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不是有湖南衛視嗎?人家說湖南衛視又不是景點。好吧,我是老土鱉。但是我對長沙做過比較詳細的攻略,所以看到蔡瀾筆下的長沙時,沒有陌生的感覺。
他住宿和用餐的地方都比較高大上,不過從文字中可以發掘蔡先生是個平實的人。“房間冷,空調控制器上寫著溫度,怎麽調也調不高,只有清服務員多來張被單。”什麽也不折騰,加張被單就完了。
蔡先生在長沙的那幾段飯,似乎都在為壹盤紅燒肉糾結。總之最想吃,又覺得長沙人會做得最好的是紅燒肉。結果都是肥肉不錯,瘦肉沒有壹家做得好,都太“柴”,也許家庭婦女才會燒得出色。
“北京叫首都,長沙叫腳都。”第壹次聽到這句話,我又找到了笑點,原來就是去“沐足”。長沙人最大的娛樂就是做腳底按摩,我活了三十多年也沒享受過這待遇,將來去了長沙壹定要體驗下。
這裏又發現了壹位美食家——古清生,於是又激發了我的買書欲望,只可惜有壹本蘇州地區還斷貨。這位古先生肯定很有錢,在“神農架”地區有自己的蔬菜園,自己養雞、種茶,所謂有機蔬菜、有機雞、有機茶葉。
這裏也是第壹次看到冷泡綠茶,把幹凈的茶葉放進礦泉水中,浸它壹晚,翌日飲之。喜歡喝熱的就加入滾水,至於會不會釋放出大量的茶堿,就不去研究那麽多了,沒喝過的可以嘗試下。
蔡先生在長沙吃得唯壹對口的就是這古先生帶來的蔬菜和雞蛋了,其他的小吃、特色菜似乎都沒有留下特別美好的印象。
轉戰武漢,武漢五年前去過,能不能與蔡先生產生***鳴呢?我壹直以為武昌魚就是扁魚,原來不是,咋長那麽像呢!記得那時吃的是蒜香的,味道還不錯,就是壹直以為自己吃的是扁魚,太丟人了。
看到蔡先生筆下的洪山菜薹([tái],百度的),想起陳曉卿也寫過壹篇關於洪山菜薹的文章,聽說壹口下去那個脆響,就像洪鐘壹樣!後來我百度了洪山菜薹的照片,才知道我們這現在也種植了,口感是很鮮嫩,說是生吃也脆甜得很,要不試試?
武漢大學,蔡先生說大得像壹座城市。武大校園裏種滿櫻花,中日關系壹有摩擦,就有“憤青”說要砍櫻花樹。我去的時候剛好夏天,櫻花已經“下橋”了。在校園裏轉悠了半天,正門進入,到了教師住宅區,跟校外的社區壹樣,水果店、雜貨鋪什麽小攤點都有,生活氣息濃郁。
除了武漢大學的櫻花大道,就該去轉壹轉吃早餐的戶部巷。戶部巷不過壹百五十多米,三米寬,裏面有“四季美湯包”、“徐嫂鮮魚糊湯粉”、“餛飩打過”、“老謙記枯豆絲”、“豆腐佬”等。
這些老字號都是武漢特色,都值得品嘗。我壹直吃不慣武漢的熱幹面,主要是加了芝麻醬的緣故,對芝麻醬不感冒。還有就是甜味的豆腐腦,也是無法接受,總覺得沒放醬油的豆腐腦都是假的。
那壹年去武漢,是整個行程的最後壹站,從上海直飛陜西鹹陽國際機場,在西安逗留壹個星期後壹路火車到重慶、成都、武漢,又高鐵回蘇州,之後再沒有過這麽長時間的離家,可能以後也不會再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