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指導思想
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多吃多喝水果、牛奶、果汁、蔬菜、谷物等健康食品,遠離垃圾食品,保持健壯的體魄,健康、愉快地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
二、活動口號
告別垃圾食品,做健康好少年
拒絕垃圾食品,開始健康生活
告別垃圾食品,營造綠色生活方式
三、活動時間:2006.10.25——2006.11.25
四、活動對象:全體師生
五、活動要求
1、在校長室、教導處的領導下,由少先隊大隊部向全體師生發出倡議書(附後),口號人人參與,每人在倡議書上簽名,並轉化為自己的直接行動。
2、學生從不買垃圾食品,不吃垃圾食品,從學校向家庭拓展,由學生影響家長,形成教育合力。
3、各中隊與綜合活動結合,通過網絡、電視、書本搜集相關信息,了解垃圾食品的危害,開始健康生活。
4、通過開展小的研究課題,宣傳和督促同學、家長、親友合理飲食,營造綠色生活方式。
六、活動安排及內容
(壹)活動安排
10月25日——10月31日 宣傳發動階段 負責:少先隊大隊部
11月1日——11月5日 倡議準備活動 負責:少先隊大隊部
11月6日——11月30日 資料收集,成果展示 負責:各辦公室主任
(二)活動內容
1、壹、二年級:認識垃圾食品、健康食品,做到自覺不吃垃圾食品,不挑食,多吃健康食品。每年級完成壹塊《告別垃圾食品宣傳畫展版》
2、三、四年級:通過各種方式搜集信息,通過板報、手抄報宣傳垃圾食品的危害,向同學、家長、親友做好宣傳工作,每年級完成《垃圾食品危害,合理健康飲食》宣傳板報各壹份。
3、五年級、六年級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系列研究(附課題及內容,有辦公室主任安排)
五年級研究課題:
《餐桌上的學問》研究內容:
1、根據壹日三餐的用餐情況,指導學生設計所要了解內容的調查問卷或表格,學生據此展開相關的調查,並進行資料收集,找出餐桌上的“學問”之所在,得出餐桌與人體健康的主要關系,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2、動壹動,做壹做,展示小餐桌。結合自己的調查及在活動過程中的感悟動手制作“個性”小餐桌,除了形狀各異的餐桌造型外,引導、啟發學生結合“餐桌上的飲食”在“學問”上下功夫。通過“小巧手大比拚”或“美食大賽”等系列活動,幫助學生進壹步樹立科學的飲食觀。
3、總結前兩個階段的活動情況,寫出分析報告,並結合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和體驗寫出心得日記,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4、召開“科學用餐”宣傳大會,通過各種生動有趣的形式進行科學用餐的宣傳,達到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的目的,使科學用餐的觀念深入人心。
5、評價同學們在活動中的表現,評價可從多方面進行,可小組內評、小組互評、同學互評、老師評價等等,通過評價幫助學生進壹步了解活動的意義,樹立起他們參與活動的自信心;分階段進行引導寫出活動反思,及時總結自己在各個階段的活動經驗或收獲,為課題更加深入有效地開展積累豐富的資料。
《天天飲食,學問多多》研究內容:
1、根據壹日三餐的飲食情況,設計出“小豆芽”、“小胖墩”“正常兒”三種人群壹日三餐用餐情況的調查表格,了解他們的用餐情況,總結飲食與身體發育的關系以及“貪吃、厭食、偏食”的危害,得出結論:飲食不當,危害身心健康,必須樹立科學的飲食觀。
2、引導學生全面收集與飲食、營養有關的資料、圖片。鼓勵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收集,可查閱圖書、收集剪報、上網查詢等等。然後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所收集到的資料並對資料進行篩選、整理。主要采用分類整理的方法,把所收集到的資料分成幾大板塊,如“果蔬樂園”、“風味小吃”、“副食品天地”等等,把資料匯總到相關的欄目中,讓學生形象直觀地了解飲食天地的學問。小組交流所整理出的資料卡片,體會與小夥伴***同分享的快樂。
3、指導學生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分為三個主題:“小小營養師”、“小小采購員”、“五彩果蔬盤”。“小小營養師”引導學生進行“壹周營養菜譜”的設計,使學生做到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小小采購員”組織學生深入市場、超市,了解各種水果、蔬菜的產地、價格、營養價值等,幫助學生樹立消費觀念,克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五彩果蔬盤”讓學生用各種水果、蔬菜制作出個性水果拼盤,讓學生體驗創造的快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指導學生寫出活動心得體會或反思,並進行交流。
4、舉辦成果展示會。把學生整理出的資料集以及活動中的各種圖片布置成壹個小展臺,聘請活動中表現出色的同學擔任解說員,對活動過程各部分的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增強參與活動的熱情和自信心,讓學生體會合作的快樂並寫出觀後感。
《吃零食的學問》研究內容:
1、根據活動計劃,引導學生走進商場、超市、小商店,對兒童食品的產地、種類及所含營養情況展開調查,並做好記錄,使學生明白哪些是“營養食品”,哪些是“垃圾食品”。
2、學生調查兒童食品的購買情況,統計出哪幾類食品是兒童最喜歡的,進壹步研究其營養價值及對身體發育的作用。讓學生知道“垃圾食品”對人體的危害。
3、進行“營養兒童食品”的資料收集,並對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交流整理,通過交流使學生了解“營養食品”對身體發育的益處,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飲食觀,從而總結出科學、合理地吃零食。
4、發放倡議書,采用“致家長壹封信”或“致小朋友壹封信”的方法,使學生明白亂吃零食對人體的危害;召開“現身說法現場會”,讓以前那些特別愛亂吃零食的同學親自說說自己以前的做法,以及對自己身體帶來的不良反應等等,使更多的學生遠離“垃圾食品”,樹立科學飲食觀。
六年級研究課題:
《關註早餐話營養》研究內容:
1、學生根據活動計劃,展開調查,進行有關“早餐營養話題”的資料收集,並以小組為單位對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進行交流,做到資源***享。
2、結合所收集到的資料,制定出“早餐食譜”。並對設計進行評比,選出“最具營養價值”早餐和“最差營養搭配”早餐,讓學生通過對比了解吃好早餐的重要性。
3、把所收集到的資料以“手抄報”得形式整理出來,可小組為單位,也可每人壹份,形式不限,通過“手抄報”使更多學生了解早餐對人體發育的重要性,警示那些不愛吃早餐的同學養成每天按時用餐的習慣。
4、成果匯報。把本次活動的收獲展示出來,讓全體學生欣賞,把主題活動進壹步推向高潮。
《科學飲食與大腦健康》研究內容:
1、學生自由結合,成立活動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寫出活動方案和開題報告,讓學生們了解活動的重要意義。
2、根據活動方案設計出調查問卷,並展開調查,進行資料的收集,除了常用的方法,還可鼓勵學生走向社會,向有經驗的人請教,做好采訪記錄。總結出不科學的飲食對大腦健康造成的危害。
3、對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總結出“科學飲食”與“大腦健康”的關系,提出克服不良飲食的途徑和方法,進行交流匯報。組織學生評價各個小組的表現,指出不完善之處,進壹步加以充實。
4、根據活動過程的收獲和體會撰寫出與本課題有關的研究小論文。
《主食、副食、零食、與健康的研究》研究內容:
1、根據活動方案的內容,引導學生開展壹系列的調查研究活動,廣泛收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通過資料分析主食、副食、零食與健康的關系,找出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
2、對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加工整理,總結三者與健康的關系,把所整理出的資料進行交流,找出各個小組資料不完善的地方,進壹步加以充實。
3、發放倡議書。通過“致家長壹封信”的方式向家長宣傳科學飲食的重要性,引起全體同學的重視,使“珍惜生命,關愛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
4、根據活動情況寫出活動反思,並撰寫出結題報告。
《小學生中肥胖現象的研究》研究內容:
1、學生訪問身邊的“胖墩”及相關人群,了解他們的生活起居以及飲食情況,展開關於肥胖現象的調查研究,找出造成肥胖的主要因素。
2、針對本班的特殊群體制定出多個切實可行的減肥計劃,分別選擇不同的試驗對象進行實驗,並以壹個月為單位,進行跟蹤記錄,詳細記錄他們的完成情況,檢驗減肥計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3、評出最有效科學的減肥方案,在本班加以推廣,使大家明白肥胖給身體帶來的危害以及生活中的諸多不便,並進行廣泛的宣傳,引導學生遠離肥胖。
4、寫出活動調查報告,進壹步總結造成小學生肥胖的主要原因,研究出預防肥胖的主要措施,給全班同學敲響警鐘,達到推廣經驗,說服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