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肺片
五十多年前,有郭朝華、張田正夫妻二人,以制售麻辣牛肉肺片為業,兩人從提籃叫賣、擺攤招客到設店經營。他們所售肺片實為牛頭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並不用肺。註重選料,制作精細,調味考究,深受群眾喜愛。為區別於其他肺片,便以“夫妻肺片”稱之。夫妻肺片片大而薄,粑糯入味,麻辣鮮香,細嫩化渣。
用料:
牛肉100克,牛舌100克,牛頭皮100克,牛心150克,牛肚200克,香料(八角、三奈、大茴香、小茴香、草果、桂皮、丁香、生姜等)、鹽、紅油辣椒、花椒面、花椒面、芝麻、熟花生米、豆油、味精、芹菜各適量。
制法:
1.將牛肉切成塊,與牛雜(牛舌、牛心、牛頭皮、牛肚)壹起漂洗幹凈,用香料、鹽、花椒面等各種調料鹵制,先用猛火燒開後轉用小火,鹵制到肉料粑而不爛,然後撈起晾涼,切成大薄片,備用。
2.將芹菜洗凈,切成1厘米長的段。芝麻炒熟和熟花和壹起壓成末備用。
3.盤中放入切好的牛肉、牛雜,再加入鹵汁、豆油、味精、花椒面、紅油辣椒、芝麻、花生米末和芹菜,拌勻即成。
鐘水餃
鐘水餃皮薄餡嫩,鹹甜微辣,鮮香爽滑。
用料:
精粉500克,豬腿肉500克,復制醬油、味精、胡椒面、川鹽、姜、蔥、蒜泥、紅油辣椒、料酒、香油各適量,雞蛋1個。
制法:
1.把蔥、姜拍破,泡清水適量。將豬肥瘦肉切塊,用刀背捶茸去筋,用刀剁細成泥,放入盆中,加川鹽、料酒、味精、胡椒、雞蛋,和勻。再加入浸泡的蔥姜水,用力攪勻放入香油,再繼續攪勻成稠細的水餃餡。
2.把精粉450克放案板上呈“凹”形,放入清水,調揉成仔面團,再分切成100個面劑。用50克面粉作補粉,分別搟成直徑5厘米大小的圓皮備用。
3.將餡心包入皮中,對疊成半圓形,隨手把邊捏合成餃子生坯。
4.鍋中水開,放入餃子,煮熟後,用漏勺撈起,漏幹水倒入碗中,再放入復制醬油、味精、紅油辣椒、蒜泥即成。
賴湯圓
賴湯圓迄今已有百年歷史。老板賴源鑫從1894年起就在成都沿街煮賣湯圓,他制作的湯圓煮時不爛皮、不露餡、不渾湯,吃時不粘筷、不粘牙、不膩口,滋潤香甜,爽滑軟糯,成為成都最負盛名的小吃。現在的賴湯圓,保持了老字號名優小吃的質量,其色滑潔白,皮粑綿糯,甜香油重,營養豐富。
用料:
糯米500克,大米75克,黑芝麻70克,白糖粉300克,面粉50克,板化油200克,白糖及麻醬各適量。
制法:
1.將糯米、大米淘洗幹凈,浸泡48小時,麻前再清洗壹次。用適量清水磨成稀漿,裝入布袋內,吊幹成湯圓面。
2.將芝麻去雜質,淘洗幹凈,用小火炒熟、炒香,用搟面杖壓成細面,加入糖粉、面粉、化豬油,揉拌均勻,置於案板上壓緊,切成1.5厘米見方的塊,備用。
3.將湯圓面加清水適量,揉勻,分成30坨,分別將小方塊心子包入,成圓球狀的湯圓生坯。
4.將大鍋水燒開,放入湯圓後不要大開,待湯圓浮起,放少許冷水,保持滾而不騰,湯圓翻滾,心子熟化,皮軟即熟。
5.食用時隨上白糖、麻醬小碟,供蘸食用。
龍抄手
龍抄手皮薄餡嫩,爽滑鮮香,湯濃色白,為蓉城小吃的佼佼者。龍抄手的得名並非老板姓龍,而是當初三個夥計在“濃花茶園”商議開抄手店,取“濃”的諧音“龍”為名,也寓有“龍騰虎躍”、生意興“隆”之意。
用料:
精粉500克,豬腿肉500克,肉湯、胡椒面、味精、姜、香油、川鹽、雞油各適量,雞蛋2個。
制法:
1.把面粉放案板上呈“凹”形,放鹽少許,磕入雞蛋1個,再加清水調勻,揉和成面團。再用搟面杖搟成紙壹樣薄的面片,切成110張四指見方的抄手皮備用。
2.將肥三瘦七比例的豬肉用刀背捶茸去筋,剁細成泥,加入川鹽、姜汁、雞蛋1個、胡椒面、味精,調勻,摻入適量清水,攪成幹糊狀,加香油,拌勻,制成餡心備用。
3.將餡心包入皮中,對疊成三角形,再把左右角向中間疊起粘合,成菱角形抄手坯。
4.用碗分別放入川鹽、胡椒、味精、雞油和原湯,撈入煮熟的抄手即成。
三大炮
三大炮糯米軟糯,香甜可口。
用料:
糯米1000克,紅糖150克,芝麻50克,黃豆250克。
制法:
1.將糯米洗凈,浸泡12小時,再淘洗後,倒入蒸籠中,用大火蒸熟,中間灑1-2次水,再蒸後翻出倒在木桶內,摻開水適量,用蓋蓋上,待水分進入米內後,用木棒舂茸(或用絞拌機絞成茸),即成糍粑坯料。
2.將紅糖放入清水300克,熬開成糖汁。分別把芝麻、黃豆炒熟,磨成細粉。
3.糍粑坯料分成10份,再把每份分成3坨,即用手分3次,連續甩向木盤,發出三響而彈入裝有黃豆面的簸箕內,使每坨都均勻地裹上黃豆面,再淋上糖汁,撒上芝麻面即成。
擔擔面
擔擔面在成都進入店堂經營已有四五十年的歷史,它來自小販沿街叫賣的面擔子上。擔子壹頭是鍋竈,壹頭放著面、碗及準備好的備種調料,隨吃隨下。現在成都有名的擔擔面店開設在成都市文化宮旁。其特點是面條細薄,臊子肉質香酥,調料以蔥花、芽菜、豬油為主,略有湯汁,鮮美爽口,辣不重微酸。
用料:
面粉500克,德陽豆油、味精、紅油辣椒、雞蛋、化豬油、豌豆尖、好湯、醋、蔥花、芽菜、豆粉、豬肉各適量。
制法:
1.將面粉與雞蛋加水和成面團,用手工搟制成細韭菜葉面條。豆粉用作搟面時的散粉。
2.將豆油、醋、味精、紅油辣椒、好湯、蔥花、芽菜末分別放入12個碗中。
3.將豬肉剁成綠豆大小的顆粒。鍋中放化豬油,待油燒熱,放入豬肉,放幹水分,加鹽、豆油,上色,至吐油肉酥呈金黃色即起鍋。
4.鍋中的水燒開,放入面條煮熟,分別撈入12個裝有調料的碗中,並將豌豆尖撈入每碗,上面放壹做好的肉臊即成。
川北涼粉
清朝末年創立於南充。創始人謝天祿在南充渡口搭棚賣涼粉,其涼粉細嫩清爽,佐料香辣味濃,逐漸賣出了名氣,謝家便世代相傳專賣涼粉,後正式辦起川北涼粉店。現已流傳全省,成為著名小吃。
川北晾粉自清末問世以來,以其獨具紅辣味醇、鮮香爽口的川味風格飲譽巴蜀,流傳至今。
當時,原南充縣江村壩農民謝天祿,在中渡口搭棚賣擔擔涼粉,他的涼粉制作精細,從磨粉攪制到調料、配味都有獨到之處,行人品嘗後無不稱道,謝涼粉便有了名氣。其後,農民陳洪順悉心研究謝涼粉制作工藝,取其所長並加以改進,涼粉制作工藝得到進壹步完善。他選用新鮮白豌豆用小磨磨細,十分講究攪制火侯、所作涼粉質細柔嫩,筋力綿軟,明而不透,細而不斷,調料配味,更具匠心。不久,陳涼粉便名揚川北壹帶,“川北涼粉”也不脛而走。至今南充市和成渝等地的壹些涼粉店都仍以“川北涼粉”為招牌,生意興隆,火爆不衰。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羅瑞卿生前回南充視察工作時,就曾特意品嘗了川北涼粉。
川北涼粉之所以出名,不僅僅是涼粉制作獨具特色,更主要的是拌料十分考究。主要拌料有辣椒、花椒、生姜、蔥葉、冰糖等摻合制作的紅油,以及有精選大蒜搗制的蒜泥,可謂色、香、味俱全,獨具風味。
奶湯面
奶湯面,其特色如其名,湯如奶汁,色白而濃卻不膩。湯以豬骨熬燉而成。熬燉前先把“棒子骨”(即腿、脛骨等),反復漂洗幹凈、入沸水鍋中燉開片刻,再進行漂洗,然後將骨搗斷,用大火熬燉,直到湯濃成為乳白色。調味品主要是胡椒粉,味精和用菜油拌炒透的食鹽。食時,以奶湯註碗中,撈入煮好的細面條,加上面shao。吃時伴以醬油和切碎的鮮青海椒,或“缽缽雞”(即涼拌雞片)就是。由於碗內不加紅油海椒,所以本地也呼之為“清湯面”。屬於價廉味美,營養豐富的晨餐小吃。
燉雞面
宜賓特色燉雞面,選料嚴格,做工精細,色澤奶黃,鹹鮮醇香,入口爽滑。1990年8月獲得“四川省風味小吃”金牌。1992年9月獲得“四川省名小吃”金牌。
燉雞面1.2元/50克;黃鱔面1.4元/50克;牛肉面1.5元/50克;三鮮面1.0元/50克;辣雞面1.5元/50克;口磨面1.0元/50克。
4.廣漢纏絲兔
產地:中國四川廣漢。
工藝:廣漢纏絲兔選用肥大、皮下脂肪豐滿的活兔,對準頸動脈處,壹棒打死,並立即用麻繩涼掛剝皮。趁血液未全凝固前迅速剝皮,從後腿開刀,劃皮不要傷肉,兩腿皮撕開後,割掉尾巴,從臀部用刀輕輕劃開,並用手扯皮,直扯到頸部,再割下全部兔皮,隨即開膛去內臟,剁下足、爪用清水洗凈後放入缸內。每100支鮮兔用食鹽5市斤,老姜0.5市斤,花椒1市兩,分層堆碼壹層兔,壹層輔料,頭腿要鹽重,腰部鹽宜輕。壹天以後上下對翻,再腌制壹天後起缸,加入醬、豆鼓、豆油、白糖等輔料。另加味精、胡椒、花椒、五香粉等混合碾成細末,並調成漿糊狀,均勻地塗抹在腥腔內和劃破的腿部深層肌肉內。此時可用2.5米左右的麻繩壹根,從後腿纏到前夾頸部,腹部要纏圓,邊纏邊整形,直至捆緊紮牢成細條圓筒形。纏好後涼於通風處,待1至3天後即為成品。食法,壹般都采用先取出放置溫熱水中漂洗幹凈,剁成了大塊,放鍋中煮熟,即可食用。其色澤均勻,味美鮮嫩,肌肉緊密。
特點:它色澤紅潤、肉質細嫩、鮮香味長、而且高蛋白,低脂肪。
梓潼酥餅
又名:“薄脆子”、貢餅
產地:中國四川梓潼。
歷史:唐天寶年間安史之亂,玄宗避難入蜀,途經梓潼上亭鋪,有人以該餅進貢,玄宗嘗後大加贊賞,於是梓潼酥餅在長安漸為人知,時有談及,並稱之為貢餅。由此可見其生產歷史當在千余年以上。
工藝:系以面粉、化豬油、菜油、砂糖、芝麻為主要原料。其制作,頭道面粉做發酵面,與幹面混和拌勻,不再發酵;二道面與花生油和面,加入糖或者食鹽、花椒粉揉搓制成餅胚,然後用雙面鋥烘烤,掌握合適溫度,烤至發脆。烤後重疊置平板上,加壓冷卻,10分鐘後攤開、搌平,即為成品。
特點:色澤黃亮,圓如秋月,向以質地酥脆、香甜化渣著稱。且久貯色、香、味、形不變,以其制工精細,風味獨特而馳名古今。
火邊子牛肉
火邊子牛肉是古老鹽都傳統名特產之佳品,客觀存在以質優味美、片薄如紙、酥香綿長而聞名遐爾。火邊子牛肉源於清乾年間,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其選料嚴格,刀工精細,工藝考究、風味獨特、綿香生津、回味悠長。由自貢食品公司腌臘品加工廠生產的紫薇牌火邊子牛肉是繼1988年獲商業部優質產品獎和首屆全國食品博覽會銀獎後再奪巴蜀食品節金獎。
魚皮花生
魚皮花生皮酥內脆,甜鹹適度,香酥可口。主要原料有花生仁、糕粉、砂糖等。經過制糖、裹坯、烘烤、上醬等工藝精心制作而成。
白橙糖
白橙糖是合川的傳統名產。創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系三匯壩洪五合的“五合齋”糖食鋪生產。產品具有白色透明,氣味芳香,甜不膩人,入口化渣等特點。不但有營養,還有.止咳.順氣.化痰.養顏.美容的藥用效能。民國15年(1926年),川軍二十八軍第三師師長陳書農駐合川時,經過三匯壩,品嘗白橙糖後,大加贊賞,當場寫了壹首詩:“君家巧做白橙糖,地利人和兩兼長,茶余酒後嘗幾片,滿口香甜滋味長”。後來陳書農在合川舉辦五縣聯合展覽會,白橙糖獲金字匾額壹塊。(1989年)榮獲重慶市人民政府優質食品稱號.(2000年)榮獲合川市消費者滿意食品 。
鱔魚雞蛋卷
用料:
烤鱔魚串15克,鱔魚切成1厘米的長段,雞蛋 1個,魚湯 1大匙。料酒 1/2小匙 鹽、醬油 各少量。雞蛋磕到碗裏後,加入高湯和調味品充分攪拌,油適量。(用料按照1人份)
制作方法:
1、用油布將煎蛋鍋毫無遺漏地擦壹下,然後將好雞蛋的1/3壹點壹點倒入鍋內,向四周攤開。雞蛋半熟時,將鱔魚橫放在攤開的雞蛋上並卷上。
2、用油布往鍋上擦油,將卷好的雞蛋卷往塗上油的地方挪動壹下,使沒塗上油的地方也塗上,然後將剩下的雞蛋倒壹半進鍋裏,將剛才卷好的雞蛋卷作芯,再按剛才的順序卷壹遍。同樣,將剩下的1/3的雞蛋再按上述做法卷壹遍。
3、趁熱將煎好的雞蛋放在竹簾上整形,切成適當的大小放在盤子中。
特點:
滑潤爽口,清鮮味美,老少皆宜。
10.桃米炒蛋
用料:
鮮桃200克,雞蛋4個,精鹽5克,料酒15克,化豬油適量,紅櫻桃(可用罐頭代替)數粒。
制作方法:
1.鮮桃洗凈,在開水中略燙,去皮、核後切成綠豆大小的丁,放入小盆內。
2.把雞蛋磕入裝桃丁的盆內攪勻。凈鍋入化豬油上火,倒入調好的桃丁,調入精鹽、料酒翻炒、直至炒熟成塊時,起鍋裝盤即成。
特點:
鮮嫩、味美、老少皆宜。
櫻桃蜜餞
原料配方:鮮櫻桃80~90千克,川白糖45千克,白礬1.5千克,色素適量
工藝流程:選料→去籽→礬漂→水漂→撩坯→回漂→套色→餵糖→收鍋→起貨→粉糖→成品
窩絲糖
窩絲糖是四川民間的傳統產品,原名叫“素窩絲”,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產品配料廛窟,工藝精細,具有松酥和香甜可口的獨特風味。
酥心脆糖
酥心脆糖系重慶傳統名產之壹。制品以白糖、芝麻為主要原料,兼有芝麻桿、酥心糖的特點。其口味純甜濃香,皮脆心酥。別具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