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美食:鄉愁的源頭

美食:鄉愁的源頭

有人說,所謂鄉愁,還不是因為饞。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句話確實很對,至少,每次我想起那個遠在千裏之外的故鄉,除了連綿起伏的群山外,就是各種各樣的美食,尤其是只在老家才能吃到的地道食品,比如糍粑。

糍粑在很多地方都有,但每個地方的做法不壹樣。我吃過很多地方的糍粑,但最愛還是故鄉的。

我的故鄉在湖南邵陽,靠近湘西,糍粑的做法和吃法也和湘西土家類似,壹般都是臘月二十八左右舂糍粑。

小時候,特別喜歡舂糍粑,因為我喜歡吃剛蒸好的糯米飯。那時候,我家吃的大米都是自家田裏種的,為保證壹年的糧食,糯米只會種很小的壹塊田,所以平常幾乎是吃不到糯米的,只有到舂糍粑的時候,才能吃夠痛快。

依稀記得,每次舂糍粑,都是全家總動員。

先是女士們上陣,糯米洗好瀝幹,家裏最大的鐵鍋裏加入適量的清水,鍋上放置壹個木甑,待水燒開後再將米倒進木甑中用火將糯米蒸熟,這時候就可以吃香噴噴的糯米飯啦(可惜每次媽媽都不讓我多吃,當然我每次都會偷偷多吃壹點),之後將蒸熟的糯米置入洗好的石臼中(也可以加入紅薯、紅豆等其他材料做成口味不同的糍粑)。

然後,就到漢子們表現的時候了,壹人壹根木槌,妳壹下我壹下,使勁將石臼中的糯米趁熱搗爛,不時用木槌將糍粑撬起翻動,直至最後成壹團粑粑。這不僅需要好的體力,還是個技術活,而且還考驗兩個人的默契。

最後,便是壹家老小捏糍粑了。將舂好的糯米飯從石臼中倒出來,放在竹制的容器裏,壹家子圍著方桌,壹人扯壹綹糍粑捏起來,待糍粑捏好後,再放入木制的模具裏反扣在桌子上,再蓋上紅印戳,糍粑就算是完成了。

當然,捏糍粑那是個技術活,大人們捏起來輕而易舉,而孩子們學好久後不但捏不圓,而且半天還捏不好壹個。最讓大人們無語的是,貪吃的孩子們總是乘大人不註意偷吃剛捏好還溫熱柔軟的糍粑,記得某年老弟壹口氣吃了好幾個,驚呆了壹屋子人。

軟糯的糍粑在通風的屋裏晾上幾天就會變硬,這時候就可以吃了。

糍粑的吃法有很多種,可以直接在炭火上烤熟,也可以切成小塊和甜酒壹起煮,還可以用油煎成餅狀。

直接在炭火上烤很考驗耐心,火不能太大,要不時地翻烤,不然很容易烤糊。

和甜酒壹起煮最簡單,可以適當添加雞蛋等。

油煎的會比較膩,也要用小火煎,不斷翻面。

其實,我家裏已經有十多年沒有舂糍粑了,但每年總會有親戚送些來,也會在集市買上壹些,所以每次回家我總會吃上幾個,也會帶幾個外出,以解鄉愁,哦,不,應該說解饞更合適。

——2016.3.9,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