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衡東土菜有哪些

衡東土菜有哪些

1懷素佛塔

“懷素佛塔”,又稱“七層樓”,在衡東的喜宴中稱“頭碗”,是湘腰席八大碗中的第壹道菜。這道菜集燉、煮、溜、蒸、炒等多種烹飪方法於壹體,制作這道菜的功夫在初加工上,要燉豬腳、燙蛋皮、剁碎肉,做成橄欖丸、蛋包丸、滑肉。是體現席宴檔次,展示廚師手藝高低的品牌。

2.夾縫生香(新塘削骨肉)

“新塘削骨肉”是近年興盛起來的創新衡東土菜。它用豬龍骨、新鮮青椒為主、副料,與茶油、精鹽、米燒酒炒制而成。

這道菜本是衡東縣新塘鎮擺攤炒菜的彭師傅自己的下酒菜,偶爾與好友壹道品嘗,因其綿香可口受到壹致誇贊,他便試著上桌銷售,果然大受顧客歡迎。經過多年鉆研,終於研發出這道新菜。俗話說:陳年的酒,骨縫的肉,都是最妙最香。因此這道菜又稱“夾縫生香”。

3.悅客金鳳(菜油燒雞公)

相傳清朝末年,衡山吳集化龍橋有個叫陽新貴的男孩,自小對吃紅毛叫雞公特別偏好,常食不厭,其體格即日見瘋長,不到十歲,便能力舉千斤,壹躍三丈。後來循入軍旅,屢立戰功,官至福建水師提督,他的很多故事還流傳在湖廣地區。

這道菜選料考究選重二斤半以上的肥碩公雞壹只,配幹黃貢椒、幹野山椒、鮮蔥、鮮姜,用純正衡東茶油、米燒酒,即宰即炒,吸取原甜原味,使之鮮香可口,清香鮮辣,口感極佳,余味無窮。而且具有強身健體作用,是壹道名優特色菜。

4.金鳳酸香(蔔辣椒炒雞)

金鳳酸香的由來,據說與衡東縣的壹個探花有關。相傳家住石灣平裏的譚鑫振,幼時好學,常廢寢忘食,以至到達食不甘味、精神不濟的地步。譚母為了補其營養又能生津開味,便將青辣椒用老罐蔔青椒,使酸中帶辣,又有特殊香味,誘人口舌,加老母雞炒制,讓兒子口味大開,神清氣爽,日攻詩書,夜練書法。後來連中兩元,殿試上對答如流,欽點探花,終成清代著名書法家。現在平裏到白蓮東煙、楊橋壹帶,都有“吃了蔔辣椒炒雞肉中狀元”的說法。

這道菜味道就出在制作蔔椒上。采用的是先炒後燜的烹飪方法。雞肉細嫩,蔔辣椒香濃誘人,是衡東壹道傳統的特色佳肴。

5.大浦血鴨

這道菜以鮮香名揚湘南。它是選取三斤左右肥壯菜鴨壹只,殺鴨留血,佐以寸椒、青椒、仔姜、蒜頭、精鹽,用茶油炒燜而成。

請順治年間,王夫之舉兵抗清,兵敗隱遁,與衡陽之北的大浦獅堂壹鄧姓漁民結為好友,常以鮮魚、帶血鴨相聚,把酒臨風,好不快意。“帶血鴨”也被時人稱為“夫子鴨”。歷經300多年傳承,這道菜長盛不湮。

6.嬉龍戲鳳(鱔魚炒蛋)

鱔魚炒蛋這道菜,鮮嫩可口,色香味型俱佳,且局溫補性能,是石灣壹帶的古典特色菜。

說起這道菜,還流傳著壹段淒美的愛情故事:壹日風和日暖,南海龍王九太子化作翩翩少年,在石灣鬧市偶遇壹妙齡少女,壹見鐘情。幾經往來,珠胎暗結。這女子原是棉商李千萬的獨苗,其父母聞訊大怒,設計抓住龍子,壹頓暴打,以致龍子皮脫骨碎,郁郁遠遁。而黃鱔又稱無磷公子。女子後被強配浪子,終日落淚,其子感母忠貞,即以黃鱔炒蛋加胡椒,為母滋補身體,慰其思龍子心緒。其孝心成為石灣地方子女典範,這道菜也隨之傳承下來。

7三湘驚雷(石灣脆肚)

“石灣脆肚”原名“生炒肚絲”是衡東縣石灣、三樟、大橋壹帶地方的家常口味菜。這道菜香辣脆爽,余味綿長。

這道菜多年來被列入湘粵壹些大酒店菜譜。2008年全國烹飪大賽湖南賽區競賽中,奪得金牌獎,被列入百道湘菜經典,真正是響脆三湘。

8.朱陵來福(紅燒狗肉)

這道菜在衡東縣地方盛行久遠。它是選取多年的老狗肉,約每碗二斤半,加蒜頭、生姜、辣椒,用茶油、米酒、醬油燒制而成。色澤亮麗,濃香撲鼻,是衡東人冬令進補佳肴。還連續獲得雁城百道金牌菜,湘菜經典菜稱號。

9東方紅雲(楊橋麩子肉)

楊橋麩子肉,又有雅名“東方紅雲”。它是用上好豬前胛肉,鹽腌,拍上粘糯米粉蔔制而成的特色鄉土菜。

這道菜色澤鮮紅,香濃可口,肥而不膩。在冬至日制作最好,收藏至次年端午節食用。是傳承衡東楊橋等地千年以上的經典特色菜。

10帥鄉糟魚(紮魚)

帥鄉糟魚,原名紮魚。它是衡東地方從遠左美食制法中遺存下來的佳肴。去除內臟,斬去頭尾,翅鰭切塊,用鹽水,紅曲米粉,八角粉壹齊腌制,擱置壹兩天後,放入蔔水壇裏,加入糯米酒糟,粕華十天半個月後,即可取出煎食。其味道同時具備鮮、香、甜、酸,開味生津。

11百年方正(棋子肉)

這道菜是衡東縣地方宴席“八大碗”中的第五道菜,俗稱“正肉”。因成型為正方形,如棋盤格,又稱為“棋子肉”。是席面上最受重視的正菜。

說起這道菜,原住我縣三樟鄉金湖村的辛亥革命來人彭友盛,,他在清末湘軍當副目時,毛澤東在他手下當列兵,半年後毛澤東要離開,他們全班戰友湊錢辦了酒菜,其中有壹碗毛澤東最愛吃的棋子紅燒肉。全國解放後,他們恢復了聯系,彭老受到了人民政府應有的尊重。彭老常說毛澤東愛吃棋子肉補腦,這棋子肉確實是為中國革命作出了特殊貢獻的壹道好菜。

12.綠染田園(青椒煨鴨蛋)

煨鴨蛋,在我們衡東這地方傳承久遠。這個菜具特殊清香,並有溫補功效,尤予小孩體虛有益。用新鮮鴨蛋6個,放入熱草木灰或熱糠灰中煨熱,然後剝殼加入青椒、蒜頭,用茶油燒炒。

這道菜原本是山野鄉裏人用自家產的鴨蛋煨制後,治小孩子體虛的偏方。民國時期,老衡山縣城太平洋飯店的廚師把它搬入酒店,四十年來,深受顧客歡迎,

成為天南地北消費群體口中的美味。

13 荷蚌相煎(河蚌煎荷包蛋)

話說清末,我縣金花鶴橋村陳家大屋的陳嘉言老先生,29水中進士,欽點翰林,歷任江南道禦史,福建漳州知府;辛亥革命後任民國首屆議員,京師參議員院長,國史館篡修。晚年告老還鄉,過著田園牧歌式生活。相傳陳翰林嗜食小葷菜,尤其喜歡命家人下水塘摸蚌殼,與荷包蛋同煮,即鮮香又嫩脆,常吃的喜笑顏開,這道菜也因之為珍珠、潭泊、白蓮等地遺老鄉紳說效仿,成為不可多得的時鮮美味。

制作這道菜,尤其註重選料新鮮即食。其色澤搭配協調,具備衡東土菜“鮮、辣、美、便”的全部特點,原汁原味,營養豐富。

14.紫氣東來(紫蘇田螺)

在衡東縣這塊土地上,久遠之前就有吃田螺放紫蘇的習慣。說是端午節期間,吃紫蘇田螺可以驅風散寒解毒,小孩子過夏天不會長瘡毒。田螺脆嫩,紫蘇香味獨特,又有驅寒發汗藥用效果,是衡東農家壹道通常至愛的美味。

15鯉躍龍門(水煮真塘魚)

衡東縣真塘、石灘幾個鄉,漁業發展迅速,真塘魚也就風生水起。這道菜魚肉鮮嫩,原汁原味,香辣誘人。是既可下酒又好咽飯的可口菜。此菜以真塘、石灘地方出產的鮮魚最具特色。

16.蜜意柔情(冬瓜燜去骨雞)

冬瓜燜去骨雞,這道菜取料簡單,然而搭配奇特。它是選擇當年仔雞,去骨切砣,冬瓜留皮切砣,先炒慢燜,精致而成。這是壹道菜形色兼備的食療營養菜,酥綿可口,從清代狀元彭浚傳承至今,已有兩百年的歷史。

17發了又發(芋絲牛肉)

芋頭絲子燒牛肉絲,這道菜原料便捷,當配調奇特。有人喜愛這道菜的鮮脆,又有人擔心吃這道菜舊病復發。牛肉,芋頭都是發的,這不是發了又發嗎?這道菜味道鮮脆,價廉味美。

18.皓首童心(銀絲豆腐湯)

銀絲豆腐湯是用草市鮮豆腐,細切成發絲,入上等高湯慢火調制而成。銀白鮮嫩,營養豐富,為老少滋補湯菜首選。有詩贊道:絲如細發白如銀,不負名師十載功,健體養顏尋妙法,童心皓首壹羹中。

19新花爛漫(茉莉花湯)

茉莉花肉末湯,是近年手搜集發展起來的創新菜,它選取新鮮茉莉花,去蕊去蒂,洗凈,與新鮮肉末調制成湯菜,營養滋補,鮮嫩美艷,香色俱佳。因茉莉花在當地只是5-6月菜開放,它是壹道季節性極強的時尚菜。

20殘陽金輝(豆渣蛋餅)

豆渣蛋餅是用制取豆漿剩下的黃豆殘渣,摻入雞蛋、生粉、精鹽,用茶油慢煎而成。味道鮮美,營養價值極高。它制作簡單,價格低廉,是壹道值得在家庭廚房中大力推薦的創新營養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