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端午吃麥餅作文500字

端午吃麥餅作文500字

端午吃麥餅

 問起溫嶺人對端午節的印象時,相信絕大多數人會說起吃麥餅。端午就得吃麥餅,這似乎已是溫嶺人的***識。端午節,在溫嶺可說就是麥餅節了。

如1992年版《溫嶺縣誌?歲時習俗》壹節中記載:“端午,家家食麥餅,飲雄黃酒……少數人家於是日吃粽子。”

臺北市溫嶺同鄉會編印的《溫嶺縣續誌稿?俗尚》在記載端午習俗時這樣寫道:“吃麥餅:重午,新麥早已登場,氣候溫暖,應節食品,麥餅最為適宜,配以雄黃燒酒,又易消化,所以無家不食,而宴客亦以麥餅也。端午節,亦可稱為麥餅節,食粽者甚少。”

溫嶺近代名醫趙立民在《好事近》壹詞中,曾形象記錄了舊時溫嶺端午節家家做麥餅的盛況: “端節又來臨,喜氣彌漫墟落。爐竈香騰麥餅,冒炊煙椽角。”不過,現在人們多燒的是液化氣,“冒炊煙椽角”的景象是難以看到了;現在不少人還習慣於在街上買麥餅,自家“爐竈香騰麥餅”的景象,也為數不多了。

做好了麥餅,還得準備餡頭。溫嶺人所吃的麥餅餡頭,視家境好壞跟個人喜歡而定,豬肉、豬肝、綠豆芽、炒蛋、豆腐幹、土豆、蘿蔔、蝦、鯧魚、蠣肉餅(嶴環人的特色餡頭)、黃鱔、茭白、墨魚、彈塗魚、鹹菜、炒面、洋蔥……關於這餡頭,石塘人則有說法,叫作“無魚不鮮,無肉不油,無蛋不香,無綠豆芽不松”,可謂是深得其中三味。

吃麥餅時,每人將壹張烙好的麥餅在桌上平鋪開,然後各人根據自己喜好選擇餡頭的搭配組合,將餡頭放在麥餅上,再包卷成麥餅筒吃就行了。

也有壹些人選擇在端午節這壹天吃拭餅,拭餅做法比麥餅簡單些,不需采摘苧葉或“地莓”,只要將麥粉調成糊狀,主婦用手抓壹面團在平底煎盤上塗拭成圓餅狀,兩面烤熟即可包餡頭。

吃麥餅習俗裏的傳統情誼

作為壹種鄉土美食,麥餅是如此的美味,因此,除了日常家庭食用之外,在溫嶺的不少酒店,麥餅也作為壹種常備點心供應了,壹般都是包好切成兩段供賓客食用。

在近幾年溫嶺舉行的鄰居節活動中,吃麥餅也常是各個社區鄰居節重要活動之壹,社區居民聚在壹起做麥餅,然後左鄰右舍壹起品嘗可口的溫嶺麥餅,其樂也融融。

這叫人不由想起壹則逸事來:清道光進士黃壺舟先生(今溫嶺石橋頭鎮人,曾擔任橫峰宗文書院的首任山長)在他的詩集《聽松小隱詩鈔》中寫到麥餅:“春秋佳日固瀟灑,暑中小住寧非佳。鄰翁小饋餅卷麥,家人馳送盤登鮭。”這首詩中雖沒有明確寫明是否端午的麥餅,但可看出,溫嶺人吃麥餅還註重鄰裏情,原來早就有這壹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