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衣哥、拉面哥,這壹對來自山東的草根網紅徹底把山東人憨厚質樸的形象刻進了大家的心裏。
同為莊稼地裏的農民,壹個由於會唱歌登上星光大道又上了春晚而聲名遠揚,壹個由於堅持賣拉面不漲價,在短視頻平臺壹夜爆紅,固然成名的方式不同,但兩人最終都成了十裏八鄉的名人。
面對這兩個草根名人,大衣哥和拉面哥的鄉親們卻有截然不同的反響。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2011年,42歲的朱之文在山東電視臺歌唱節目《我是大明星》的現場引吭高歌。固然長相質樸壹身軍大衣略顯寒酸,但仍然掩蓋不住朱之文天生的好嗓子。
壹戰成名,朱之文因而成為那壹屆《我是大明星》的冠軍,由於衣著軍大衣參賽,他被網友親切稱為“大衣哥”。爾後,大衣哥開端進入演藝圈,又參與了《快樂大本營》、《中華達人》等綜藝節目。
後來,大衣哥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著名歌唱家於文華。於文華觀賞大衣哥的歌唱天賦,於是引薦他去了星光大道。大衣哥先後在《星光大道》拿下了周冠軍、月冠軍以及年度決賽第五名的成果。道理之中,大衣哥紅了。
紅起來的大衣哥接到的商演時機多了,在電視節目裏經常會看到他的身影,還登上了2012年的春晚。在大衣哥的家鄉,能出這麽壹個“名人”是稀罕事,況且還是上過春晚的名人,這讓十裏八鄉的村民們對他刮目相看。
成名帶給大衣哥最直觀的就是收入的進步,他有了演出費、商演出場費,家裏的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富有後的大衣哥沒有遺忘和他朝夕相處的鄰居四鄰們,固然他還是住在以前的老房子裏,
卻主動出錢為村裏修了壹條新的水泥路、無償為鄉親們買健身器材,親戚朋友哪家有艱難的也大方解囊……
按理說,大衣哥人紅不忘本,又無償協助鄰裏鄉親,得到的該是尊重和感激才是。
但是,事實卻相反。看到大衣哥成了“名人”,村民們把他當成了搖錢樹,大事小事總要找他借點錢,借了還不還,理由是反正大衣哥有的是錢,本人都花不了為什麽不能多借點呢。
不只借錢不還,大衣哥出資修的路也被村民們厭棄路不夠長不夠寬,連刻著“之文路”的石碑都被砸倒。當被問及對大衣哥有什麽見地時,幾個村民毫不掩飾地說,“他那麽有錢,除非給我們每人發壹萬塊錢,每家買壹輛車,我們才覺得他了不起,要不然他啥也不是!”
短視頻興起後,為了蹭蹭大衣哥的人氣,很多村民拿起手機就直奔大衣哥的院子,把他們壹家的日常生活全部拍下來傳到網絡上,以此漲粉漲流量。還有人特地到大衣哥的院子裏搞直播,各種把戲層出不窮。
假如遭到反對,有些激動暴躁的人失去明智,半夜拿起磚頭就扔進大衣哥家的院子裏,諸如此類層出不窮。
和大衣哥相比,拉面哥的走紅純屬偶爾。
拉面哥本名程運付,是山東省費縣梁邱鎮楊樹行村的壹位村民,為了生計,從二十四五歲就開端出攤賣拉面。做拉面生意十五年來,程運付堅持定價壹碗3塊錢,從不漲價。
2021年2月下旬,壹位名為“蕭縣彭佳佳”的美食博主把程運付的短視頻發布到了網絡,程運付說本人壹碗拉面賣三塊錢堅持了十五年了,固然壹碗面只能掙個四五毛,但是老百姓賺錢不容易,他不會漲價。
在誠信質樸稀缺的時期,程運付的古道熱腸顯得尤為寶貴,短短幾句話的視頻播放量超越2億,網友們都親切地稱謂程運付為“拉面哥”。
拉面哥躥紅,很多人慕名而來,只為嘗嘗這三元壹碗的拉面、親眼看看這個質樸真誠的山東大叔。由於拉面哥的家鄉在貧窮的鄉村,村子小路也坎坷不平,壹下子那麽多遊客蜂擁而至,連交通都成了問題。
而拉面哥的村民們的表現卻和大衣哥的鄉親截然相反。為了便當遊客們來參觀品味拉面哥的拉面,村幹部率領村民把村頭的平整修理成免費停車場,做好指示路牌,壹路指向拉面哥所在的中央。
拉面哥由於名聲在外,前來找他簽約協作的公司紛至沓來,拉面銷量上去了收入自然會進步。
不過,拉面哥的村民並沒有眼紅他的收入,像大衣哥的村民壹樣挖空心思地借錢。村民們應用拉面哥的熱度,在村子四周應用本人的優勢擺起攤子,有人賣山東特征留念品,有人賣休閑零食,還有人賣綠色農產品……
往常的楊樹行村曾經從壹個偏遠的小村莊變成了農貿集市,遊客們來參觀拉面哥的同時也能夠帶動其他產品的消費,村民們巧妙的應用拉面哥的熱度發家致富。
同樣是來自貧窮鄉村的農民,大衣哥和拉面哥成名後在家鄉遭到截然不同的待遇,這代表著網紅經濟時期兩種不同的經濟形式。
往常網絡自媒體興旺,普通人也有了展現自我的時機,假如能被群眾認可就有時機壹夜成為網紅。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有利可圖的事情總會吸收人紮堆。這些網紅身邊的人普通會有兩種反響,壹種人就像大衣哥的村民,壹哄而上,要麽模擬網紅的成名途徑以求出圈,要麽變本加厲地從網紅身上攫取錢財,帶著壹種看人有錢就眼紅的心態。
另壹種人,就像拉面哥的村民,盤繞身邊的網紅發現新點子,不剽竊不模擬但能蹭著熱度互補雙贏。
更宏觀地講,這也是往常中國人做生意的兩種形式。
曾經有個在國外市場做建材生意的中國人,生意紅火了沒幾年就叫苦連連,利潤直線降落,最後只能維持根本運轉。究其緣由,同壹個建材市場的中國人紮堆開店紮堆采購相似款產品,有客戶來的時分壹條街的中國商家報價壹個比壹個低,最後是客戶賺了廉價,商家利潤微薄。久而久之,惡性競爭,兩全其美。
相比之下,另壹種形式則顯得更成熟。即在原有商業生態的根底上拓展互補鏈,找到市場需求空白。比方,有個人在路邊開了壹個加油站,那麽其別人就會陸續在旁邊開超市、開餐館、以至是開旅館。效勞的客戶群體不變,大家不需求由於商品效勞同質化而惡性競爭,這才是壹個良性的商業生態。
另壹方面,由於網紅是壹夜成名,也有可能會在群眾獵奇心消逝興味散盡的時分而歸於寧靜。
大衣哥的閱歷也闡明了這點,從以往的門可羅雀到往常門可羅雀,從曾經堅持底線低調行事故成想盡方法炒作熱度,以至放下身段配合兒子兒媳博人眼球賺流量。
因而,網紅經濟如何防止在人潮散去後再次回到原點,這也需求從長計議。
比方,應用網紅熱度把本地特征打進來讓更多的人理解,把流量從網紅個人的身上轉移到地域特征產品、特征經濟上來,這就相當於是順其自然完成壹個轉型,既能讓本地產業和當地網紅互補,也能夠防止在某個網紅失去熱度的時分大功告成。
總之,網紅經濟興起是時期開展的產物,即有益處也有弊端,如何取其精髓去其糟粕,就需求我們用理性思想去剖析看待。
在這樣的經濟形式下,堅持冷靜又不失激情,這才是該有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