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自貢,妳最先想起的是什麽?如果是近期,最先想起的肯定是自貢燈會,但是在自貢,能去遊玩的景區和景點可不僅僅只有這些,下面就簡單介紹壹部分景區,大家可以去遊玩喲。
2021自貢燈會什麽時候結束2021年2月22日起開園,結束時間未定
自貢國際恐龍燈會
每天15:00-22:30開園,節假日延長至23:00
每日亮燈時間:19:00
地點:自貢中華彩燈大世界
每年的1月中到3月中,始於1987年的“自貢國際恐龍燈會”(www.zgdenghui.cn)將把主場地彩燈公園裝飾得霓虹絢爛,人潮湧動。尤其是在正月初壹至十五期間,人潮和車流都達到極值。從2017年開始,自貢市開始在榮縣大佛、恐龍博物館等地建立分會場,分散潮流。燈會期間,各場地均收取門票。
桃花節
2021年3月-5月
自貢尖山風景區
從3月中到4月中,飛龍峽、尖山等景區的粉艷桃花將逐步開滿山頭,煞是好看。園區也會舉辦文藝演出、土特產特賣會等活動。由於人流集中,屆時將實行單循環交通管制,匯東公交樞紐站也會開通賞花旅遊巴士。
玩在自貢自貢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自貢大山鋪高速公路出口旁
歡迎進入侏羅紀世界!盡管入園的恐龍聲有些破鑼嗓,這裏也沒有會跑的大家夥。但當妳走入遺址博物館內的“大山鋪恐龍化石群”考古挖掘現場,與幾十米高的復原恐龍化石骨架比壹比身高,還是相當有震撼力的。二樓的珍品廳可以近距離欣賞“和平永川龍頭骨”、帶羽毛的“原始中華龍鳥”和壹坨坨巨型“龍蛋”等珍稀恐龍化石。墻上播放著循環紀錄片,和緩地講述每壹個展櫃所代表的劃時代意義。
博物館外圍是花苑綠地的公園,水中坡上有幾處恐龍雕塑群,很適合漫步回味這趟上億年的穿越旅程。自貢市區乘坐35、306路等公交到終點站自貢東站,向東步行800米便可見草地上弧線形的白色地質公園大門。
_海井
大安街383號
因《舌尖上的中國2》而火了壹把的_(shēn)海井,鑿成於1835年,是世界第壹口超千米深井,且鹵、氣同產。鼎盛時,1.2平方公裏(相當於200個足球場)的範圍有多達198口井,可謂“天車”林立、氣霧冉冉,既帶動了本地鹽市的大興,也催生令人垂涎的鹽幫菜。
如今,這裏成為景點,保留了木制碓架、井架、天地輥、大地車等完整的采制設備,只是天車下人工采鹵已變成表演項目(20元/次,團隊須預約)。倒是氤氳竈房中,赤膊鹽工忙碌在八口白晶晶的圓鍋之間,傳承井產天然氣熬鹽的百年工藝,那景象讓人頗為動容。每日產出的成品鹽在小賣部販售。出了景區大門沿大安街向西南步行700米,本地人氣頗高的長生面是解決午飯的好地方。
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
解放路107號
載歌載舞的熱鬧廣場旁,壹座烏金閃耀的重檐大門靜默石獅後,作為清代陜西鹽商集資興建的西秦會館,它在1959年成為鹽業歷史博物館新住所。沖著華麗無比的古建築和豐富的鹽知識,也值得到此壹遊。作為壹個專業的博物館,這裏有貼心的二維碼解說詞,也不乏妙趣橫生的科普體驗。看似枯燥的“井鹽科技史”和“自貢鹽稅史”主題展,以“可動手道具+模型”的展示方式,再現了漢代井鹽生產、清代天然氣開采制鹽等場景,令陌生的原理簡單易懂。
這裏也收集了較為完整的古代頓鉆工具群,保存了清乾隆至民國時期的井竈經營契約、巖口簿、賬冊等研究價值極高的文物。館內將三進庭院的回廊作展館,漫步其中,既可為自貢驕人的鹽業歷史贊嘆,又可享庭院古風遊園之趣。距博物館最近的公交站是沙灣站,下車後按路標指引步行5分鐘即到。
當地知識·似絲非綢的“龔扇”
本地人說的自貢小三絕是龔扇、剪紙和紮染,並以龔扇最為著名。這個起源於清同治年的手藝,從備料制絲到編織都是壹雙手和壹把刀,全手工編織。壹把竹絲的扇面,流光晶瑩宛如絲綢,又有仿佛吹彈可破的韌性。山水花鳥或行草書法等勾勒其上,若隱若現,極為優雅。龔扇歷經130年傳承,已由第五代接棒。由於技術要求極高,並未進入市場量產。若對此工藝感興趣,鹽業歷史博物館大門旁的工藝品店(8:30~17:30)是唯壹銷售店,壹把團扇價格在8800~13,000元。
吃在自貢自貢的“鹽幫菜”得益於本地悠久的產鹽歷史,並以大量椒姜作配料的水煮牛肉、冷吃牛肉等菜色名揚川內,各種兔肉的吃法更是層出不窮。
同興路作為美食集中地,不但有店面敞亮的本土和外地知名連鎖餐飲,每至夜幕降臨,串串和燒烤等夜宵大排檔更是排滿人行道。以下是幾家我們推薦的自貢美食店:
大安燒牛肉
受不了麻香重味?這家以各式燜燒牛肉為主的菜館能安撫疲乏的腸胃。白筍、蘿蔔和土豆燒牛肉味道都不錯,牛肉酥爛入味,粉蒸牛肉分量十足。在自貢亦有多家分店。
辣婆婆
這家隱藏在深巷中的小館子不會辜負妳的尋找。以魚和兔為主打,辣鍋魚新鮮入味,菇菇兔在剔除兔骨的肉片下面鋪著特種菌菇作底菜,兔肉片嫩滑多汁,口感極好。不太在意就餐環境的話,就會吃得很滿足。
老街兔
頗有名氣的壹家鹽幫菜館,夥計也相當熱情。必點的是鮮鍋兔和冷吃兔,還有蘿蔔湯可以解辣。如果怕辣或者油膩,記得提前和服務員說聲。
探索周邊仙市古鎮
仙市古鎮確如其名,釜溪河畔壹片黛瓦灰磚,明末清初宮廟飛檐其中。這裏作為自貢井鹽出川的必經之地而興鎮,盛於明清時期。如今雖落寞,但保存完好的四街、四柵、五廟、三碼頭和明清古建築,在川東南古鎮中也相當罕見。
古鎮不收門票,街道隨意走走停停,個把小時就能遊覽完畢。正街上的婦女正在雜貨鋪挑鐵鍋,不遠處的漁具店門口坐著叼煙鬥的老板。順著小路再轉入半邊街,走進紅墻黛瓦、雕梁畫棟的佛廟寺院。清末遺存的天上宮和南華宮等宮內佛像林立,長年香火繚繞。精致的木雕和石刻,任由貓兒小狗嬉戲其上。穿過趙樸初題寫的“金橋寺”匾額,就走到沿溪前行的茶馬古道,樹下石板幽幽,河岸還存有明末清初的鹽碼頭遺址。
欲尋鹽商之富,陳家祠高墻翹檐的房屋,威嚴肅穆的正堂,仿歐式風格的石柱,可感受清同治年間鹽幫的輝煌。如今,這裏時不時會舉辦壹些展覽。最後別忘記從遊客中心的小馬路上去,鎮衛生院的位置可以眺望到鎮子全景,被評為最佳攝影點之壹。想體會仙市生活,鹽幫客棧寬敞現代的房間可欣賞釜溪河,3層樓的客棧還設有電梯。客棧旁就是同名餐館,出品的水煮牛肉等鹽幫菜味道不錯。
富順
美食經濟當道,“富順豆花”是讓許多人從自貢向東南奔赴30公裏的主要理由。但若有閑余,沱江西岸的後街保留了比較多的古民居,富順文廟(文廟正街153號;門票40元;9:00~17:00)更是國內稀見的保存完整的宋代建築,其龍鳳麟獅精雕的建築為壹絕。紅墻環抱的文廟坐落在熱鬧的老街道,走入墻內,古樸華麗的狀元橋和欞星門先予儒學莊重的震撼。
繼續沿三進庭院的中軸線壹路上坡,廟內泥塑、木雕、石刻人物花卉、龍鳳禽獸須細細品味。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明代“裸體男童”陶像在崇聖祠頂塔式寶鼎內,只穿壹個肚兜,對其來歷專家至今未能給出定論。祠後就是敬壹亭,亭內有根據唐代吳道子所繪、石碑陰刻的孔子全身坐像,可惜毀損嚴重。文廟北側是宋代疏浚成湖的西湖,新修的亭臺水榭成為當地歌友聚集地。夏日時刻,湖中荷花盛開,自有壹番古意。湖泊西側半山腰上有千佛寺(門票3元;8:00~17:00),飛檐紅墻的寺廟始建於唐朝,如今也是修葺壹新,香火旺盛。
盛名遠傳,讓富順“到哪兒都是豆花”。白細嫩滑的豆花,配壹碗由辣椒、豆瓣、豆油和多種香料粉等配制而成的蘸料,外加壹碗爽口回甜的豆花窖水,這三樣稱為“壹套”。李二豆花是當地最有名的豆花店。文廟西側的余三豆花飯和千佛寺山腳轉盤附近的樊伍豆花店,深受街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