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飲食史:古人對燒烤的發明令人吃驚!

飲食史:古人對燒烤的發明令人吃驚!

魏晉南北朝時期,燒烤食俗開始普及。其中甘肅、寧夏等西部地區燒烤之風更盛。

 1972至1979年間,在甘肅省嘉峪關市境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果園-新城”墓群上,先後發掘了十八座魏晉時期墓葬,其中九座為畫像磚墓,這些畫像石包括了農耕、畜牧、養殖、宴飲、庖廚、宰殺等更方面的資訊,其中就有魏晉人吃燒烤的情景。

 這壹幅是廚師舉著烤好的三股叉肉要給主人。

 漢魏時期,中原地區的人們把生活在東北、西北地方的遊牧民族稱為“胡人”。胡人以肉食為主,每個民族的拿手菜都不壹樣,其中羌人最善“煮”,貊人最善“炙”,故有“羌煮貊炙”的說法。

 《搜神記》卷七載:“羌煮、貊炙,翟之食也。自泰始以來,中國尚之。貴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會,皆以為先。”

《後漢書》卷二十三《竇固傳》引《東觀記》載:“羌胡見客,炙肉未熟,人人長跪前割之,血流指間,進之於(竇)固,固輒啖之,不穢賤之,是以愛之如父母也。”

 南北朝時期,燒烤的制作工藝有了進壹步的發展,這在《齊民要術》中就有較多的記載。這時的燒烤不僅用料、式樣更加的考究,而且在調料的配方上也有很大的突破。

 隋唐

 烤肉的快速發展,起始於北方民族融合的盛世階段,就是隋唐。

 隋時期,整個民族文化的昌盛帶來了飲食文化的發展,老百姓也已經有了壹定的消費基礎。當時的燒烤主要受南北朝遊牧民族烹飪余風影響,燒烤在百姓日常飲食中占很大比例,這時燒烤食物,已經在用火、用料方面有了較詳細的要求。

 《隋書?王昭傳》中說:溫酒及炙肉,用石碳、柴火、竹火、草火、麻荄火,氣味各不同。以此推之,新火舊火,是有區別的。這種細節上的錙銖必較,讓隋朝的燒烤技術名聲遐邇。

 隋唐時期燒烤的品種也更加豐富了,在時人的筆記中有關燒烤的記錄很多, ( ) 有無心炙、逍遙炙、靈消炙、天臠炙、蛤蜊炙、蝤蛑炙、駝峰炙、牛炙、鴨炙、渾炙犁牛、小蚌肉炙、龍須炙、幹炙滿天星、金鈴炙、光明蝦炙、升平炙……

 唐代有壹個叫曲良翰的將軍發明了燒烤駝峰:將駝峰切成薄片,加以各種香辣佐料,味道極其鮮美,被文人雅士寫進書裏,流芳百世。

 唐人還發現燒烤食品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甚至還能治病。

 唐代咎殷所撰的《食醫心鑒》中即記載了野豬肉炙、鰻黧魚炙、鴛鴦炙、炙鴝鵒、炙黃雌雞等多種燒烤類食療食譜,其中前四種燒烤竟然能治療痔瘡及其並發癥。如“野豬肉炙”,就是烤野豬肉,將兩斤野豬肉,切好,撒上椒、鹽、蔥白等弄熟後,空心食有,能“治久患痔下血不止、肛邊及腹肚疼痛”;“鴛鴦炙”,就是烤鴛鴦,用鴛鴦壹只,烤得特別熟,然後細切壹下,蘸“五辣醋”吃,能“治五痔瘺瘡”。

 新疆烤羊肉串,“喀瓦甫”。

 宋元

 宋元時期,北方民族進壹步融合。

 宋代人繼承了隋唐的燒烤風格,食材益發廣泛,並被引進節俗之中。宋代人入冬後的“暖爐會”,吃燒烤便是內容之壹,《歲時雜記》也說:“京人十月朔沃酒,及炙臠肉於爐中,圍坐飲喝,謂之暖爐。”

 宋時人們是烹飪方法已經很繁多了。燒烤食品也是更為精練多樣。在《夢梁錄》中,記載的燒烤食品就達到十多種。

 元朝人對羊肉的嗜好相比前朝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朝廷舉行宴會主要供應羊肉。民間食肉,也普遍是羊肉,送禮更是以肥羊為上。

 與過去相比,人們吃羊的方法有了很大的改進,當時朝廷以烤全羊最為講究,這道菜,色、香、味、形、俱佳,皮酥脆,肉嫩香,是蒙元宮廷餐品之尊,是大宴和祭祖典禮時,必不可少的壹到美食。

 明清

 清代的燒烤食物多樣。

 明清時期,燒烤食品更加普及。

 然而,令人垂涎欲滴的宮廷菜,更是會讓每壹個人都動心。

 清朝時禦膳房設有專為帝後做掛爐豬和掛爐鴨的“包哈局”。(“包哈”為滿語,即為下酒菜之意。)

 史料記載,清代康熙二十五年( 1686年)北京大街上就有小販,沿街叫賣烤肉。在當時,燒烤菜也是各種宴請之事的要菜。

 清代楊靜亭《都門雜詠?烤牛肉》竹枝詞雲:

 嚴冬烤肉味甚饕,大酒缸前圍壹遭。

 火炙最宜生嗜嫩,雪天爭得醉燒刀。

 清朝入關以後,烤鹿肉頗為盛行。得碩亭在《草珠壹串》中說:

 關東貨始到京城,各處全開麅鹿棚。

 鹿尾鰉魚風味別,發祥水土想陪京。

 《紅樓夢》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以上皆為網絡圖片)

 在《紅樓夢》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曹雪芹也曾經寫到大觀園裏面的燒烤鹿肉:玻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賈寶玉同史湘雲在蘆雪亭烤鹿肉,並因此驚動了探春、寶釵、寶琴等姐妹,大家湊到壹起大吃大嚼起來,致使林黛玉譏諷她們像壹群“花子”。

 清末時還有“滿漢大席”的說法,就是“燒烤席”的俗稱。

 近人徐柯編著的《清稗類抄?飲食》壹書記載:“燒烤席,俗稱'滿漢大席',筵席中之無上品也。烤,以火幹之也。於燕窩、魚翅諸珍錯外,必用燒豬、燒方。豬以全體燒之。酒三巡則進燒豬,膳夫、仆人皆衣禮服而入,膳夫座之專客,專客起箸,簉座者始從而嘗之,典至隆也。次者用燒方。方者,豚肉壹方,非全體,然較之僅有燒鴨者,猶貴重也。”

 清代顧祿的《桐橋倚棹錄卷十》載:“蘇州酒樓開辦滿漢大席、市肆中賣有滿漢大菜。如:燒小豬、哈爾巴肉、燒鴨、燒雞、燒肝等。”

 烤羊肉串

 現在我們說起烤肉,最先想到的就是新疆烤羊肉串。烤羊肉串 *** 爾語稱之為“喀瓦甫”,是新疆的代表食物之壹,也是全國人民最早熟知的新疆食物,它以其正宗地道的口味深受大家的青睞,去新疆觀光的遊客,幾乎沒有不吃烤羊肉串的。在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都可以見到賣烤羊肉串的商販,可見國人是多麽的愛吃烤肉!

 《孟子?梁惠王》有:“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見孟子理想的社會就是“七十歲的老人也可以吃得上肉”。

 將古代與現代相比,現今的人們實在是幸福至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