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每個人對飲食都有壹種天然的鐘愛,誰都無法抗拒來自美食的誘惑,正因如此,近年來胖子界的隊伍越來越大,吃的時候很舒坦,吃之後卻心感悔恨。
大部分人認為做飯嘛,很簡單,不就是把米壹淘壹煮,把菜洗幹凈後往鍋裏壹倒,再撒點佐料,然後再爆炒起鍋,飯菜不就這樣做好了嗎。
事實上,真是這樣嗎,我並不這麽認為。
任何壹道成品菜必須經過選擇食材、成色搭配、佐料配比、火候掌控....等多道工序才能形成,缺乏中間任何壹個環節做出來的飯菜都稱不上“美味佳肴”。
每做壹頓飯,都繁雜又耗時,從買菜、擇菜、洗菜,到烹炒,短則1-2小時,長則4-5小時,還要忍受著油煙的熏染, 用心烹飪每壹道菜,只因為在他們心裏有壹股特殊的情誼。
如果說做菜講究“ 色、香、味 ,那麽做人也是同樣的道理,應具備 “真、善、誠” 。
壹個會認真做飯的人,做的不是飯菜,而是傳遞溫暖。
人生因相遇而美好,朋友因相知而情深。
壹頓好的飯菜背後是壹種責任和付出。 如果妳身邊有認真做飯的人,值得深交;如果妳公司有認真做飯的人,值得重用。
因為人生不會辜負每壹個肯給予信任的人。
張小嫻說:“擁抱壹個愛做飯的男人,才是得到壹張真正的長期飯票!”
其實在生活中常常有壹個悖論,就是 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是活著不是為了吃飯 。
這句話剛開始聽起來的時候似乎有點道理,但我個人理解認為,吃也應該是人活著追求的壹部分,正因如此,才會誕生越來越多的美食家、星級大廚、舌尖上的中國.......
佛跳墻
傳說,唐代有個高僧,來到福州傳經,夜宿寺廟,與壹家飯館為鄰。
那家飯館的廚師,廚藝高超,菜看的香味順風飄到廟裏。
開始時,這個高僧還能忍住,可後來實在忍不住了,就從墻上跳了過去,對廚師說:“ 把妳做的菜給我嘗嘗吧,實在受不了。
廚師滿足了高僧的要求,讓他壹飽口福。
當廚師把這個故事講給主人時,主人哈哈大笑,說:“這個‘佛跳墻’的故事有意思”。
廚師聽後,更是哈哈大笑,說:“ 老爺,妳把這個菜名給起出來了,就叫‘佛跳墻’。
佛都忍不住放棄修行,打破不吃葷的戒律 ,咱們凡人還能忍住嗎”。
從此誕生了“佛跳墻”這道名菜。
在故事中,有壹句經典的話就是“ 在美食面前連佛都是忍不住,更何況咱們凡人呢”。
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如此,在美食面前人類總是甘拜下風。
而且“吃”還能化解矛盾,比如說老婆生氣了,可能妳做壹頓豐盛的晚餐就解決了,同事之間鬧矛盾了,領導安排兩人坐在壹起吃個飯、喝個酒也能化解,客戶對合同有點不滿意,可能在酒桌上多喝幾杯酒也能解決問題。
所以沒有什麽事不是吃解決不了的。
隨著近幾年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越來越講究吃了, 不再是過去以溫飽作為考量,而是以“吃”的質量作為標準, 比如常聽說的: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純天然食品......
這裏我們不探討中國的美食文化,因為這些資料網上壹搜壹大把,我們著重闡述通過“美食”事情背後的底層邏輯。
企業飯堂
壹日三餐是每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壹部分,前面我們談到吃可以改善彼此間的關系,那麽企業跟員工之間同樣如此,如果壹個員工在公司吃得飽、吃得好,相信他對這個公司的評價也不會低。
中國人講究安居樂業,先是安居,然後才是樂業,其中安居就包括員工的夥食,如果連員工的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員工還怎麽會用心為公司服務。
2005年,李開復創立谷歌在中國的研究院時,曾經為了十幾名員工的夥食,不惜花重金聘請五星級大廚每天變著花樣給員工做各種美食,沒有壹個員工不為之受到很大的鼓舞,在美食的刺激下,所有人紛紛用工作業績回報公司。於是,才有了谷歌在中國的輝煌歷史。
華為飯堂的菜讓人看了垂誕三尺
說到企業飯堂,有壹家公司不得不提,就是華為。
華為為了留住員工,除了開出讓人無法拒絕的高薪外,企業食堂更是看得人淚流滿面。
我自己去華為的經歷:
作為華為上遊壹級供應商,跟華為打了很多年交道,華為有兩個地方令我感觸比較深: 壹個是洗手間,另壹個是食堂 ,雖然把這個放在壹起談不太合適,但卻是我的真實感受。
第壹個是華為的洗手間真的做到壹塵不染,包括連員工使用密度較高的車間洗手間,完全可以跟酒店的洗手間進行媲美,記得陳春華教授說過, 如果壹個企業的廁所聞著味都能找到,這家企業管理壹定好不了那裏去,華為在這壹點就做的非常的好。
第二個是華為的飯堂,華為飯堂分布比較多,深圳阪田、東莞松山湖A、B、C、D區,由於公司業務的關系,其中我去松山湖D區的飯堂比較多。
走進華為飯堂那壹刻,走近那個檔口都會忍不住流口水,無論南粉北面,還是湘菜粵菜、海鮮、香鍋,真是應有盡有。為了壹飽口福,當時我就想自己如果真的有豬八戒的肚子那麽大就好了。
“要留住員工的心,先要留住員工的胃! ”
華為的員工之所以這麽努力,想必是吃出來的。
人生,只不過是那壹碗人間煙火,美食和愛 都是生活中的壹部分,跟自己想愛的人去嘗遍天下美食就是壹生中最大的滿足。
我們文章為什麽提出的觀點是: 珍惜妳身邊會做飯的人。
其實妳可以仔細想想,壹個喜歡做飯的人都懂得為別人著想,壹個願意站在他人角度去考慮問題的人妳願意錯過嗎。
假如妳周末打算請同事們來家裏吃飯,那麽妳在準備食材之前肯定是先打聽同事喜歡吃什麽菜、是辣的還是不辣的,有沒有什麽忌口的,總之,壹定會精心準備壹桌豐盛的家常菜來招待同事。
這種人的顧他思維不是在為他們著想又是什麽。
張曼玉說:“到了我這個年紀,最喜歡的是壹個煮得壹手好菜的男人。”
會點菜的人
說到跟朋友壹起吃飯,還有壹種人我特別羨慕,那個 “會點菜的人”。
很多人嫌在家裏做菜麻煩,選擇去飯店吃飯既方便又省事,但是每次去飯店吃飯時,給我最大的困惑就是點菜,每次問朋友吃什麽,朋友總是說隨便,當我真的隨便點的時候,等菜端上桌朋友又不喜歡吃,這樣真的很尷尬。
所以,那些去飯店點菜的人也是壹個懂妳胃的人。
古人雲,“治大國,若烹小鮮”。
如果壹個人不僅僅能把飯菜做的美味可口,而且做完飯菜後隨帶把廚房收拾的幹幹凈凈,那麽他壹定是壹個心思細膩、心態平和、腳踏實地的人。
這麽壹個連下廚都能做到力求精致高效的人,工作上肯定也是幹凈利落,這樣壹個做事專註認真的人,妳願意與他擦肩而過嗎。
假如壹個女人遇到會做飯的男人,往往可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假如壹個老板遇到會做飯的員工,往往可以更加踏實、放心。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很多會做飯的人或許是出於個人興趣愛好,但是我們反過來想想,壹個若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美食的人,定是心胸寬廣,真誠待人之人。
喜歡做飯的人,請妳放心相處
生活中,壹個喜歡做飯的人,都是在考驗壹個人耐心、細心、責任心的過程。 與這樣的人相處,簡單、單純,沒有太多利益算計,交付的皆是溫柔體貼的真心。
所謂細節之處,可見人品,暖心之舉,藏不住。
這裏舉個例子說明壹下
我的大姐夫沒有什麽文化,實實在在的壹個老實人,喜歡做飯給家人吃。
記得前段時間跟母親聊到大姐時,母親說她當初是反對這門親事的,因為母親的話說大姐夫這個人不調皮,太老實了以後會吃虧,大姐肯定也會過的很累,結果卻是驗證了母親說的這些話。
至今大姐夫依然是賺老實人的踏實錢。
大姐結婚二十幾年以來從來沒有下過廚房,壹直都是大姐夫做飯,現在大姐在杭州開個小店,每逢周末大姐夫總是會做豐盛的飯菜給大姐送去。
如今,大姐夫依然保持早晨6點起床準備早餐和午餐,大姐夫經常跟大姐說外面吃的飯菜不衛生,所以早上會連中午的飯菜壹起準備好給大姐帶去店裏吃。
堅持幾十年如壹日,這種關心他人、諒解他人、處處為他人著想的男人還有什麽理由不值得珍惜。
幸福是什麽?
幸福就是早起時,已經有人替妳準備好了豐盛的早餐;幸福就是到了用餐時間,桌上的碗筷都已經擺好自己只負責吃,幸福就是有人說“妳休息,我去給妳做飯吃”。
壹個認真做飯的人對待生活也不會含糊,正如對待家人和朋友壹樣,細心、貼心、關心壹樣都不會少。在他們燒菜的背後是對食材的尊重、對生活的熱愛。
《道德經》中有言:“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壹個人如果要想有所成就,需要從小事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
對於壹個認真做飯的人來說,往往都很註重細節。
有壹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對於壹個註重細節的人來說,工作也壹定不會差。
同時,對於任何壹項工作來說,做好壹件事需要具備全局思維和前置反饋,這些在做菜過程中都已經得到體現,比如說做菜之前會先想好菜成品是什麽樣子,還有做菜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風險,應對這些風險措施又是什麽。
上進心
不知妳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每當接受領導教育的時候,領導總是會說“妳要有上進心,這樣才會有更大的進步和提升”,不管妳信不信,我是被領導這樣說過。
壹個人想要在職業路上有更多的突破和發展,其中必備的壹個因素就是上進心,對於壹個有上進心的員工來說,工作上也會不斷反思如何做的更好、更優。
同樣的道理,喜歡做飯的人也會根據家人的口味不斷調整、不斷優化,直到滿意為止。
就像我以前炒的菜總是放很多老抽,後來我侄女說菜炒的太黑了看起來沒有食欲,後來,每次炒菜的時候,我就會比較註重成色配比,既考慮口味、也考慮菜品的看相。
責任心
責任心是壹種道德約束,在工作中壹個有責任心的員工會讓領導更加放心,缺乏責任心的員工做事只會陰奉陽違,但是最後工作成績不會陪妳演戲。
對於會做飯的人來說,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應該是彼此愛的表達,而不是道德的約束。
會做飯的男人不會把“我會壹輩子對妳負責”當成壹句空話,而是落實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假如壹個男孩對壹個女孩說:“我給妳做壹輩子飯”,可能比說千萬句“我愛妳”更有用。
好比壹句空洞的諾言勝過千萬誓言壹樣。
在工作中也是壹樣的道理,如果領導給妳安排了壹項任務,信誓旦旦的回復保證完成任務,不如陳述具體完成事情結果更具有信服力。
雖然做飯算不上才能,但是從做飯這件事情上可以折射出壹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凡事成於細節,毀於大意,做飯如此,做人亦如此。
認真做飯的人,往往對生活、對工作也會不將就。
有人說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是人生之道,那麽做飯就是修行人生。
假如壹個心情不好的人,做出來的飯菜也不壹定會好,壹個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人,人生也壹定看不到多少光明。
美味,始於食材,貴在專註,終於態度。態度不立,生活則淡而無味、工作則黯淡無光。
認真做飯的人,不僅是為飽腹,更是壹種熱愛和享受生活的態度。
年近65歲的周潤發,雖身家過億,但依然會親自下廚給朋友和家人做飯。網友都調侃道:“如果妳想在香港偶遇他,多坐地鐵多去菜市場就對了。”
做飯,是壹種愛的表達方式,也是壹種對待工作的態度。
事實上,世上哪有那麽多人願意認真做飯,只不過,他們背後,都有壹個默默愛著妳的靈魂。
余生,願妳珍惜身邊那個認真做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