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陽春,經濟雖落後,但地方特色小吃確實不錯。
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壹下吧。
豬腸碌 壹種用米漿做的腸粉卷,裏面餡料有花生蒜蓉或芽菜類,外面撒上芝麻,爽滑可口,鹹香美味,是非常受歡迎的早點宵夜。
葉貼 糯米做的壹種蒸餅,因為做成餅狀之後放在壹種植物葉子上面蒸熟而得名。
有甜鹹之分,甜的壹般用紅糖和綠豆做餡,鹹的是爆香蒜蓉和花生蓉做餡。這個鹹甜黨不用爭了,各取所需。
缽仔糕 將研磨的米漿裝在缽仔裏蒸熟,用爆香的蒜油和醬油調味,上面撒上炒香磨碎的花生,嗯!簡單又美味!
鹹湯圓 糯米粉做的圓子,裏面沒餡料的哦。壹般下油鍋爆香姜蒜,依次放入瘦肉粒、蝦米、瑤柱、蘿蔔粒翻炒,之後放水和下湯圓,等水開湯圓熟再依據口味放蔥花或香菜末調味就OK啦。
這種湯圓不像有餡料的甜湯圓吃幾個就膩了,我吃鹹湯圓可以吃飽不用吃飯哦。
糯米糍 這個糯米糍和壹般糕點做法不壹樣,它是用開水加白糖和糯米粉的。和好的粉團已經是熟的了,只要做成壹個個裏面放熟的豆沙餡或花生芝麻餡就可以吃了。吃起來軟糯香甜,回味無窮。
裹粽 陽春的粽子可不是其他地方的妖艷賤貨可比的。其他地方用蘆葉或荷葉包,陽春用假菠蘿的葉子包粽子;這種葉子兩邊和中間都有刺,處理起來比較麻煩,但包的粽子棱角分明,結實不進水,因為我們的粽子是用壹個大鍋放水裏煲七、八個小時才熟的(其他地方的粽子是蒸熟的)。
也有甜鹹粽之分,鹹肉粽裏面有綠豆,紅豆,蛋黃,五花肉的最好吃了。
哎!真想念家鄉的小吃呀!
我是陜西鹹陽人,不管每次到外地哪去,都會想念我的家鄉,尤其是在外地吃不慣當地小吃的時候,就會更惦記我家鄉的 美食 。
喜歡的家鄉小吃有
1.乾縣豆腐腦和鍋盔醬辣子,豆腐湯,油茶麻花,肉丸胡辣湯,老漢喜,鍋盔牙子。
2.油潑面,biang biang面,箸頭面,臊子面,老鴰撒(比疙瘩湯的面疙瘩大)烙面,饸饹面,燴面片,燴麻食,攪團。
3.辣子蒜羊血,羊肉泡,葫蘆頭泡饃,蓼花糖,涼皮。
以上都是我比較喜歡吃的,尤其是biang biang面最讓我欲罷不能,biang biang面是鹹陽特色,手工拉成長寬厚的面條,在制作過程中有biang、biang的聲音響,因此而得的名字。以前聽姥姥說過這麽壹句話“門簾掛個席片子,屋裏吃著biangbiang子”壹直記憶猶新[呲牙][呲牙][呲牙]
家鄉貴州, 美食 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就是辣椒,沒有辣椒都覺得食物沒有味道。比較出名的小吃有牛肉粉、羊肉粉這些。比較特殊的是,同樣的是牛肉粉或者羊肉粉,在貴州境內由於地域的不同,不同地方口味不同。
另外,貴州面食也比較有特色,比如遵義的豆花面,貴陽的腸旺面、畢節的燃面等等,當然面的種類,省會貴陽是最多的,還有開水面、豬腳面、鴨塊面、大排面、雞絲豆花面等等。
普遍食酸也是貴州的壹大特色,所以貴州人普遍喜歡吃酸菜豆米,酸湯魚火鍋更是成為貴州最有名的火鍋之壹。
辣子雞火鍋,幹鍋牛肉火鍋等,可以說是辣椒與肉香的完美碰撞,吃起來麻辣鮮香,讓人欲罷不能。
蘸水是貴州的壹大特色,無論是吃火鍋,還是吃素菜,都不能少了蘸水,而蘸水的做法在貴州也有無數種,辣椒是必備元素,其他的還會加入水豆豉或者豆腐乳等等。
美食 總是壹個地方有壹個地方的特色,就拿貴州來說,雖然大體飲食習慣相同,但各地市又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非親身感受不能充分體會。再者我壹直認為壹個省壹個地區的 美食 決不是幾百字的文字就能描述完的。
薯粉果呀,超級好吃
來自我們大潮汕的特色小吃
皮薄非常有嚼勁,透明,足料
坐標山東荷澤,地處河南、江蘇、山東三省的交界地;雖然這裏並非我的第壹故鄉,不過既然定居在此,大概也是能叫做家鄉的吧!
這裏只是個小城,小吃卻很多,就那麽巧的我家小區後面便有壹條不大不小的小吃街, 糖糕、麻團、吊爐燒餅、油酥燒餅、肉夾饃、羊油餅、羊肉餅、驢肉火燒、雞蛋煎餅、雜糧煎餅、雞蛋灌餅、手抓餅、醬香餅、水煎包、蒸包、蒸餃、胡辣湯、白粥(此白粥可不是我們平常喝的米粥哈)、鹹豆沫、烤魷魚、烤面筋等,還有 各種油炸、燒烤就不用講了。雖然沒有大城市裏的花樣多,但絕對是對當地人喜愛的小吃類概總了。
Δ 上圖為正在出鍋的水煎包
雞蛋煎餅、雜糧煎餅、雞蛋灌餅、手抓餅、醬香餅、水煎包、蒸包、蒸餃、胡辣湯這些在大部分北方城市大概都是比較普遍的;甚至有些在南方城市也很受歡迎。
Δ 上圖為胡辣湯
烤魷魚,烤面筋這些燒烤,油炸類則是更普通了,隨便壹條小吃街,好像都有的呀。
仔細想想,若壹定要代表這個城市的小吃,那必然是這個小城獨特的。這裏的人酷愛喝羊湯,過年的時候會殺頭羊, 羊油餅便是那個獨特的小吃。
羊油餅顧名思義便是用羊油做的薄餅,看起來紅彤彤的,吃起來有些膻味,有些人第壹次吃的可能會不太習慣,喜歡它的人卻是隔壹段時間不吃就想得慌。4元錢可以買壹張餅。
還有燒餅,在其他城市類似的是比較少的,這裏光燒餅就有好幾種, 以吊爐燒餅 最常見,其次是油酥燒餅。
Δ 上圖為吊爐燒餅
再來說獨屬於這個城市的湯,要算白粥和鹹豆沫。
這裏的白粥可不是我們平常喝的米粥,而是用大豆、小米浸泡磨漿後,按壹定比例,小火熬制而成 。粥為白色,口感單純,卻又很是香濃,豆媽自己從頭到尾做過壹次,非常麻煩,幸好這裏大街小巷都有許多賣白粥的,想喝的話非常容易買到, 2元錢就可以買壹大碗,絕對是家喻戶曉的家常小吃 。
除了白粥,另壹個 常見又獨特的就是鹹豆沫 ,也是我非常喜歡的,這個做起來容易,不僅街頭賣的多,飯店裏也有賣,自己在家也容易做,所用到的是小米、大豆、花生米,熬好後,加上壹些青菜煮好就可以了。口感鹹香,怎麽喝都不會膩哦~
Δ 上圖為鹹豆沫
深受當地人喜歡的小吃,自然才能賣得紅火,經久而不衰,慢慢的也變成了經典。這些小吃無論從價格還是口感來講,它們都是那樣的平常但又是那麽的與眾不同,如果您來荷澤旅行,別忘了來嘗壹嘗這些小吃,吃到地道的味道,才能不虛此行……
豆媽,分享簡單又好吃的糕點、早餐、家常菜;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關註我哦~
我們甘肅天水,有壹道 美食 ,名叫呱呱!那把人香的,壹想起呱呱,口水直接掉手機屏上了!
天水呱呱是壹種甘肅天水的漢族傳統風味小吃,被譽為“秦州第壹 美食 ”。相傳起源於漢代。是用當地特產的壹種被稱作蕎麥的澱粉制作的。以香、辣、綿、軟著稱。壹碗呱呱勾起了天水人多少思鄉的情緒。像蘭州人吃牛肉面壹樣早點吃呱呱已成為古城天水壹道獨特而溫馨的風景和記憶。香辣的呱呱就著酥軟的豬油盒子,在加上壹碗汁濃仁脆的油茶,便是秦州人最為愜意的 美食 。
在濟南我認為油旋是最好吃的小吃,壹口下去酥軟可口,美味留香。只是油旋同其它傳統 美食 壹樣,因做工考究,成本太高,商家生產的積極性不高。當然,關鍵因素還是正宗技師後繼無人,面臨工藝失傳的尷尬境地。
大家好,我是老沈家常 美食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妳喜歡的家鄉小吃是什麽?我是湖南人,家鄉小吃很多,非常好吃。我喜歡的家鄉小吃當屬常德牛肉米粉,還有長沙臭豆腐和長沙糖油粑粑,下面分享給大家
常德牛肉米粉,味道鮮美,香滑不油,米粉色澤晶瑩,牛肉鮮嫩,醇香撲鼻,垂涎生津,米粉筋道爽滑,讓人越吃越想吃。
米粉是用本地大米,經過特殊工藝加工而成,潔白圓潤,細長柔韌,只要用開水燙熱,加上佐料,加入牛肉原湯,澆上澆頭即可食用,風味絕佳。牛肉是大廚經過精心烹飪而成,香辣可口,香味醇厚,越嚼越香。湯是用牛肉和牛筒子骨,加入獨特的香料熬制而成的原湯,香味濃郁。本地人早歺的首選就是常德牛肉米粉,忙碌的壹天就是從嗦上壹碗米粉開始的
長沙臭豆腐聞名全國,基本上全國各地都有售賣。長沙臭豆腐聞起來稍臭,吃起來特香,深受人們的喜愛,只要吃上壹口,獨特的風味立馬沖擊妳的味蕾,吃了還想吃,根本停不下來
長沙臭豆腐是用老豆腐,經過特制的鹵水,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臭水浸泡而成,顏色發黑,有壹股淡淡的特殊臭味,正是這股特殊的臭味,才深受人們的厚愛。浸泡好的臭豆腐幹還要進行油炸,炸至浮出油面,兩面略鼓起就可以出鍋了。這時候拿上壹根筷子,將臭豆腐中間插壹個孔,方便入味。另外用壹個碗,放入姜末,蒜泥,小米椒粒,香菜末,鹽,味精,生抽,香醋,紅油,芝麻油攪勻成醬汁。此時夾起壹塊臭豆腐,蘸上醬汁,就可以狠狠地享用了,哈哈,別提有多美味了
長沙糖油粑粑,是用糯米粉加入適量清水揉和成團,分成小劑子,先搓成圓形,然後壓扁成粑粑,鍋裏放入適量油,待粑粑兩面煎成金黃色,此時倒入事先準備好的紅糖水(不要用白糖水),鍋裏的油馬上與紅糖水融合,不斷地起泡,這時用鍋鏟不停地翻動,讓每個粑粑均勻地裹上糖漿,粑粑會逐漸變軟,上色,變得油光發亮,就可以出鍋享用了。夾上壹塊糖油粑粑,先舔上壹口,再迫不及待地塞入嘴中,壹邊咬咬咬,壹邊舌頭不停攪動,翻滾,那種香甜軟糯的感覺,真是太享受,太美味了
糖炒粟子,煎餅卷大蔥,麻辣香鍋,糖葫蘆,白菜,豆腐,水這些都是泰山 旅遊 景點的特色小吃,,,
本人是湖南人,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壹句話叫“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今天我給大家介紹壹下我的老家——湖南的特色小吃,看看湖南人有多不怕辣。
長沙臭豆腐 :是湖南省長沙市的壹道傳統特色小吃,屬於湘菜,該小吃又被長沙當地人成為臭幹子;其色墨黑,外焦裏嫩,鮮而香辣, 焦脆而不糊、細嫩而不膩。臭豆腐雖小,但制作流程卻比較復雜,壹般經過油炸、加鹵和發酵等幾道程序,在整個制作過程中,要求壹直在自然條件下進行,對溫度和濕度的要求非常高。它的原料豆腐幹本來就是營養價值很高的豆制品,蛋白質含量達15%—20%,與肉類相當,同時含有豐富的鈣質。經過發酵後,蛋白質分解為各種氨基酸,又產生了酵母等物質,所以有增進食欲,促進消化的功效。臭豆腐乳其飽和脂肪含量很低,又不含膽固醇,還含有大豆中特有的保健成分——大豆異黃酮。
1.制豆腐:將黃豆用水泡發,泡好後用清水洗凈,換入清水20~25kg,用石磨磨成稀糊,再加入與稀糊同樣多的溫水拌勻,裝入布袋內,用力把漿汁擠出,再在豆渣內對入沸水拌勻後再擠,如此連續豆渣不沾手,豆漿已擠完時,撇去泡沫,將漿汁入鍋用大火燒開,倒入缸內,加進石膏汁,邊加邊用木棍攪動,約攪15~20轉後,可滴上少許水,如與漿混合,表示石膏汁不夠,須再加進壹些石膏汁再攪。如所滴入的水沒有同漿混合,約過20min後即成為豆腐腦。將豆腐腦舀入木盒內,蓋上木板,壓上重石塊,壓去水分,即成豆腐
2.鹵水制法:以用豆豉2.5kg為標準計算,須加清水15kg燒開,過濾後,在汁水內加堿1500g浸泡半個月左右,每天攪動1次,發酵後即成鹵水
3.油炸臭豆腐:將青礬放入桶內,倒入沸水用棍子攪開,放入豆腐浸泡2h左右,撈出豆腐冷卻。然後將豆腐放入鹵水內浸泡,春、秋季約需3~5個h,夏季約浸泡2h左右,冬季約需6~10個h,泡好後取出,用冷開水略洗,瀝幹水分,再將茶油全部倒入鍋內燒紅,放入豆腐用小火炸約5min,壹待焦黃,即撈出放入盤內,用筷子在豆腐中間鉆壹個洞,將辣椒油、醬油、麻油倒在壹起調勻,放在豆腐洞裏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