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餅的由來?
傳說壹 傳說以前有壹對恩愛夫妻,媳婦甘願賣身為家翁治病。失去妻子的丈夫並沒氣餒,努力研制出壹款味道奇佳的餅,最終以賣餅賺錢贖回妻子,重新過上幸福生活。這款美食制法流傳至今被稱為“老婆餅”。沒想到這小小的糕點裏還蘊含著壹個如此動人的愛情故事。傳說二 另壹個傳說則源自於廣州的蓮香樓。去過廣州的人都知道蓮香茶樓是廣州名店,而潮州老婆餅則是它的看家點心。清朝末年,當時蓮香樓請了壹位潮州籍的師傅。有壹年他探親回家帶了許多蓮香樓的點心給家人,誰知他妻子在吃了點心之後大為不滿:“妳們蓮香樓的點心還比不上我娘家炸的冬瓜角呢。”點心師傅聽了妻子的話,很不服氣:“那就把妳娘家的冬瓜角做出來,跟我們蓮香樓的點心比壹比!”第二天,妻子準備了壹鍋冬瓜茸,用白糖、面粉來做餡料,再用面粉皮包成小角,放在油鍋裏炸至金黃色。點心師傅嘗了壹口,連聲贊好。回到廣州後,他把妻子做的冬瓜角帶給茶樓的師傅們品嘗。蓮香樓的師傅什麽樣的點心沒見過?可是,他們吃了冬瓜角後,都贊不絕口。蓮香樓的老板知道了,也來嘗了壹個。老板說:“嗯,味道很好!這是哪裏的名點啊,叫什麽名字?”潮州師傅壹時也回答不出來,其中壹個師傅便說:“這是潮州師傅的老婆做的,就叫它‘潮州老婆餅’。” 傳說三 相傳,在清朝乾隆年間湖北省鶴峰縣壹田姓大戶人家新娶進門壹兒媳婦。回門次日按照土家族的習俗要求為公公婆婆進獻親手做的食物,公婆吩咐仆人給兒媳送來麥面二兩,粟米少許,作料若幹制作早餐。 公公要求:“十兄弟每人得到壹張餅,且餅與餅之間要互相連著”。 婆婆要求:“十兄弟家裏的深深及其子女都能嘗到餅子的口味”。 二兩麥面制作十張大餅已屬不易,還要上百人都嘗到餅子的味道更為困難,但聰明過人的兒媳婦卻巧妙地解決了公婆所提出的難題,首創了公婆餅,充分展示了其廚藝及其智慧。相傳,清朝乾隆年間,鶴峰縣壹劉姓大戶人家新娶進壹名兒媳,回門次日,按土家族習俗,要兒媳為公公婆婆進獻親手做成的食物。公公婆婆吩咐仆人送來麥面二兩、粟米少許、佐料若幹制作早餐。公公婆婆要求:十兄弟每人得到壹張餅,且餅與餅之間要相互連著,每人都能嘗到餅子的味道。二兩麥面制作十張大餅實數不易,但聰明的兒媳卻巧妙地解決了公公婆婆所提出的難題,首創了傳延至今的公婆餅,充分展現了其廚藝和智慧。通過不斷的改良,形成了現今的『土家愛蘭公婆餅』。趣談 有趣的是和“老婆餅”相對應的還有壹種餅叫做“老公餅”,它們在形狀上稍有差異,吃起來味道別具風格。老公餅餡心以椒鹽味為主。“老婆餅”形狀小巧,口感細膩,壹粒粒的芝麻吃完後還覺得唇齒留香,真的猶如小女人壹般細致周到。“老公餅”形狀則稍大,味道和面包有點相似,倒有點像個大大咧咧的大男人。這老公餅給人以東施效顰之感,而壹些跟風的小老婆餅、小小老婆餅、二奶餅,則有投機取巧之嫌,實在是玷汙老婆餅的名號。像這樣的叫法,令人壹聽就生厭,哪裏還有心情去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