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佛系小吃

佛系小吃

最初接觸到佛系這個詞,是在壹篇名為“佛系青年”的文章中,具體內容不太記得了。只是對佛系青年追求慢節奏、淡然平和的生活方式有了印象。但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擁有不爭不搶、無欲無求、壹切隨緣的生活態度和方式?

民以食為天,說起家鄉美食,趙城小吃不得不提,豆腐菜、棗米、趙城餑糕……都是美名在外,讓人垂涎三尺,有的甚至被人戲稱為“佛系小吃”。

老公最愛吃的是趙城的“yue面”,也叫“扯面”。顧名思義,手工扯出來的,僅此壹家,絕無分店。老板娘說,我要是不在了,趙城就再也沒有人會做了。說的壹點也不錯,教兒子人家不學,可不就是沒有傳人了,別人又不會yue。

小吃店不大,就壹間,隨便拍放著幾張桌子。做飯食材和爐子在外面,還有兩張長條桌子,客人可以選擇在外面吃。面是提前扯好、煮熟的,跟饸饹面的吃法類似,開水鍋裏壹燙,放上幾個丸子、小豆腐塊之類,油炸蔥蒜、調料放上,調花湯壹澆,這是素的,要吃肉的話,加上壹份酥肉。妳別說,熱油壹潑,聞起來還挺香,吃起來也是別有壹番滋味。最初我是不愛吃的,後來,也許是搭上功夫專門去吃本錢大的原因吧,慢慢的也有點喜歡了。

據說老板娘人不太麗薩,從她的店面就可以看出壹二,但這似乎不影響人們對她手藝的喜愛,甚至有人說,吃的就是那個邋遢味。老板娘賣面特別隨意,心情不好了,有事了隨時關門,每天的面是定量的,賣完就沒有了,不會因為人多就增加,壹般過了12點就沒有了,有好幾次回去都沒吃上,白跑壹趟。

我情有獨鐘的是她隔壁的“大個元宵”,每次回去必定要吃壹碗,然後再帶壹袋,回來之後基本上是我壹個人吃了。老板“大個”雖然退居二線,但是只要出來壹坐鎮,元宵賣的那是壹個好,晚了就沒了,賣完就收攤。超市裏的湯圓,大的小的,各種餡的,可謂是應有盡有,可總是吃不出那種元宵的味道,還是這種最原始的做法,青紅絲花生做餡、層層滾制的更吸引人,尤其是吃完之後再多喝壹碗元宵湯,嘴裏的順滑、香甜繞舌三日不絕。

趙城餑糕,有壹家“臉子餑糕”給人印象深刻,或許是生意好,也許是老板生性冷淡。反正每次去的時候店裏都忙,老板頂著壹張萬古不變的冰山臉,說著千篇壹律的口頭禪:前頭還有二三十個,想吃就等,不想吃就算了。做人、做生意到這份上,也是壹種隨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