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和父母三觀不合,我該怎麽辦?

和父母三觀不合,我該怎麽辦?

記得有壹次買了壹條破洞牛仔褲穿回家,我媽壹臉詫異,問我是不是沒錢了,怎麽褲子破了還舍不得扔。在我看來,這是時尚;在我媽看來,這是沒錢買不起新的褲子。更別說讓父母欣賞時尚大牌出的限量款的購物袋,在他們看來,這就是普普通通的放東西的袋子,還賣這麽貴,簡直不可理喻。這就是差距。

由於成長環境不同,父母跟我的三觀不壹樣,是壹件很正常的事情。

在我們父母成長的那個年代,物質還比較匱乏,買東西還要憑票,能吃飽穿暖實在是壹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在我們生活的年代,隨著生產效率的提高,物質資源變得非常豐富,大部分家庭不再會為吃不飽穿不暖而發愁。我們的追求從吃飽穿暖轉向要吃的好、穿的好看。在不同的環境成長起來的我們,對事情的看法自然也會不壹樣。

那面對父母的三觀不壹致,我們該怎麽辦呢?

1、換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換位思考,去了解他們那個年代的生活,聽他們講小時候的故事,從而能夠理解他們為什麽會產生這樣的想法。

2、求同存異。雖然跟父母在壹些事情上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多溝通,我們總是可以找到壹些意見相同的話題。

3、施加影響。多帶同學、朋友來家裏玩,讓父母看看妳的同學、朋友他們的想法是怎麽樣的,從而能夠讓父母更加理解妳,說不定妳父母的觀念也會逐漸向妳們靠攏。

這是很正常的。現在基本上沒多少父母和孩子三觀和的。

三年隔壹代溝,父母和孩子確實相差了很大代溝。父母他們大部分已經三四十歲了,他們那個年代的生活基本上都是比較苦比較累的。所以在他們看來生活最好是要過得安定壹點平穩壹點才好。這就不難理解現在有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是醫生或者是老師了。當然我也被這樣要求了。

父母親與我們從小生長的社會環境都不同所以接觸的社會思想也不同。而且大部分的父親在家裏面都是比較有權威的,因為在以前那個社會是父系社會,男人大部分會有大男子主義,而且重男輕女的思想也比較重,所以基本上他們那個年代孩子都比較多。

21世紀新鮮事物比較多對於過心的東西他們其實並不了解所以也不想讓妳去觸碰。而且父母的生活已經過了大半輩子了他們想要的並不是我們現在想要的所以我們也要偶爾的換位思考壹下。但是不管怎麽樣父母怎樣還是為了孩子好的。所以還是要多多理解了。

這是壹件很正常的事情,哪怕我現在已經在上大學了,我爸媽對我也還是壹樣的不包容與不理解。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我是這麽看待的。首先是反思壹下自己的原因,比如我吧。說實話我從小就不是讓爸媽省心的人,因為在他們的眼裏,我老是不懂事,(但是說白了他們也沒有參與過我的童年,可能他們連我怎麽活這麽大的都不知道),而且因為我比較宅,基本上都不出去走動,所以連壹些人情世故都不太懂。

所以有的時候做的事情在我爸媽看來就是特別沒有禮貌的事,即使在我看來那是壹件小事,但是在我爸媽眼裏,那就是壹件不得了的大事,所以我們也經常會為了所謂的“禮貌”與“不禮貌”這樣的事情吵架。

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現在生活的年代跟我們爸媽生活的年代相比實在是幸福太多太多了。可能妳覺得妳現在的家庭比不上妳身邊的誰誰誰,但是妳要想壹下,哪怕妳現在過得再慘,三十年前妳的爸媽過得比妳還要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的時候他們可以為了壹件特別微不足道的事情跟妳吵架。

因為在妳看來可能是壹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就拿我來說,我覺得美甲對我來說就是壹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但是在我媽看來,這就是壹件不務正業的事,因為她覺得我現在既然是在上學就要好好地學習,不要去管壹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雖然我很多時候都會覺得特別無語,但是沒辦法,畢竟這是妳的爸媽,我能想到的唯壹解決方式就是,跟他們發生分歧的時候,盡量不說話,反正罵就罵唄,罵完了就相安無事了。

父母三觀和子女的不壹樣其實是壹件很正常不過的事情。哪怕在我的家庭,也是如此。因為妳們之間整整隔著二三十年的距離,難免有對某件事物不同的看法。人的看法如果都是相同的,那麽這個生活多無趣。正是因為有了壹個個個性豐富的個體存在,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表達自己不同的想法,這個世界才會有這樣的活力。想象壹下古時候的百家爭鳴,湧現出的許許多多的思想,都是不盡相同的。思想的碰撞擦出來的火花是無比的美妙。

其實妳大可不必多惱,若果妳的父母的三觀並非扭曲的或者是危害到生命的,讓他們存在又怎麽樣呢?其實妳是無法強行扭轉別人的三觀的,不然帶來的只有矛盾。或者妳想改變他們,那只有不斷的在潛意默化之中影響他們,讓他們明白妳的想法,然後再去改變他們。

還有,妳要搞清楚自己的三觀是否符合當代社會對人的標準,再去影響別人,不然,連自己的都是錯的,更毋論改變他們。我建議妳大可以抽出許多空來去和他們聊聊天,不要害怕意見不同的導致的聊天的崩盤,這其實是談話必經的壹個過程。和他們坦誠的談壹次妳的想法,註意要坦誠,永遠不要藏著掖著。還有就是堅持自己意見或者想法,他們看到,也會最終被這種堅定打動。

三觀不合不可怕,可怕的其實是三觀不正。

那句話,妳爸終究是妳爸。其實很多事情不是三觀不壹樣,就是看法不同而已。對於我們這些做晚輩的,不是很有必要去糾正的時候,我們只要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就好了。其實事情做成什麽樣子都是沒有什麽大不了的,重要是他們看到妳聽話,而且願意和他們壹起交流去做事情。

再者,很多三觀不合的情況就是面對著跨時代的性的倆代人群眾。就像是我叔叔輩的人,他們的上壹代的人都是農村出生,很多事情都是老人家的見解和他們不壹樣。甚至妳學到了新知識還要藏著掖著壹點,面對著這些事情的時候,都是需要考慮到做事和說話的方式。就像是我叔叔這輩的人,讀了書回來,說家裏面下地的方式有點不對,什麽播種和收割等等都是可以改進的。

但是老壹輩的人就是覺得,這是以前的手段,妳就是靠著這個養大的。現在出去了幾個月就要開始教育老人了?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都是知道自己是對的,但是我們也要考慮到別人的感受。

面對家裏人的三觀不合,我們更多的是去了解他們的想法。其實很多事情都是考慮的方向不壹樣,他們可能考慮的是經濟實惠,但是我是考慮怎麽用長久。他們的很多思想都是需要去慢慢改變的,就像是現在的網絡變快了,我們就會發現很多事情是他們需要慢慢去學的,所以在面對他們的疑惑和壹些反對的時候,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告訴他們。

妳和妳父母的三觀不壹樣很正常。在開明的父母,都是會和兒女有代溝的。因為生活的年代不同。成長的環境也不同。所以造成三觀不同,這並不意外。

我和妳有類似的經歷。那就是我和我的父母三觀嚴重不合。並且我和我的父親性格卻極度相似。都是非常倔強的類型。所以在生活中很難相處。

因為三觀不合,因為性格倔強。導致了我們聊什麽都聊不下去。我父母是喜歡安逸的類型。而我喜歡精彩。我覺得我的人生不應該平庸。但我的父母都覺得我們是小人物。能怎麽樣呢?

所以每次我在外邊的時候,我父母給我電話都不是鼓勵我。都是告訴我,在外邊累了就回來吧。站在他們的角度,我知道是為了我好。所以每次我都會說,不累。從來也都是報喜不報憂。

甚至有壹段時間特別的極端,就是不想回家。放假也不回家。就是想壹個人在外邊。因為回去得不到理解。每次都心裏很不好受。這就是因為三觀不合而引起的。

但是我會理解他們,因為他們那個年代人的思想,是不會理解年輕人是什麽想法的。而對於父母,再怎麽不合,不終究還是父母嘛。壹切都要以孝心為前提來做事。

三觀不合,可能導致父母與兒女的關系疏遠。但是作為兒女的我們,壹定要記住幾件事。那就是即使是三觀不合,即使是妳們的觀點不壹樣。但是他們做的事說的話壹定是為了妳好。只是妳們的角度不壹樣而已。並且即使是妳不理解他們,但是妳壹定要孝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