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為什麽非洲大蝸牛在非洲被當作美食,在中國卻被列入黑名單?

為什麽非洲大蝸牛在非洲被當作美食,在中國卻被列入黑名單?

每當雨季過後,走在路邊,經常能看見草叢中爬出壹只瑪瑙般顏色的蝸牛。他們的身形有些相當於壹個人的拳頭般大,這就是入侵我國的外來物種非洲大蝸牛,也叫做褐雲瑪瑙螺,是壹種中大型的陸棲蝸牛,最大可長至20厘米。因為其主要食物是農作物、果樹、蔬菜等植物,甚至在饑餓情況下會是同伴的屍體和紙張,連同水泥他都能啃食消化掉,對環境的破壞性極強。且非洲大蝸牛是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是壹個移動的超級病原體,這其中就包括能夠傳播嗜酸性腦膜炎和結核病。研究人員還在非洲大蝸牛身上發現過廣州管圓線蟲、曼氏血吸蟲、人體腦膜炎線蟲、西伯利亞圓線蟲等等,只要是非洲大蝸牛爬過的地面和植物,都能檢測出它遺留下來的病原菌和寄生蟲。

非洲大蝸牛的繁殖能力還十分的強悍,軟蝸牛到成年個體僅僅需要四個月左右的時間,四個月之後他們就是壹個繁殖體。非洲大蝸牛憑借著驚人的繁殖能力,從入侵我國後便不斷的繁殖,現在在很多城市的綠植下面都能發現它的蹤影。他也成功入侵了多個國家,成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物種之壹。但就是這個讓多個國家頭疼的物種,在他本土國家非洲卻無法調整起來。非洲大蝸牛可是非洲人民十分喜愛的壹道美食,在很多的社交媒體上都能看見他們用心的烹飪非洲大蝸牛餐,壹口壹個吃得不亦樂乎。但是非洲大蝸牛真的可以吃嗎?

我國臺灣壹位著名的金蘭醬油家族聽信了生師五牛大補的謠言,便在自家別墅裏飼養非洲大蝸牛。並將其養大後生食,結果壹家五口人,四人死亡,壹人臥病在床,十年後死亡,都因為感染了非洲大蝸牛裏的廣州管圓線蟲,它們寄生於人體中樞神經或者腦髓液中,因為當初的壹口非洲大蝸牛卻造成了這樣的慘案。

但也有例外的時候,同樣在我國臺灣就有專門引進非洲大蝸牛作為食材,開發成了特色小吃,比如炒螺肉、合閘蝸牛,這些都經過了高溫加熱,徹底的殺死了蝸牛體內的寄生蟲和病原菌。不過倘若遇到黑心商家,烹飪不完全也會染上病菌。所以在我國很多時刻心裏非洲大蝸牛被引進了飲食的黑名單,也成為了古人心中揮之不去的陰霾,每次出現大家都會離得遠遠的,所以說若是想靠吃來解決非洲大蝸牛泛濫的問題是行不通的,這個狠角色我們是萬萬不能碰的,在任何美食面前都要將自身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國內泛濫的非洲大蝸牛該如何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