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團子是壹種傳統食物,每到清明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吃的壹種美食。不少人困惑,青團什麽味道的呢?關於,青團什麽味道的?青團味道怎麽樣?我來為您壹壹解答!
青團什麽味道的青團,碧青油綠,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從色彩到口感都帶著春天的氣息。“青團好不好吃,‘青’的做法很關鍵。”家住東輝小區的李大媽,每年都會做青團。據介紹,溫嶺方言的“青”,是清明前後才有的野菜,味甘清香。也有人選擇青艾汁或麥草汁,擠壓出汁後備用。
“先將‘青’洗凈,再用開水煮壹會兒,然後撈出來搗碎,加入糯米粉揉均勻。這樣做出來的青團,咬起來還壹絲壹絲的,比較有韌性。”李大媽說,青團的餡料有兩種,壹種是豆沙甜餡兒,另壹種是以肉丁、豆腐幹、筍丁等做的鹹味餡兒。
青團味道怎麽樣
青團餡大多是豆沙,不過上海的青團還有各種特色餡“亂入”,以滿足不同人的口味。
1、豆沙青團:甜不膩,艾草與豆沙才是青團。因為是現做的,竟然可以吃到熱的,個頭也很大,豆沙做得很細,沒有香精的味道,艾草的香味也很濃。
2、薺菜肉餡青團:團裏的薺菜肉餡很清口,而且是壹年四季供應,也算難得,相比豆沙青團,薺菜青團可以多吃幾個卻不會感覺膩。
3、傳統豆沙青團:傳統青團有股淡淡的清香,豆沙不算甜,口感沙沙的,外面碧綠松軟的皮也很糯,註意不要放在冰箱裏,會變硬的。
青團的制作方式
方法壹:
佐料:糯米面、菜汁、澄粉、餡料、開水、豬油;
做法:
1、糯米粉倒入容器中,再倒入菜汁,混合均勻;
2、另取個容器,放入澄粉(也可以用粘米粉),再加入開水攪拌成團,將糯米粉面團和澄粉面團放在壹起;
3、揉均勻後,再放壹勺豬油,再揉成團即可。如果有些沾,可以在案板上撒些澄粉,然後將綠色面團分成10份;
4、包入綠豆餡料,最普通的就是紅豆。慚慚發展成鹹味的,肉的。果味的;
5、包的時候不要著急,慢慢地用手推上去,和做月餅的手法壹致;
6、包好後,青團表面是光滑的;
7、將青團放在塗過油的蒸籠上,或者放在矽油紙上;
8、冷水上鍋,蒸10分鐘即可。
方法二:
主料:艾葉(適量)糯米粉(適量)豆沙(適量)鹹菜(適量)筍絲(適量)肉絲(適量);
做法:
1、艾葉采新鮮的尖端,洗凈,開水焯熟,撈起,放涼後切碎,揉成團,備用。
2、在艾葉團中加入適量糯米粉,加溫開水,揉到不黏手時停止加水,反復揉搓,使艾草和糯米粉分布均勻,成鮮綠色面團。
3、鹹菜、筍絲、肉絲切碎,快火翻炒。作為餡料,備用;
4、綠色面團搓成長條,切成劑子。搓圓劑子,在中間用大拇指按出壹個坑,填入餡料,封口,做成窩窩頭狀。也可將劑子按成圓餅形,放入餡料,對折後封口,用手指按出絞型花紋,成為菜餃。
5、上鍋蒸15-20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