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茶幹
三河茶幹屬於三河地方名產,其獨特風味贏得了越來越多的遊客青睞、品嘗食用。現有三河茶幹是在原三河傳統醬幹的基礎上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獨特的三河小吃配料精制而成。其形薄如紙(厚度約0.1公分),具有色彩純正,香味悠長,口感細膩富有彈性,回味悠長的特點;以優質黃豆為原料,制作過程中遵循傳統工藝,經過研磨成漿、篩漿、煮漿、點漿,壓制成塊,紗布成型壓制煮制等工序。三河茶幹,“麻、辣、酸、甜、鹹”五味俱全。制作工藝壹是“壓”二是“煮”,其特點是越嚼越有味,感受五味滋潤。上市的有潘記、羅記、張記、單記等,有散裝、袋裝、密封包裝等。三河茶幹的制作關鍵是在後期。豆漿倒入幹架後,壓成0.5公分厚的小白幹,然後再用紗布包好,用鐵榨加千斤頂壓20小時,壓成幹坯。最後用五香八角等香料制湯,將幹坯放入湯中,用溫火煮約5小時,取出晾幹裝袋即可。三河茶幹由於選料講究,做工精細,風味獨特。
曹操雞
相傳在三國時期,廬州(安徽合肥壹帶)地處吳國和楚國交界,是兵家必爭之地。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統壹北方後,從都城洛陽率領83萬大軍南下征伐孫吳。行至廬州時,他帶領士兵日夜進行操練。曹操因統率千軍萬馬,南征北戰過度疲勞,他的頭痛病再度發作,臥床不起。行軍膳房廚師遵照醫囑,選用當地仔雞配以中藥、好酒,精心烹制成食療“藥膳雞”。曹操開始時還沒有食,品嘗壹下,感到味道不錯,就壹連吃了不少,他不知不覺地感到頭痛病輕多了。為了盡快將病治好,指揮軍隊打勝仗,曹操令廚師們每頓都做這種雞給他吃,他接連吃了數天,身體漸漸康復,數日後便下床了,重新指揮他的千軍萬馬。從此以後,不論部隊開到哪裏,只要有條件,曹操都要吃這種“藥膳雞”。後來,這種既有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的菜肴漸漸傳開,人們還為這道美味的藥膳菜命名為“曹操雞”。“曹操雞”經多年的改進,比原來大有發展和創新,烹制的技術更加講究,用料更加復雜,做出的味道更加鮮美可口。在安徽合肥,尤以逍遙酒家烹制的“曹操雞”最為有名。這個酒家仍以當地的優質仔雞為基本原料,並配以曹操的家鄉——安徽毫州出產的古井貢酒與天麻、杜仲、香菇、冬筍及花椒、大料、桂皮、茴香、蔥、姜等18種開胃健身的輔料精心制成。從此,這道美食聞名遐爾,享譽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