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民族多以大米為主食,玉米、薯類次之(缺少水田的少數民族山區也有以玉米作為主食的)。廣西少數民族大多愛吃糯米飯,節日還作成五色花飯或把米、麥、木薯等加工成粉、做成糍粑等食品。大多喜愛飲酒,有的民族家家戶戶會釀酒,甚至每日離不開酒。苗、侗、麼佬、毛南、水等民族都喜酸食,愛 腌制各種酸菜、酸肉、酸魚。融水苗族還有別具風味的“醋泡飯”習俗,有的民族喜食辣味和抽煙。“辣椒骨”很多少數民族都喜愛的名菜。居住在海邊的京族人民喜食海味,肉食以魚蝦為主。有些少數民族保留 有喝血酒等各種特殊的飲食習俗。具有民族特色的飲食習慣有:打油茶、做五色飯,瑤族鳥酢及毛南族的菜牛肉和特制的紅薯幹等。各地各民族還有許多不同的飲食習俗。如壯、京等民族有嚼檳榔的傳統習俗,如今龍州等地的壯族婦女仍流行此俗。有些地方,檳榔仍是招待客人的必須品。侗、瑤等民族則有“雞頭敬客”的禮節。在瑤族地區,如果媒人問親時吃不到雞頭,就意味著親事可能告吹。部分瑤族忌食狗肉。回族則忌吃豬肉、豬油、已死的動物以及動物血,而且不準喝酒抽煙。部分壯族地區以及瑤、麼佬、毛 南、彜族等少數群眾,還保留有喝血酒的習俗。
瑤族:
鳥酢
“鳥炸”是大瑤山部分瑤族群眾所腌制的壹種特具風味的食品。每年秋末春初時節,於山上裝設“鳥盆”,候鳥被引誘到盆中喝水,即被預先塗刷在盆邊的鳥膠粘住。將捉到的鳥宰殺後以米粉及食鹽等 拌和密封在壇罐中制成,作為上品待客。還有制成魚、肉炸,可以陳放數年甚至幾十年,留備重大節日及 款待貴客用。
苗族:
苗族在飲食方面,以大米為主,雜以玉米、小米。壹般都喜愛喝酒,嗜食辣椒和各類酸菜。有早午“ 打油茶”的習慣,與侗族基本相同。
打油茶
打油茶是居住在山區有種油茶傳統的侗、苗、瑤等民族的壹種特有的飲食習慣。打油茶是茶葉用小錘子達碎炒黃,用小鍋煮成濃湯,再加食鹽調味,然後用來沖泡炒米花、炒黃豆或炒花生、炸油果等物即成,香酥可口,別有風味。也可加入豬下水或湯圓、糯米飯、蒜葉等,或者做成甜味,視所備食料及個人所好而定。打油茶不僅是這些少數民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壹種飲食,也是對親戚朋友、特別是遠方來客的壹種的禮節性招待,壹天之中,不分早午晚,隨時可制作。三江、龍勝等地的侗族,凡是請妳吃打“油茶”,就是對妳的尊重,如果妳講客氣不喝,就是對主人的不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