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叫做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作為近些年歐洲少有的優秀右派電影,完整而全面的闡述了壹個歐洲人壹生離不開的三樣東西:早餐的黃油,出門的藍天,還有壹臺能帶上壹家老小的旅行車。?
旅行車英文的準確措辭叫Estate Wagon,它在中國被廣義認為是把三廂車的屁股給隆起來的奇怪車型。但其實在歐洲人的認知中,賣到中國的三廂車才是把Wagon屁股拍扁的奇怪車型。
在電影中可以看到,就連賣到歐洲的韓國車,都是Wagon版本, 旅行車在歐洲市場占比超四成,不過要是追根溯源的話,旅行車是發源自美國,繁榮於歐洲。上世紀50年代,二戰之後的美國工業和經濟空前發展。美國人民對於享樂生活的要求逐步提升。旅行車這種日常可以通勤、上班,在休假旅行時候擁有大儲物空間的車型,受到了美國消費者的熱捧。
而旅行車之所以在歐洲廣受歡迎,普遍的觀點是既因為歐洲人鐘情旅行,也得益於歐洲各國地廣人稀、風景秀麗,同時城市化進程早,路況沒有中國這麽復雜。融合了操控、空間、品質等多重特性與壹身的旅行車,自然切中了消費痛點,並日益蔓延。同時,壹些老牌車廠在產品上的推崇和開發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已經有百年歷史的斯柯達汽車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斯柯達的汽車博物館裏我們可以看到,早在 1923年,斯柯達就創新性地開發出第壹款不帶尾箱的旅行車——L&K 100。隨後,斯柯達又應貴族階層的需要,相繼開發出攜帶四人座尾箱的旅行車以及攜帶可裝載500公斤重量尾箱的旅行車。
目 前中國的汽車市場也處於和歐洲60年代相同的機遇之下,消費者對於汽車的需求更多趨於多樣化,特別是隨著城市化的進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向外更為豐富 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久居市區的人們在節假日願意奔向戶外。甚至有數據顯示,目前壹些購買過SUV的車主在二次購車時又偏重舒適性的轎車產品。毫無疑問,這 給兼備轎車舒適和SUV與MPV等多功能性的旅行車給予了壹個絕佳的機會。
?市場的反饋也證明,壹些先行者已經嘗到了甜頭。其中去年已經上市的大眾蔚領初獲成功,數據顯示蔚領上市6個月以來,終端累計銷量已近2.2萬輛,其中4月份單月銷輛達到6427輛。這跟當年馬自達6 Wagon的光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