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壹個不愛吃兔肉的人。我應該吃兩次兔子。第壹次吃兔子,是小時候去姨媽家。因為家裏養兔子,他就宰了壹只吃。我們農村都有壹個習慣,就是我會多拿出壹些做好的或者新奇的東西和大家分享,所以我第壹次吃了兔子,但是我覺得不好吃。具體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第壹,兔肉不好吃。當時吃了壹口兔肉,感覺味道真的很差。感覺很難啃,壹點柴壹點柴。我以為是阿姨的烹飪方法不對。後來我吃了第二次兔肉,就沒有第三次了。有朋友邀請我吃兔肉,拒絕了。
第二,兔肉不好吃。不知道是不是個人口味。我覺得兔肉的味道真的很淡。味道不壹樣,壹點都不香。和雞肉差不多,但是我覺得吃雞肉的時候還是要吃兔肉的。
第三,可能兔肉貴。在它口感不是很好的情況下,味道不是很香,甚至沒有雞肉好吃,但是比雞肉貴,所以我基本不會買,寧願吃雞肉。這也導致了我對兔肉的厭惡。
可能是以上原因導致我不喜歡兔肉。不過,喜歡的人應該不少。畢竟每個人的口味愛好都不壹樣,可能有人做的很好吃,但是我真的不喜歡。
小時候有壹次吃了爸爸做的炒兔子。太好吃了。兩年前,我路過市場,看到壹個賣兔子的,就想買下來。還沒靠近,就被騷味熏到了,不想吃了,就俯下身子走了。而且之後很長壹段時間,我還記得那個味道。後來在袁家村壹家農家樂吃了壹頓紅燒兔肉。不知道是店家沒打掃幹凈,還是太臭了,所以沒把飯吃了。兔肉沒人吃,也沒人願意打包。可能這兩件事給我留下了陰影,我根本就不想吃兔肉[捂臉][捂臉]。但是,只要不是那個味道,其實還是很好吃的。
說到吃兔肉,我媽是很有資格和經驗的。她之前吃過無數兔子,因為我爺爺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他村裏有名的獵人,還當過十幾年的生產隊長。只要有空,他就會拿起那把土槍(前面有火藥和鐵砂的那種)打野味。兔子、野雞、鵝,有時還有獾是最常被打的。據我媽說,野兔子好吃,但是吃兔子有講究:
第壹,兔子剝皮清洗後不能馬上吃,而且有很重的氣味。需要用冷水泡壹晚上才能拔味,然後才能煮。第二,小麥成熟前後和秋收前後的兔肉最好,因為大部分是食物,草的氣味較少。這兩個季節,我爺爺幾乎不打兔子,因為其間食物很少,而且兔子把草都吃了,樹葉和草的味道太濃。
另外,國產兔肉真的不好吃,腥味很難去掉。不管用多少大料,還是有味道。
用火銃、I牌氣槍或噴砂槍射擊,用隱藏的武器夾掩埋,用這些方法獵兔、煮野味都已經成為過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常見。
當狗變成了寵物,當兔子變成了小兔子隨著節奏攪動著兔子的舞蹈,當兔子真的很可愛,耳朵豎起來的時候,人們自然就變得聖潔,不再吃它們了。我不能忍受。
老王最早的兔肉是燉野兔肉,也是在市場上買的。紅燒肉是鮮紅的,就像紅燒狗肉壹樣。狗肉和兔肉在老王老家過去和現在都很流行,但是吃兔肉的人越來越少了。過去,有許多人以宰殺家禽為生。
殺豬、狗、兔、牛羊等。,曾經是很多人的生計。特別是殺狗、殺牛、殺兔的三類屠夫,往往是這樣謀生的:宰殺後紅燒熟了,再拿到市場上賣。在當地的飲食習慣中,很少有人紅燒兔肉或紅燒狗肉。
所以我們壹般都吃現成的紅燒肉。當然,兔肉也不例外。有時候殺兔子的屠夫在野外用噴砂槍打死兔子,回來不小心處理的話,買的鹵制兔肉都有鋼珠。
紅燒兔肉,很嫩,跟狗肉差不多,沒有筋骨,不像牛筋,不正常塞壞牙。但是很多地區喜歡吃紅燒,相當於燒雞。
兔肉本身膽固醇低,油少,所以野兔子是無油的,但是味道比較柴。據說夏天吃兔肉很好,因為涼。想吃肉但又不想長胖的人,消化不良的人,怕吃油膩食物引起血栓的人,怕“三高”的人,想美化身材皮膚的人,兔肉都是理想的肉類食材。
所以,不是人們不喜歡吃兔子,而是大部分人吃不到兔子,這和市場供應不足,沒有形成主流的飲食文化有關。
人們不知道我不吃兔子是因為童年陰影。
我五歲那年臘月,爸爸帶我去市場買年貨。看到有人在市場賣兔肉,現在殺了。那個家夥抓住兔子,用壹把鋒利的小刀在它身上刺了壹個洞。他直接用手壹拉,整張兔皮都被剝了下來。然後把兔子扔在木板上,木板上全是光溜溜的兔子,還流著血。心臟還在壹起怦怦直跳。嚇到我了。我現在不害怕了,但是很疼。為什麽要這麽殘忍。活剝了它。
感謝不吃兔肉的人。妳不要和我競爭。妳們都是好人。
兔肉本身不好吃,主要是必須和其他肉混合在壹起才有味道。
在成都的時候經常買兔肉,七塊錢壹斤。
兔肉和豬肉燉在壹起很香,而且兔肉很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