的雞蛋、牛奶等是葷食營養的替代品。總之葷素相宜,才能營養均衡。當然,葷食可以適度少吃壹點。金老特別喜歡吃胡蘿蔔絲和絲瓜湯,他說自己喜歡吃炒菜的甜,他欣賞夾雜在別的東西裏的甜。他最喜歡吃的水果是“大李子”,他在美國時吃過壹次盡管非常貴,在山東吃過壹次,所以他說:“我最愛吃的水果,我壹生只吃過兩次,小時吃的不算。”其次他喜歡芒果、荔枝,白皮白肉白子的三白西瓜,還有蘭州甜瓜。他特別喜歡清香而甜的水果。

關鍵詞:快樂中樞 生理 ***

二、名士遺風:快樂的單身漢

◆金老並不執著於愛情的結果,所以單身和這種超然的心態,反而有利於金老的延年益壽。

◆只有能從名利圈裏走出來的人,才不會為名利糾纏,才能活得輕松,這也是長壽的必要條件之壹。

還在清華念書時,金老就做過報刊編委,參加過業余的攝影社,還和著名話劇家洪深演過話劇。1914年金老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先在美國攻讀了學士和碩士學位,又在英國倫敦大學和劍橋學習,爾後又在歐洲各國遊學;前後***計11年,直到1925年回國在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任教。可以說金老飽受歐美風雨之沐浴:不但在思想受到的影響頗大,而且生活方式也比較西化,例如喜歡喝咖啡。金老身高壹米八,西裝革履,腰板筆挺,儀表堂堂,加上說話幽默風趣,非常有紳士氣度,熟悉金老的朋友和學生對此都印象深刻。金老有時會穿著非常醒目的夾克衫(那時穿的人很少,尤其是教授),由於眼睛不大好,他戴著帽子微仰著腦袋,走路則難免有點深壹腳淺壹腳,但是皮鞋上永遠不會有灰塵;如果是夏天穿短褲,他會和西方的紳士壹樣配上長筒襪。

可是金老也有非常不紳士的時候:有時他在西裝外套長袍子,戴八路軍的棉帽;他孩子氣很重,鬥雞玩蛐蛐,和小孩嬉鬧;他喜歡我行我素,反感做官而且覺得“很虧”,因為“與其做官,不如開剃頭店,與其在部裏拍馬,不如在水果攤子上唱歌”;他喜歡研究古樹,對於花卉興趣盎然,他說自己最喜歡的花之壹是梔子花;除此之外他還有不少怪動作。

金老看了不少小說,既有西方的如普魯斯特、福爾摩斯等,還有中國的武俠小說,如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因此壹次被沈從文先生拉去給學生講文學,題目是《小說和哲學》。金老講了半天,最後說小說和哲學沒有關系。有學生問《紅樓夢》又怎麽解釋,金老卻說:“紅樓夢裏的哲學不是哲學。”說到這金老忽然停下來說:“對不起,我這裏有個小動物。”他把右手伸進後脖頸,居然弄出來壹只跳蚤!學生們都很吃驚,金老卻把跳蚤捏在手指裏得意地欣賞!這種舉止使人想到晉代名士嵇康。

難怪金老的好友馮友蘭先生說金老像嵇康壹樣,“越名教而任自然”,天真浪漫率性而行;思想清楚,邏輯性強;欣賞藝術,審美感高。金老自己也說:就我個人說,我是在抽象方面思想能夠相當精細而在人與人之間情感百分粗疏的人,在行為上難免不懂規矩,不守章法,不顧人情,不習世故,因此在生活上難免橫沖壹陣,直撞壹陣。的確,金老很有名士遺風,他終身未娶,無兒無女卻自得其樂,沒有家庭的羈絆,所以他能來去自由,灑脫人生;他把不能實現的愛情珍藏於心,而代之以濃厚的友情,無親勝有親,他壹生都活在親情裏;在世俗名利上,他與世無爭如閑雲野鶴,因此不會為生活所累;所以金老活得悠閑飄逸,平安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