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家鄉的菜作文 家鄉的美食作文600字

家鄉的菜作文 家鄉的美食作文600字

介紹壹種美食——西安羊肉泡饃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中國的飲食文化是極為豐富的,各地都有獨特的美食。而在西安,羊肉泡饃就成了妳必須品嘗的佳肴之壹。

 羊肉泡饃無論做法還是吃法都是很講究的。制作時先將優質羊肉洗好切成片,再加以各種佐料大火煮爛。這時,店家會給妳壹個大碗和兩個饃。

 吃羊肉泡饃最主要的就是掰饃,越細越好,泡起來才更入味,通常黃豆打小就可以了。接著將滾燙的羊肉湯倒入碗中,同時配以蔥末、香菜、粉絲、鹽、味精和地道的陜西油潑辣子,壹碗羊肉泡饃就完成了。

 看著這碗羊肉泡饃,就像壹件完美而又傑出的藝術品。紅紅的辣子油漂浮在湯上、灰蒙蒙的羊肉、翠綠的香菜和蔥末、晶瑩剔透的粉絲、雪白的饃,真令人賞心悅目。看著看著我仿佛看到羊肉湯變成了大海,粉條就像層層波浪,饃塊的肉片就像星羅棋布的小島,而翠綠的蔥末就像點綴在小島上郁郁蔥蔥的樹木。

 羊肉泡饃的香味也十分誘人。那濃郁的香味早就已經隨著熱氣四處彌漫,它就像壹只無形的手勾住了我的鼻子,令人垂涎三尺。

 這時我也顧不上什麽紳士風度,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真是鮮、香、辣。羊肉的醇香,香菜和蔥末的清香,泡饃的柔軟筋道,油潑辣子的香辣,這就是羊肉泡饃的特色。再喝上壹口羊肉湯,真是鮮美至極!如果再配以幾顆糖蒜,就更是享受了。湯鮮而不膻,羊肉肥而不膩,泡饃細膩柔軟充滿湯的鮮美和饃原有的香味,粉條爽滑可口,這就是我對羊肉泡饃的評價。壹股腦吃完這些,全身發熱,頭上也冒汗了,總之就壹個字:“爽!”

 羊肉泡饃不僅色香味形俱全,歷史也很悠久,也許是因為它是古城西安的名吃吧。羊肉泡饃早在周朝就有了,那時叫做羊羹。關於它還有壹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未得誌時生活貧困,流落長安街頭。壹天,他身上只剩下兩塊幹饃,十分幹硬無法下咽。壹位好心的羊肉鋪店主看他可憐就給了他壹碗滾燙的羊肉湯。趙匡胤將幹饃掰碎吃了起來,吃得渾身發熱,饑寒全消,後來他當上了皇帝,這壹美食就出了名。

 羊肉泡饃如今已享有盛名,它深受北方各族人民喜愛,許多國際友人也爭先品嘗,壹飽口福。羊肉泡饃已經成為陜西小吃的“代表”。

家鄉菜的作文

我的家鄉柳州,美麗富饒、城市繁榮,只要妳來了,就會舍不得回去,但柳州最有名的就得數那鮮香麻辣的地地道道的螺螄粉了。

螺螄粉具酸、辣、鹹、鮮、燙的獨特風味。它由柳州特有的軟滑爽口的米粉,配上酸筍、腐竹、木耳、花生、蘿蔔幹等壹些勁口的配料,再淋上壹大勺滾燙滾燙的螺螄湯,壹碗色香味具全的螺螄粉就做成了。不過,妳別小看這螺螄湯,它可有講究了,它是以青螺作為主料,加上五香八角等幾十種香料熬制成的,在柳州,要是妳做的螺湯淡而無味是不會有人看壹眼的,精心熬制的螺湯具有清而不淡、麻而不躁、辣而不火、油而不膩的特點,壹般是用壹個大鐵鍋來煮,骨頭、螺螄浸在鍋裏,湯面上浮著厚厚的壹層鮮紅的辣油,散發著濃郁的辣香。 當妳看到壹碗正宗的螺螄粉時,妳肯定會食欲大開,瞧,晶瑩白滑的米粉和翠綠的鮮菜浸在殷紅的辣油裏,而被炸得金黃酥脆的腐竹也點綴在其間,花生、黃花菜、酸筍,披上油亮的紅油外套,沾沾自喜。令人垂涎三尺. 可以毫不避諱的說,螺螄粉是柳州第壹小吃!走在柳州街頭,總能聞到風味獨特的螺螄香,那遊離在空氣中若有若無的酸辣美味,以及"吸溜吸溜"的吸粉聲,構成了柳州街頭壹道必不可少的靚麗風景線.

我的家鄉菜作文

每每有值得慶祝的事,父親和母親壹定會帶我們去酒家大吃壹頓。因為對我們來說,酒家的東西幹凈,並且色香味俱全。

今天,為了給奶奶祝壽,我們全家要到壹家名叫“堅嫂”的大排檔裏吃飯。我來到後,壹點兒也不高興,嘴蹶得老高。因為這裏又窄又骯臟。姐姐見我這樣,對我說:“奶奶愛吃這裏的家鄉菜,這裏的廚師全是咱們家鄉的。”為了讓奶奶高興,我就沒說什麽,老老實實地坐在了餐桌上。

第壹道菜是“全家福”。這道菜很合適我們,菜是用壹個罐子裝的,而且罐子上還有壹張紅紙,上面寫了個倒轉的“福”字,揭掉“福”吃到裏面的菜。整個菜不僅外觀吸引、味道還很鮮甜,而且內容非常豐富,有白蘿蔔、茄子、生菜、粉絲等很多菜混在壹起。我想了想,這就是”蔬菜王國”吧!

第二道“白菜排骨肉”。這道菜的排骨是蒸出來的,盤子上用大白菜做鋪墊,把蒸好的排骨中的汁倒進白菜上,再把排骨放上去這就完成了。吃下去白菜有那種排骨的味道,排骨也保留這裏的鮮味。

“蔥拌豆花,炒青筍”等,每壹樣都很特別,色香味俱全。奇怪,我以前怎麽就沒註意到呢?

晚飯後,姐姐對我說:“以後,我們不要老吃酒家了,我們家鄉菜也非常有名。”我們也應該改改口味了。

家鄉菜 作文

我最喜歡的美食-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即我們常稱之燒白,因地域不同而名字頗多,其特點在於顏色醬紅油亮,湯汁黏稠鮮美,扣肉滑溜醇香,肥而不膩,食之軟爛醇香。當妳咀嚼壹塊,滿嘴流油的時候,妳會感覺它壹點不肥膩。梅菜吸油,五花肉又會帶著梅菜的清香,松仁的醇香,梅菜、松仁和肥五花肉的搭配真的可以說是恰到好處。

它的做法是:五花肉刮洗幹凈,用清水煮至僅熟,取出;以老抽塗勻煮熟的肉皮;辣椒炒香晾涼,浸入米酒中成川椒酒;中火燒熱炒鍋,下油燒至微沸,將肉放入加蓋炸至無聲,撈出,瀝油;瀝油晾涼的肉切成長形塊狀,每塊約長8 厘米、寬0.5 厘米,排放在碗內,皮向下,成風車形;將豆豉、蒜頭、紅腐乳壓爛成茸,放入碗內,加姜片、精鹽、老抽、川椒酒、白糖調成味汁; 將調好的味汁倒入肉內,然後整碗放入蒸籠先用旺火後用慢火蒸約40 分鐘取出;梅菜洗凈,切成每片長3 厘米、寬1 厘米切好的梅菜用白糖、油拌勻,放在肉上,續蒸5 分鐘取出,潷出原汁;將肉復扣在碟中,將原汁燒沸,加濕澱粉調成稀芡淋上,便成.

梅菜是惠州傳統特產,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濕不熱,被傳為“正氣”菜,而久負盛名,據說它與鹽焗雞、釀豆腐同時被稱為“惠州三件寶”。“梅菜扣肉”據傳還有壹段美好的傳說,北宋年間,蘇東坡居惠州時,專門選派兩位名廚遠道至杭州西湖學廚世,兩位廚師學成返惠後,蘇東坡又叫他們仿杭州西湖的“東坡扣肉”,用梅菜制成“梅菜扣肉”,果然美味可口,爽口而不膩人,深受廣大惠州市民的歡迎,壹時,成為惠州宴席上的美味菜肴。

家鄉菜作文300字

梅菜是廣東惠州的特產,又稱為“惠州貢菜”。鄉間民用新鮮的梅菜經涼曬、精選、飄鹽等多道工序制成,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濕、不熱,不僅可獨成壹味菜,又可以把作配料制成梅菜蒸豬肉、 梅菜梅菜蒸牛肉、梅菜蒸鮮魚等菜肴。

梅菜是廣東惠州的特產,又稱為“惠州貢菜”。鄉間民用新鮮的梅菜經涼曬、精選、飄鹽等多道工序制成,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濕、不熱,不僅可獨成壹味菜,又可以把作配料制成梅菜蒸豬肉、梅菜蒸牛肉、梅菜蒸鮮魚等菜肴,在惠州以矮陂為中心的鄉鎮,梅菜種植面積已達6萬多畝,年產量超過10萬噸。於1995年被農業部授予“中國梅菜之鄉”的美譽,在矮陂鎮有近四百年的種植歷史

梅菜與芥菜屬同壹種類,外形相似。因其對氣候的要求較嚴,壹般只在秋後入冬時分種植,收成後用鹽經特別的工藝腌制而成,是國內少有的壹個蔬菜品種之壹。腌制好的梅菜外觀黃中帶青,有少量鹽分淅出,手感柔軟,有濃郁的梅菜沈香味道,梅菜是惠州土生土長的著名特產,有著360多年的種植制作歷史。實際上梅菜的發祥地是在梅州(即舊時梅縣),故叫梅菜。

家鄉菜作文

說到重慶菜和成都菜,外省人可能不了解,說不都是川菜嗎?其實,大的模樣差不多,菜的品種也差不多。但本省人看來,卻是大大的不同。重慶的菜就像重慶的地理壹樣,大山大河似的,有壹種氣吞萬象之勢。而成都菜就像竹林小院門前潺溪似的,有壹種小家碧玉之美。這樣的壹種內涵在裏面,使得成都廚子和重慶廚子就是做同樣壹個菜,也會大大的不同。

對比回鍋肉這壹個川菜第壹金牌菜,成都的回鍋肉是比較軟綿壹點,糖、醋、辣椒、面醬什麽的放得比較中庸,整體感覺比較適口。重慶的回鍋肉就比較爆脆壹點,而調料就狠得多了,整體感覺就是比較痛快。不過這個口感,外地人壹般感覺不出來。

重慶人喜歡 *** ,有壹種無法無天的直爽文化在裏面。吃客不墨守成規,當廚的就不愛去照菜譜做菜,因此常常風流各種各種新式菜。而這些新式菜壹般都是沒有經過正規培訓的江湖廚師創造出來的。

而成都人生活喜歡雅致,有壹種行雲流水的小資文化在裏面。吃客要講究正宗,當廚的就不敢怠慢。壹個成都廚子做回鍋肉,從選肉、切片、配料、火候都無比地講究。每壹家餐館都想宣稱自己的廚子是四川烹飪大學正規畢業的。成都菜是越做越雅致,越做越講究,越做越精益求精。

如果我請衣冠楚楚的朋友,我請他吃成都菜。比較有品。如果我請衣冠浪跡的朋友,我請他吃重慶菜。比較有味。

重慶菜的創新

重慶人都無條件地支持創新菜,從80年代開始,壹大批的江湖菜源源不斷地湧現在重慶人的面前,有些沒有經受住重慶人的考驗,慢慢就消聲匿跡了,但凡是經受住考驗的,壹般都要先傳到成都,然後傳到大江南北。比如流傳的比較著名的重慶菜有十多種。

重慶火鍋。歷史比較悠久的江湖菜,據說是長江纖夫、漁夫、挑夫發明的。火鍋的種類很多,最著名的就是毛肚火鍋,然後還有鱔魚火鍋、海鮮火鍋、魚頭火鍋、羊肉火鍋、狗肉火鍋、鴛鴦火鍋等。

江津酸菜魚。出自重慶江津津福鎮朱二哥的路邊食店,為來往司機服務,然後由司機傳遍重慶。1988年開始風行。本人比較擅長這道菜。

歌樂山辣子雞。出自重慶沙坪壩區歌樂山鎮,壹個叫林中樂的路邊小店最先推出。1990年開始風行。食客的樂趣是在壹個大盆辣椒裏搜尋黃豆大的爆脆雞丁。該店位於重慶市的森林公園歌樂山,靠近著名的蔣介石在重慶的官坻——林園(據說不遊林園,不算到重慶,但該地不開放),遊客加食客形成了現在的辣子雞壹條街。我擅長這菜。

啤酒鴨。出自重慶南岸區7公裏的壹個路邊食店,據說發明者的靈感來自貴州。1992年開始風行。做法是壹瓶啤酒燉壹只鴨子,比較鮮辣可口。該店最火爆的時候壹天要用幾千只鴨子,不過現在比較式微。

泉水雞。出自重慶市南岸區南山鎮。1993年開始風行。采用的方法是活雞快殺,然後急火猛燒,從殺雞到成菜不能超過5分種。該菜出自號稱“山城花冠”的南山。因此也形成了泉水雞壹條街,還舉辦過泉水雞節。

太安魚。出自重慶市潼南縣太安鎮。1994年開始風行。也是由司機傳出來並風行。但這個菜比較講究技巧,仿冒不容易,因此不像其他的菜那樣大流行。我媳婦比較擅長這個菜。

火鍋魚。出自重慶市江北區兩路鎮。最開始也是針對司機朋友的。1996年開始風行。火鍋魚也是特別的生猛。魚選用10斤左右的快要流油的肥魚,片成巴掌大的片。將壹個缸似的大鐵鍋像練鐵似的燒得飛紅。成菜後用大腳盆端上來,紅艷艷熱騰騰。壹圈人就圍著這大盆端著啤酒瓶撈魚。吃完了再煮點青菜豆腐之類,特別地幹脆利落。

水煮魚。其實水煮魚的前身就是火鍋魚。火鍋魚流傳開了之後,很多城裏的食肆就開始仿做,但這些食肆的廚房,沒有辦法弄壹個大鐵鍋並像煉鐵似的燒火,再說食客也不方便吃10斤的魚。因此就弄成小鍋、小火、小魚。美其名曰水煮魚。但我個人感覺,沒有寬湯、猛火、肥魚那樣的火鍋魚痛快。

香辣蟹。這個菜應該是重慶的飯館發明的。因為江湖菜館不般不涉及到螃蟹這樣高檔的東西。但香辣蟹在重慶還是屬於陽春白雪似的東西,在江湖上並不勝行。1996年開始風行。

泡椒牛蛙。1996年就開始風行。最開始是牛蛙,然後是泡椒墨魚仔。並衍生出各種泡椒系列。這個菜也是從飯館中流傳出來的。

酸蘿蔔燉鴨子。用很酸很酸的泡酸蘿蔔,這個蘿蔔是特別泡制的,外省沒有。壹般要泡半年,越久越好。這個菜衍生出很多品種,如酸豇豆燉、泡山椒燉、燉羊肉、燉雞等。1996年開始流行。

郵亭鯽魚。出自重慶市大足縣郵亭鎮。1997年開始風行。調料非常多,吃法講究。

烏江魚。出自重慶市涪陵地區。烏江貫穿重慶涪陵、黔江地區,支流眾多,勝產各種野生鮮魚,烏江魚的做法是講究魚的鮮,但城市裏壹般都是養殖魚,所以城市裏做烏江魚壹般用鯰(黏)魚。1998年開始流行。

毛血旺。出自重慶市沙坪壩區磁器口鎮,壹個保留了重慶古老碼頭文化的小鎮。將毛肚、血片(鱔魚)、鴨血旺壹起煮。也是從貧苦的碼頭力工那裏流傳開來。這幾年比較火。

上面都是壹些比較典型、也比較風行的創新重慶菜。另外還有什麽來鳳魚、球溪鯰魚、城口燒臘肉、黔江酸湯魚(貴州也有)、南川竹筍肉、武隆的山菌燒山雞、土匪雞等很多。

壹般壹個創新菜出來之後,最先的幾個店,先是通過司機朋友流傳,然後是萬頭攢動,然後像壹陣大風壹樣,流行全市。所有知道的,都按耐不住急迫的心情要去品嘗壹下。

重慶的這些菜都有壹些***同的特點,就是壹般是由江湖廚師創制,原料、制作都比較大眾化,不像成都的什麽樟茶鴨子要幾蒸幾熏的,老百姓吃不起也做不來。重慶菜的烹調方法壹般是大油、猛料(有的菜是辣椒比菜多)、大火、大鍋、大盆,講究現殺現做。在吃法上,也是比較粗魯的,像泉水雞,雞頭、雞脖、雞肝什麽的混成壹大盆,有時候雞毛都看的見,比較符合重慶人的無法無天的心理和粗魯直爽的性格。

成都菜的改良

而成都菜就談不上有什麽創新菜了,比較著名且風行全國的好象就是馮魚頭,但其實也是壹種魚頭火鍋的改良。因此成都菜很少有風行全國火暴異常的菜品出來,而重慶菜常常保持壹種獨領 *** 的姿態。比如現在風行北京的水煮魚,連我家樓下的東北小飯館都隆重推出了他們的水煮魚。簡直讓人覺得水煮魚像強力流行感冒壹樣,殺傷力太大了。

但成都菜卻壹直在挖掘川菜這個古老的寶庫,不斷地總結改良。從選料、烹調、服務、經營,全方位的不斷改良。這個改良,不是某個廚子個人意識的改良,而是壹種全民意識的不斷積累基礎上的不斷改良。

從漢代成都的相如滌器、文君當爐以來,成都的食客就講究吃的意境、吃的體會、吃的完美。李白(江油人,江油離成都150公裏,少時常遊歷成都)的月下獨酌對影成三的感覺,喜歡當街豪飲的重慶人是不會有的。蘇軾(眉山人,眉山在成都以南,離成都80公裏)發明的東坡肉需要文火慢燉三個時辰,喜歡生吞活剝飲毛茹血的重慶人是不會有這個耐心的。

妳要吃地道川式小炒,成都的大小館子都做得差不了太多,都比較講究壹致,幹凈程度要比重慶高壹個數量級。而要在重慶就花樣百出了。炒回鍋肉,重慶的館子有的放豆腐幹、有的放萵筍頭、有的放白菜,反正廚子他高興放什麽就放什麽。至於調料的選用,更是花樣百出。而成都的大小館子,壹律是放青蒜苗。如果青蒜苗沒有了,他會給妳說回鍋肉不能炒了。這會讓重慶人詫異萬分。

成都人精心總結每壹個小菜的炒法,壹個成都廚子總結壹個回鍋肉炒法,可以寫上壹萬言,教妳30天,然後壹個師傅壹個師傅地傳下去。壹個重慶廚子總結回鍋肉炒法,就是三個詞:肉、辣椒、豆瓣,其他無可無不可。妳在成都隨便的壹個街邊小店,吃壹個幹煸空心菜,都是那麽香脆爽口,回味悠長。而離開成都,走遍全國,妳都吃不到這樣好的炒青菜。成都人說,炒青菜是很難的,在重慶沒有壹個人同意,因為他們沒有像成都人鉆研這樣深。北京的炒青菜,就更不值得壹提。

當我還在成都讀書的時候,我每周都要走兩站地去吃壹家小飯館的燒白。小飯館的門臉不大,人也不多,壹個三分羞澀的川西姑娘素面站在櫃臺裏,然後輕輕地走來,輕輕地問要什麽。我壹般要壹份燒白、壹碗米飯、壹碗豆花、壹碟泡菜。然後姑娘輕輕地給地給妳端上飯菜,再輕輕地走開。燒白做得非常好,肉和芽菜都選得很考究,蒸的火候就更不用說的。箴子米飯(成都壹種蒸米飯的方法,將米飯放在壹個木桶裏蒸,有特別的清香)永遠都是熱騰騰軟綿綿的。而我就壹個人靜靜地享用,休閑的感覺很有些月下獨酌的味道。而同樣地在重慶吃,潑辣的緊張氣氛就是像在吃牢飯。

我不是很愛吃鍋巴肉片,將鍋巴和肉片放在壹起,有什麽吃的。但我在成都安仁鎮(就是大地主劉文彩的老家,離成都60公裏),那裏的小館子做的鍋巴肉片真是太完美了。那裏的飯館都很小,古老青石板路旁的川西木板房店面,收拾得很幹凈。店家將準備的原料放在壹個大臺板上,新鮮得好象它們壹個小時前還在地裏長著。妳想吃什麽,沒有菜譜,就看著這個案子選。他們做鍋巴肉片,是非常精心地選擇玉蘭片和香菇(主要靠這兩個東西提味)做鮮湯,鍋巴和肉片的火候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將湯油壹澆,轟隆隆的火光以後,剩下的就是滿屋的香氣了。我們在壹個春雨淅淅的傍晚,經過60公裏的騎行,享受著這美妙的鍋巴肉片,真的是妙不可言,永生難忘。此後我騎車連去3次。可惜這樣壹道名菜,妳到成都以外,吃起來就味同嚼臘了。因為沒有人像成都人那樣細致地研究鍋巴的軟硬、肉片的嫩滑、湯油的鮮美。甚至上菜的方法,都對鍋巴肉片的質量有著關鍵的作用。

因此,成都人做菜,考究的程度和重慶人比起來,那真的是壹個天上,壹個地下。每壹個菜,成都人都是要精心總結,選什麽料、用什麽鍋、燒什麽火,以及怎麽裝盤、怎麽上菜、餐桌怎麽布置等等,無不細心周到反復推敲。反觀重慶人不管做什麽菜,都是壹個大盆子給妳端上來,外帶服務員泡在湯裏的大指姆。雖然豪爽,但其中隱藏的粗枝大葉胡作非為就可想而知了。

成都菜擅長改良的基礎實際上是總結。因此成都菜的優勢就體現在壹些家常小炒菜和小吃上。說起成都的小吃,那確實是成都人經過幾十上百年的改良總結才有現在這個面貌。像青石橋的肥腸粉、提督街的夫妻肺片/鐘水餃、春熙路的龍抄手,以及麻婆豆腐等等,都是經過好幾代人的耐心總結改良出來的。而九眼橋的薛濤豆腐幹做法,據說是唐代怨女詞人傳下來的,非常適合那些喜歡咬牙切齒的醋女孩。成都歷朝歷代流傳下來的小吃,種類凡多,如果要吃壹遍,估計要1個月時間。而重慶的小吃,則就遜色多了,就是有的少數東西,都是抗戰的時候由外地人帶來的,如淩湯圓、杭州小籠包之類,都沒有原來好了並在逐漸消失。因為傳統方法都被接手的重慶人丟掉了。重慶人可沒有耐心來總結這些經驗。據說創造出酸菜魚的朱二哥,雖然很是風光紅火了好幾年,但現在還是守著他原來路邊的三間舊瓦房,期待已經沒有 *** 的顧客的光顧。

家鄉菜的作文

不管是離別家鄉多時的遊子,還是身處家鄉的人們,只要壹談起家鄉菜,壹定是贊不絕口。

記得有壹次,我們到外地壹家飯館吃飯,服務員熱情地向我們推薦了幾道當地的特色菜。她滔滔不絕地為我們介紹著,眉飛色舞,神采奕奕,似乎有說不完的話。 後來,菜上來了,普普通通,簡簡單單的壹盤菜卻有壹種與眾不同的味道,吃了之後,有壹種東西緩緩沈入心底,暖暖的……

而今,每壹個地方都有特色菜,它們當中有的揚名天下,甚至是馳名世界,然而有的,只是壹個小地方的毫不起眼的壹樣菜。但是,在我的心中,他們都是壹樣的,都有壹種獨特的味道,令人吃了難以忘懷。這些菜,都有壹段屬於它們的歷史故事,獨壹無二,就像我們人所擁有的基因壹樣。它們大都是從遠古時期在人們的保護下得以流傳下來的,跨越時光的隧道,歷經百年,甚至是千年的滄桑……

剎那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為什麽菜吃下去之後心裏會暖暖的,因為這菜裏有愛呀!人們用愛保護它,讓它流傳千古;廚師用愛和熱情掌勺,再壹次烹飪出它們。所有的人都把對家鄉的熱愛註入了菜中,讓它變得馨香可口。

我想,每壹道家鄉菜都是飽含著無盡的愛的。或許千年之後,它們依舊會因人們的愛壹代,壹代地傳承下去,直到永遠,永遠……

家鄉菜

小時在南海的外婆家生活了幾年, 外婆家的廣東菜給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現在我想起了廣東就想起了外公外婆,也想起了那叫人嘴讒的廣東家鄉菜。所以,壹放寒假,急著和父母壹起趕著回廣東南海,補美食,補辣椒。

外公外婆壹家見著餓鬼似的回來,生米都能吃下幾把的樣子,不說二話,馬上去廣東最熱鬧的粵菜城解我的攙,我很高興。

廣東卻是正宗寒冬臘月,正適合吃又辣又燙的火鍋。大家圍坐壹桌,既滿足了我對吃的渴求,又滿足了對家鄉人喜慶的熱愛。外面寒風凜冽,烏漆麻黑,人跡稀少,飯店裏卻人聲鼎沸,熱氣騰騰。象我這種好呷的人壹進入這種飲食環境就興奮。瞧瞧,服務小姐紮著頭巾,捧著菜碗魚貫穿梭,迎進客來客往;那火鍋下的火苗紅紅直竄,火鍋上的熱氣白白直冒;還有滿店的香氣奔到我的鼻子裏,不由得血管賁張。人氣旺,熱氣旺,香氣旺,夾雜著飄到耳邊的家鄉話“再呷點咯”讓我這個好吃鬼吃性大發,餓虎撲食

廣東人註重營養,可是咱廣東人吃飯不光是吃營養,還要吃氣氛。每盤菜都是紅彤彤的辣椒,才喜慶,才好看。辣得流淚流汗,寬衣解帶,道出肺腑之言,呼朋喚友,讓敢愛敢恨的鮮明個性在食桌上淋漓盡致地綻現。可是在這裏我卻不敢吃太多辣椒.

我們的桌中間放的是火鍋,旁邊是豆豉辣椒蒸香幹、醬辣椒蒸大魚頭,以及專為我點的大魚大肉等典型粵菜。 胡椒粉,又應景又好吃。家鄉人告訴我,辣肉還講究吃未出正月的,最純正。

其中有味道好極了的白雲豬手。

相傳,廣州白雲山上有座廟,有個和尚喜吃葷食.壹天趁廟裏長老外出,就用壹瓦煲煮豬手.誰

知長老早回,和尚怕受罰,趕快把剛豬熟的豬手扔到旁邊的小溪裏.第二天有壹樵夫路過,揀了

豬手回家,加些糖醋吃.發現味道好極了.以後就用此法豬豬手吃.方法流傳開來,就稱此白雲豬手.

不壹會, 菜上齊了,火鍋開了,酒也倒滿,我們親朋好友圍成壹桌,正式開吃。“來來來,為峰仔從忙碌的學習生活中回來,又逢新年團聚,大家幹壹杯!”火鍋裏的霧氣,掩住了我眼角的霧氣。這就是久違了的家鄉飯啊。我知道,當我再回學校讀書,吃不到家鄉菜,想念家鄉人時,我將長長地回憶起曾經食在廣東天空下的這餐飯,熱氣飄香,熱淚縱橫。

其它資料:

廣州:廣州人愛吃、會吃,天下聞名,誇張點的說法就是:廣州人除了四足的桌子不吃外,什麽都吃,於是,麻雀、鷓鴣、穿山甲、蝙蝠、海狗、鼠、貓、狗、蛇、猴、龜……超過壹千種材料可以變成桌上佳肴,甚至不識者誤認為"螞蝗"的禾蟲,亦在烹制之列,而且壹經廚師之手,頓時就變成異品奇珍、美味佳肴,令中外人士刮目相看,十分驚異。

廣州地處亞熱帶,熱帶亞熱帶水果品種繁多,壹年四季都有鮮果上市,故有“水果之鄉”的盛譽。廣州的水果品種有500多種,其中以荔枝、香蕉、木瓜、菠蘿分布最廣,產量最多,質量最好,被譽為嶺南四大名果。

食在廣州,流傳歷史已久,海內外皆負盛名。而中國八大菜系之壹的粵菜,以其取材不限、註重質和味,滋味清鮮、百菜百味、變化無窮,遂成為海內外最受歡迎的菜式。它是由廣州菜、潮汕菜、東江菜組成,而以廣州菜為主體,具有選料博雜、制作精細、口味趨於清淡、富於季節性變化、講求營養科學的特點。廣州飲食業規模在全國首屈壹指。

轉載請註明出處作文大全網 ? 家鄉的菜作文 家鄉的美食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