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了解南平建甌的最好方式,就是帶上256G的胃去吃吃吃

了解南平建甌的最好方式,就是帶上256G的胃去吃吃吃

如果妳認為建甌小吃只有服務區的光餅,那就大錯特錯了。看完這篇 美食 攻略,妳會發現原來建甌是這樣的吃貨小城。

名叫雞茸肚絲,但主要原料並不是雞肉,而是豬肉和豬肚。豬肉剁成泥,豬肚切成絲。這是建甌的壹道傳統特色菜,做法講究,食材把關是關鍵。

在建甌很多酒店、食府、 旅遊 山莊都有做,雖沒有千差萬別,但品相、用料、口感、細膩程度卻有很大差異。

制作雞茸肚絲時,考驗廚師的是剁肉抓肉的力度,還有打湯等環節。好的雞茸肚絲端上桌時晃而不溢,色白油少,吃起來綿軟鮮香。看著都壹樣,好不好壹吃便可分出高下。

這道菜算是建甌的家常菜和傳統特色菜,也可以用來款待客人,吃起來嫩滑爽口,仿佛珍珠,又像肉羹湯。

做法也比較簡單,食材主要有豬肉、雞蛋、金針菇、地瓜粉等。煮熟後,撈起用冷水漂過,再加老酒油炒,最後放入高湯煮沸即可。稀稠程度依個人口味而定,提味可以撒點胡椒粉或滴上幾滴建甌老酒。

芋餃名字很貼切,芋頭為原料,形似餃子而得名。芋餃是建甌的傳統名小吃,具有地方特色,也只有到原產地才能吃到最純正的口味(淋上油渣拌芋餃更香哦)。

做法是把煮好的芋頭拍成芋泥,加入地瓜粉攪拌均勻,再放入餡料。制作芋餃時,餡料食材、湯底和面皮是否Q彈是關鍵。豬肉的部位也很重要,有的用後腿肉,有的用條肉。

高湯每家都不壹樣,有的用當地的草根湯,有的則是骨頭湯。包好餡料的芋餃直接放入燒開的水中,不用十分鐘就可以撈出,最後把事先熬制好的高湯倒入即可。

光餅得名於抗倭名將戚繼光,最早是作為行軍幹糧,發展到現在不僅成為福建眾所周知的名餅,建甌人還改良了有肉餡的品種。在川石中學斜對面,即川石采購站舊址內,讓我們慕名而來的是千柱巷光餅。

聽老板說,千柱巷是這裏的壹處古跡。他們家光餅的肉餡全都是用後脊肉,高溫烤爐所用的燃料是燒烤碳,因為這樣烤出來的光餅更香脆。

先用面粉搓成條,截成段,再揉成圓;加入肉餡後,再搟成片,整個過程壹氣呵成。有趣的是每個半成品入鍋前,老板還會用小面搟的尖端敲擊兩下,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光餅烤熱膨脹後不容易破。

350多度的高溫烤爐,貼餅全靠雙手,這是手套代替不了的,每天的量八到十幾爐不等,大約500個左右。

貼完餅後,受熱,出油(滴油),膨脹,再變成焦黃,直至焦香撲鼻,整個過程不用十分鐘就可以出爐。2016年,建甌高爐光餅制作技藝被列入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除此之外,光餅還有另壹種做法:大腸炒光餅。味道很不錯,有去建甌的朋友不妨可以品嘗壹下哦。

初次聽到大腸粿的名字,還以為是像套腸那樣的套餐組合。腸子是豬大腸,粿是米粿,放入飯甑裏壹同蒸煮。大腸是跟紅酒、五香等腌制而成。煮好後,再滴上麻油,撒上雞精和蔥花即可食用。

據說,建甌城裏只有兩家在做大腸粿,壹問當地人幾乎都知道在哪裏。我們去的是下西河的謝氏大腸粿,店鋪不大,座位也很有限,賣的東西全在壹只木質的飯甑裏。

掀開蓋子,只見米粿和大腸混在壹團泛紅的糊糊裏,像紅糖糊。品相看起來會讓人不太有食欲,但大腸吃起來牙感很好,米粿則比較平淡。我在想,如果做成套腸,味道是否會更好。

顧名思義,以豆腐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丸子而得名。豆腐丸的餡料有肉丁,用小勺弄成圓狀後迅速在地瓜粉碗裏裹實,防止豆腐散開,吃起來也更Q彈,像極了龍眼肉。

煮熟撈出後,只需放入調味少許,撒上蔥花即可。我們吃的老字號豆腐丸還有加入紫菜花,提鮮又好看。

豆腐娘粉也叫豆漿娘粉,湯料是豆漿,粉條選用當地的小松上白晚米,是壹道很好的營養早餐。

白色的豆漿,白色的粉條,再加上白色的瓷碗,壹碗白花花的豆腐娘粉就擺在眼前了。吃起來有些清淡,口味全憑個人調配,有蔥花、姜末、醬油、紅酒、辣椒醬,還可以搭配煎蛋、油條等。

我們這次探店的都是2020年首批9類“ 建甌名小吃 ”,還有板鴨和扁肉是其它隊員去的,特獻上探店名稱和地址。

在四寶小鎮,我們還品嘗了建甌特有的吉陽四寶: 澤瀉、仙草蜜、冰蓮子 水空心菜 。尤其是澤瀉,第壹次吃,很清脆。四寶小鎮的老板也很會造景,仙氣飄飄,硬是把遊泳池搞成了天空之境,真是太適合拍照了。

2天1夜,吃了不少,想吃的美味還有很多。在建甌,每個人都恨不得帶上256G的胃,壹吃到底,壹吃再吃,吃到停不下來。解鎖南平建甌最好的方式,就是從吃開始。

-------我可是有底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