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長汀才知道,長汀曾被人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山城”,與著名的鳳凰古城齊名。長汀是著名的唐宋古城,眾多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跡成為汀州古城景觀的壹大特色,巍峨聳立的唐代城樓汀州三元閣。唐代大歷四年修建的汀州古城墻,宋明時期大規模擴建至4119米,城墻像壹串璀璨的寶珠,把汀州城裝綴得獨具壹格,分外美麗。現保存下來的古城墻將古城門及其古城樓-朝天門、五通門、惠吉門、寶珠門聯結在壹起。
長汀是歷史上客家人聚居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汀州成為中國客家的大本營和客家的首府,各地各處都深深地烙上了客家的印痕。客家菜有“無雞不清,無肉不鮮,無鴨不香,無肘不濃”的說法,因此,早已形成的菜肴特色乃得以保留和延續,此外,還與東江封閉的交通環境有關,閩西屬山區,交通不便而少受外界影響,從而使客家菜在較長的時間裏自我成型,自我演變而自成壹家。
白斬河田雞最為著名,它以其香、脆、爽、嫩、滑和易脫骨而深受贊譽。中午時分,趕到店頭街的網紅餐廳,吃到了鹽酒雞,河田雞混和著原始的米酒香,伴隨著秋風,沈醉在其中。
芋子餃是長汀著名的風味小吃,在許多客家社區也有流傳,客家人大多住山區,有“無山不客客住山”之說。番薯、芋仔都是山區的主要雜糧,長汀客家人吃雜糧時不斷變換口味,制作出許多獨特小吃,“芋子餃”就是其中壹種。芋子餃,其皮好特別,芋頭粉Q彈滑順的口感,是普通面粉替代不了的。
早起匆匆趕去當地小有名氣的早餐/夜宵點,點上著名的長汀美食泡豬腰和雞腸面。我平時不吃豬腰,但此地的豬腰絲毫沒有壹點不愉快的味道,鮮嫩而潤滑。雞腸面,其實與雞腸沒有絲毫關系,但獨特面條的口感和形狀,如同咀嚼著雞腸。最為另人愉快而難忘的是,入座時壹旁與我年齡相仿的先生客氣地邀請我與他同桌,並讓我吃了他外帶的當地特色的燈盞糕,(油炸糕)先生介紹燈盞糕是用大米、黃豆磨成稠漿經油炸而成,形扁圓,中空而隆起,形似兩個舊式燈盞吻合壹起,故稱“燈盞糕”。閑聊中,得知先生是當地人,中秋回鄉度假,早餐時分,拾起家鄉的味道。愉快的聊天和用餐完畢,先生定要為我這壹份早餐買單,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讓人好不感動,長汀當地人的熱情和好客,讓人終身難忘。
長汀豆腐幹是閩西“八大幹”之首,始於唐開元年間,采用傳統工藝加工制作,配以肉桂、公丁、大小回香等十余種中草藥材,鹵制而成。通常可以看到3個品種:五香豆腐幹、醬油豆腐幹、黃色豆腐幹。豆腐幹壹定是帶回家的必選手信之壹。此次除了長汀豆腐幹,也嘗到了長汀的蒸豆腐和油炸豆腐丸子。蒸豆腐的口感好特別,介於嫩豆腐與老豆腐之間,體驗壹下“中年”豆腐的魅力。
網上查了壹下rap《話長汀》的歌詞,有寫道:
長汀城,沒幾大,但是很多回憶在,
長汀人。很熱情,酒沒兩杯沒感情,
長汀食,就好吃,豬腰豆腐滿圓子,
長汀府,汀州主,唐朝歷史閩首府。
長汀城,沒幾大,但是很多回憶在,
長汀人,很熱情,酒沒兩杯沒感情,
長汀食,就好吃,豬腰豆腐滿圓子,
長汀府,汀州主,唐朝歷史閩首府。
此時,滿城飄著桂花香的長汀,如同這桂花的香,是甜,不是暖甜,也不冷,只是有點涼。香味被秋天微涼的雨暈開,像傲嬌著不肯把喜歡說出口。對於長汀,是壹種喜歡又不知所措的情緒,有點涼的溫暖,在這中秋的傍晚。